不焦慮不沉悶,《大考》做群像教育劇有新配方

明星新聞 1288℃


作者|阿Po

「《大考》今天更新了!周博文又訓爹了!」每天更新一集、不定時停更的新劇《大考》,雖然排播節奏有點虐,但觀眾似乎追得很起勁兒,嚴密監視着每位學生家庭的親子關係緊張了還是緩和了,頗有點生活老師的視角。

沈嚴總導演,沈嚴、賁放執導,聶成帥總編劇,陳寶國王千源李庚希胡先煦榮梓杉等主演的《大考》,上周在愛奇藝新劇推介會首度亮相預告片,一部描繪縣城高三學生在高考倒計時200天里師生家長群像的全景式現實題材教育劇,在其他一眾鮮亮的都市劇或者偶像劇里,顯得格外寫實和不一樣,更像紀錄片風格。

不過一開始因為紀錄片的嚴肅氣氛而擔心這個故事會不會太過壓抑的觀眾,在首播三集之後放心了許多,因為很明顯,選題聽起來是在講人生最大的節點「高考」,這時候每個高三學生和家長都會背負一個人未來究竟能走什麼路的壓力,但事實上該劇正是希望給所有師生家長「解壓」。

不焦慮不沉悶,《大考》做群像教育劇有新配方 - 陸劇吧

故事創作初心源自於2020年高考結束後一張以凌空一字馬姿態跨出考場的新聞圖片,這一代考生雖然自嘲是在「生於非典、考於新冠」的特殊背景下成長,卻同時也有不畏困境、敢於奮鬥的態度。陽光正能量在寫實的故事裏自然傳遞出來,觀眾感受到的是映照自己日常生活的情節,沒有刻意的狗血和焦慮,在一些笑和淚里越看越上頭。

央視一套首播的收視即破1,播出渠道覆蓋三星四網,話題所討論基本都是對每一個角色的關注和共情,也認為該劇製作質量和寫實敘事,就像青少年版《人世間》和縣中高考版《山海情》。

那麼《大考》究竟是否能在寫實的群像教育劇方面成為代表新一代中國青少年的作品?究竟有怎樣的創作新方法令觀眾追劇上頭?都非常值得拆解研究一番。

不焦慮不沉悶,《大考》做群像教育劇有新配方 - 陸劇吧

中間值的角色樣本,「00後」家庭圖鑑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觀眾習慣了在電視劇里看見各種極端人物和事件,即使是打着現實主義題材的名號,也有很多是看起來相當戲劇化的,畢竟很難說生活中的狗血人事物就不存在。

但在《大考》播出時的彈幕討論里,不少的話題都是:這幾年的劇又慢慢開始有回歸生活本來樣子的趨勢了!

「生活本來的樣子」是《大考》最顯眼的特徵,即生活流的群像教育劇。群像是人物,教育是主題,生活流是風格。

整個故事的前三集,圍繞五位核心學生、兩所中學場景、一座縣城地域背景、一次疫情時代、一場洪水突襲背景為主,通過將學生之間、家庭親子之間、師生之間、教職工之間、基層工作者之間的關係聯繫穿插,最終組成一副畫卷式特殊時期高考群像。

現實主義題材劇里,生活流與話題流的區別,追溯到前期創作階段,就是在群像人物方面應該找尋怎樣的角色樣本。

不焦慮不沉悶,《大考》做群像教育劇有新配方 - 陸劇吧

從大框架來說,五位核心學生作為學生和家庭中的孩子身份,畫像非常清晰。周博文和高銘宇是尖子生,田雯雯和吳家俊成績偏中上游,潘小宣是不愛學習卻能維護好人際關係的「問題學生」。

家庭方面,田雯雯是典型的留守兒童,又是二胎家庭的姐姐角色,懂事卻缺乏父母關愛,她渴望愛,又小心翼翼害怕失去愛,所以即使遇到了因為獨居被壞人盯上或者因為發燒而害怕染病的恐懼,也習慣性會說「不要跟我爸媽說」。

相反,吳家俊則是和家長說了也沒用的角色,在一對一形式的家庭教育中,吳家俊的母親有着絕對的權威,攜母愛之名為孩子規劃好一切,不接受反駁,即便吳家俊鼓起勇氣表達希望藝考的想法,但習慣性單方面壓制的母親拒接溝通,一句「都是為你好」可以駁回孩子所有的話,也讓很多觀眾回憶起曾被家長管束的恐懼。

不焦慮不沉悶,《大考》做群像教育劇有新配方 - 陸劇吧

和沒人管的田雯雯以及被管太嚴的吳家俊相比,周博文則是在過往親自家庭劇里非常罕見且最為有趣的新樣本:對不靠譜的80後父親「向上管理」的優等生。

因為幾近成年的青少年擁有80後父母也是最近幾年才有的事情,所以當曾經也被貼上個性化、自由散漫、垮掉一代等標籤的80後以父母身份參與親子教育,會是怎樣的狀態,幾乎沒有影視劇探討過。當然《大考》並非以此為核心議題,但非常符合一種家庭情況:當孩子在飛快成長,父母卻原地踏步的時候,家庭觀念和人生規劃的想法有了激烈衝突和碰撞,會怎樣?

四中的三位同學代表的是一大部分小康家庭成長的子女會面臨的問題,一中的兩位同學潘小宣和高銘宇則代表了富有個體戶家庭和貧困農村家庭,兩種經濟條件截然不同、卻也一定規模存在的學生。

不焦慮不沉悶,《大考》做群像教育劇有新配方 - 陸劇吧

不難看出,該劇的角色樣本選擇是在盡量避免極端人物和特殊家庭的出現,誠然任何一種家庭模式都有可能存在,但戲劇性過強,也會導致典型性和普世性不足的問題,生活流還是需要選取涵蓋人群最廣、特徵性位於中間值的角色樣本去呈現。

所以設定上最大程度選取中國家庭的共性,作為人物底色,人物行為、相處態度又有諸如「周博文訓爹」這樣的個體特殊性,才是群像劇可以引發共鳴的關鍵所在。

不焦慮不沉悶,《大考》做群像教育劇有新配方 - 陸劇吧

全民視角的正能量「人性」,正劇也有新思路

現實主義題材的做法通常都是為故事鋪一層真實的底色,再用戲劇化方式包裝角色的行為邏輯,再講劇情往下推進。比如相似選題的影視劇,生活流的做法與話題流的做法,可能就在於人物因為行為邏輯的不同,將劇情推向了不同方向。

興許沒有所謂的「誰更真實、誰失真了」,只是基於一部劇定位於怎樣輕重喜怒的不同風格。

《大考》亦如此,因為故事的源頭就是高考結束後考生邁出考場時輕快的心情和盎然的生機,就已經為這部劇打下了明確的基調,它就不會是一種壓抑的、焦慮的、窒息的現實,這一點在劇中細節,處處鋪墊。

開場時周博文、田雯雯、吳家俊三位同學一起遲到,在校門口被史校長質問「高三為何還會遲到」,空氣瞬間降至冰點,但觀眾可以看見的是,黑着臉的史校長很快就給三個人找了個台階下,讓他們去校長室拿教材,才得以向等在門口的班主任李曉旭交代,也導致了班主任或許憋了半天要發火的大招沒能發出來。

不焦慮不沉悶,《大考》做群像教育劇有新配方 - 陸劇吧

一個有衝突的事件場景里,先把矛盾問題擺到明面上,再用一方或者雙方的主動體諒、釋出善意去化解,就會變得暖心或者有趣起來。

最受關注的「周博文訓父」就是以此邏輯建立的典型人物關係,周博文為了不讓父親周美仁沉迷遊戲、增加母親操持一家生活的負擔,想盡方法為父親戒掉不良嗜好。對於熱衷網遊的人來說,盜號完全可以導致一個人崩潰,當然周美仁也崩潰,也沒有辦法,他抵抗的方式和一個無法獨立的孩子一樣,主要是靠無理取鬧。而周博文父子互相抓住了對方的軟肋,父親表示「你不讓我玩遊戲,我就鬧你母親,讓她更累」,兒子表示「你工作半個月才能把賬號還給你」,最後父親妥協。

不焦慮不沉悶,《大考》做群像教育劇有新配方 - 陸劇吧


有來有往、無傷大雅且的互斗,是為什麼觀眾可以不一味上升道德層面進行審判,而是沉浸在想看這對父子還能使出怎樣奇招的樂趣之中,因為說到底並不有違倫常,且雙方視角來看,都可以理解。

不焦慮不沉悶,《大考》做群像教育劇有新配方 - 陸劇吧

再比如一中王校長解決高銘宇無法上網課的問題時,反映出落後村子對基站信號有所誤解,也是早年常見的新聞,隨着5G時代到來,全民進步,貧困村也不再守舊,積極擁抱信息時代,最後國家基建相關部門為了一名學生上網課,專門為一個村子重新建基站,皆大歡喜。

導演沈嚴表示,「一輩子平靜幸福的家庭會有,一直雞飛狗跳的家庭也會有,但最多的家庭還是基本和樂美滿,但總會出現不少小摩擦和家庭瑣事。」

《大考》中的情節就是按照這樣的節奏鋪排,大小問題不斷,但都會被克服,不把矛盾留到下一集,非必要不出現極端矛盾。

現實題材劇最需要避免的就是塑造人物時的刻板印象和標籤化,教育題材這樣的正劇也需要避免把人物做得維度單一、只有偉光正而失去鮮活「人性」。這樣的處理也為劇中大部分角色添加了「個性」,即因為個體不同而對待同一事件時產生的不同做法和態度,也為人物添加了人味兒。

不焦慮不沉悶,《大考》做群像教育劇有新配方 - 陸劇吧

除此之外,兩家成績差不多但校園氛圍完全不同的學校校長在截然不同的教育態度上的碰撞,年輕的高三班主任李曉旭的「距離感」師生相處之道,特殊背景下網課、網考的探討研究,甚至是推遲高考的可行性等……每一次事件以及人物互動中,都可以看到以不同立場的人物視角如何看待和處理事件,也令觀眾看到了層次更多更有厚度的故事。

不焦慮不沉悶,《大考》做群像教育劇有新配方 - 陸劇吧

貼地飛行不炫技,真誠是精良製作的底氣

導演沈嚴曾向娛樂資本論(id:yulezibenlun)透露,《大考》的拍攝方式有很多冒險的地方:比如用生活流的做法而不是話題流,是否能在引發共鳴後帶來更多討論;又比如整部群像劇的角色眾多,為了把主要角色的人物關係介紹清楚,就用了三集的時間,現在的觀眾是否能容忍劇情以三集時間帶你進入故事。

現在看來,效果不錯。大到推遲高考、建基站、是否選擇藝考等話題,小到這兩年學生上網課、高三學生的體育課永遠被佔用、南方的冬天在家竟然穿羽絨衣等話題,覆蓋學習生活各個方面,都被不同程度地討論。

在沈嚴看來,現在的觀眾欣賞水平已經很高了,不能用刻板停滯的眼光揣測觀眾只看狗血劇情,而觀眾也可以從整體製作效果里感受到創作者是否真的用心做了現實的還原,並非糊弄觀眾。

不焦慮不沉悶,《大考》做群像教育劇有新配方 - 陸劇吧

所以《大考》除了影視製作上的專業要過硬之外,沈嚴的態度是一定要「貼地飛行」,從前期採訪到實際拍攝時服化道、場景燈光等,呈現出來的一定是讓觀眾能夠置身於其中是自己日常學習生活的氛圍狀態。通過真實感和真誠度獲得觀眾認同,不搞炫技的技術流,避免創作者的傲慢。

落實到整個拍攝過程中,團隊在創作前期去到不同的城市調研高考環境,北京杭州這樣的一線城市會去,安徽的黃山歙縣也會去,最終決定以縣城背景這樣更具代表性的考生群體為主,這一群體大眾且鮮少被影視劇關注和展現。

在交流中,有些縣城的學生被問及「希望哪位演員來演繹自己」時毫無感知,因為長期專註的學習氛圍已經讓他們遠離娛樂生活,早上五六點起床刷題到晚上十點多更是學習日常,這也給到創作團隊不小的震撼和不一樣的認知,在創作中更好拿捏真實的縣城學生狀態。

不焦慮不沉悶,《大考》做群像教育劇有新配方 - 陸劇吧

今年接連推出《天才基本法》和《大考》兩部關注學習教育作品的導演沈嚴,自認作為一名父親,在項目拍攝過程中也獲得不少與00後甚至10後孩子相處的心得和對他們的新認識,未來希望可以展現更多關於這方面尚未被發掘的故事和內容。

其實由此可以關注到,以導演為核心的瞳盟影視,這兩年接連誕生了不少題材創新、製作水平較高的項目。

今年除了兩部教育相關作品之外,《我們的婚姻》也登陸一線衛視,在收視和網播兩方面在同期播出的劇集中都有亮眼的數據表現。瞳盟影視曾參與出品和製作的作品《流金歲月》《三叉戟》《幸福,觸手可及》《一生一世》等,也屬於台網聯播中反響都很熱烈的大熱之作。

這些都得益於瞳盟影視本身是導演驅動的製作公司,除了創始人沈嚴、劉海波之外,李江明、瀋陽、賁放、王莉等,都是如今行業中脫穎而出的導演。這讓瞳盟影視本身能夠在質量審美、演員資源調度和整個製片流程上都有優於市面大部分影視公司的能力。

而接下來瞳盟影視也會在深耕都市題材和現實主義題材項目的基礎上繼續創新,並開始涉獵古裝方面題材,或許可以用不同的視角為整個影視市場帶來新的變化。

標籤: 明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