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國慶檔來說,《萬里歸途》成為票房黑馬,短短的一天之內,就拿下了3000多萬票房。
如此優秀的作品,很多人覺得是演員張譯、王俊凱等人精湛的演技撐起來的,這確實是事實,但是在我看來,這部作品的成功,饒曉志功不可沒。
這部影片是導演的舞台,固然張譯、張子賢、王俊凱都有出色的表現,但這部作品我認為,是屬於饒曉志的。
影片中演員差異性的表演,高精度表現出影片的內涵
在這部影片當中,令觀眾眼前一亮的情節是宗大偉告訴白嫿她老公死訊時的那一幕。
劇情當中,當宗大偉與成朗找到白嫿的時候,觀眾耳邊所聽到的,全部是被求群眾的歡迎聲,宗大偉與白嫿的交流完全是無聲的。
在被同胞們興奮的歡呼聲中,這一幕通過成朗的視角傳遞出來,我們只看到宗大偉的悲傷的舉動,卻聽不到他聲音的哽咽,也只能看到白嫿悲痛的樣子,卻聽不到她痛苦的哭聲。
兩個人之間發生的一切,均被淹沒在一片歡呼聲當中,如此巨大的反差,讓觀眾直接感受到難以用語言來表述的一種悲鳴,直接從銀幕溢出,奔向觀眾!
看到此處,不得不佩服導演饒曉志這出奇的表現手法,他以最嫻熟的手段,隨意擺弄着觀眾們的情緒,一切都發生在你意想不到的時間點,讓觀眾在等待、期待、又怕看到中糾結。
這部影片,最大的亮點在於,饒曉志導演沒有用炮火連天的巨大爆炸特效來吸引觀眾的眼球,而是讓觀眾通過感官來與影片互動交流。
但是它又區別於文藝片,用故事和表演來征服觀眾,饒曉志導演真正把錢花到了刀刃上,把觀眾心目中最期待的那一部分全部還給了觀眾,把有魅力的劇情、最佳的情感共鳴和最完美的感官刺激發揮到了極致。
巧妙的視角平衡,讓配角一樣有高光時刻
本片是營救題材作品,這就需要考慮到一個視角平衡的問題,一個是被救者,一個是營救者,正常情況下,所有人都會把視角放在營救者一方,因為他們的人設是英雄,影片中所有的高光時刻都是他們帶來的。
雖然是英雄,但是他們脫離不了人的本性,在遭遇生命威脅的時刻,他們也會有彷徨、恐懼,同樣會遭遇誘惑和被騙,但是這一切還需要另一部分人來配合,就是配角,否則一部戲就變成光禿禿的個人英雄主義大片了。
但是這兩者之間的平衡點卻又非常難把握,配角的戲份多而不精,為搶主角的戲,主角的戲多,又沒了配角的發揮之地。
這部影片的配角多達10幾個,但是饒曉志導演只把戲份給了兩個角色,作為影片當中起承轉合之用。
首先是王迅飾演的工頭。
王迅的這個工頭角色代表了整個群體當中,那些負面思想的代表,把這些人膽小諂媚,容易動搖的一面刻畫得栩栩如生,人物性格展現得淋漓盡致。
饒曉志把這部分人的特點集中到了王迅一個人身上,沒有對群體進行醜化,觀眾的內心也只針對這一個角色而憤怒,如此一來更能調動觀眾的情緒,把角色的作用發揮得極致又巧妙。
所以,很多看過影片的觀眾對於王迅這個角色的評價是:這個工頭演得太真實了!
其次,是影片中犧牲的司機大爺。
這個角色在影片中沒有過多的台詞,但是,他最後說出的那句「回家」卻讓無數觀眾為之震撼。
《萬里歸途》是一部優質的主旋律商業片,但它並不矯情
在觀影之前,看到很多人在談論這部影片是一部主旋律的商業片,這一點我並不否認,但也不完全認同。
正如馬東所言,如今的電影產業已經到了2.0時代,這是一部講述危難時刻,人物個體與家國命運,以及個體之間的正確關係的作品。
從影片的創作主旨來說,這部作品沒有絲毫的矯情成分在裏面。劇情當中沒有過度的煽情,甚至煽情的對白都是那麼短促和有力。
在影片當中,導演把人物角色都帶上了紳士喜劇風格,不論是宗大偉,還是章寧,抑或是光鮮亮麗的外交官,他們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這種體現。
影片里的小人物內心被完美詮釋,他們內心當中的恐懼與期待,奔走逃亡中的笑與淚,無一不被真實刻畫出來。
尤其是王俊凱飾演的成朗,完全體現出一個理想主義熱血青年的形象,從剛剛上任的外交新人,到經歷戰火洗禮之後的浴火重生,他把人性中的無奈與脆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認識。
張譯的表演則顯得更加的完美,對角色刻畫深入,表演上張弛有度,收放自由,老戲骨的演技着實令觀眾眼前一亮。
而殷桃、萬茜、陳昊宇所飾演的一眾女性角色更令人佩服,在她們的身上我們體會到女性角色的魅力所在,不卑不亢中透露出巨大的力量。
完美的劇情、真實的場景再現,一部超優秀的主旋律電影在等着你,能在國慶看這樣一部有意義而又耐看的影片,你會無限感慨:生在中國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