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 戲骨助推下的「歷史情境劇」

電影快訊 1962℃

近期,因《風雲戰國之梟雄》上線播出,劇情式歷史紀錄片又開始進入觀眾視野。

所謂「劇情式歷史紀錄片」,過去也叫「歷史情景劇」,是由真人對歷史進行情景還原式呈現的表演性紀錄作品。前一種叫法意在凸顯作品的紀錄片屬性,後一種叫法則更強調作品的表演屬性。兩者都說得通,因為作品本就自帶跨界特點,算是在表演性藝術和紀錄性作品之間搭建橋樑的新嘗試。

觀點 | 戲骨助推下的「歷史情境劇」 - 陸劇吧


嚴格地講,《風雲戰國之梟雄》是「風雲戰國」系列第二季,第一季是2019年播出的《風雲戰國之列國》。但因為當時歷史紀錄片並非業界關注熱點,以致很長一段時間,媒體和觀眾對其略顯忽視。直到最近第二季播出,劇情式歷史紀錄片和歷史情景劇才開始進入大家的話題中心。

用真人扮演歷史角色,呈現真實的歷史,這樣的作品並不鮮見。它們要麼出現在人文科教頻道,要麼出現在跟影視文學有關的文藝性欄目,通常是由演員再現當時情境,同時輔以畫外音、紀錄性照片、歷史資料,對主題事件或人物進行複合式敘述。對於這些作品,人們一般還是將其歸入「人文紀錄」類,雖然節目已經出現了佔比不低的表演性元素。

觀點 | 戲骨助推下的「歷史情境劇」 - 陸劇吧

觀點 | 戲骨助推下的「歷史情境劇」 - 陸劇吧

觀點 | 戲骨助推下的「歷史情境劇」 - 陸劇吧

觀點 | 戲骨助推下的「歷史情境劇」 - 陸劇吧

「風雲戰國」系列之所以引人關注,首先在於它不同於以往同類型作品多起用不知名演員進行演繹,其表演團隊成員多是以演技著稱的「戲骨」級演員。例如,《風雲戰國之列國》中的海一天、于榮光鄭則仕林永健王勁松李立群喻恩泰等,《風雲戰國之梟雄》則邀請了近年來事業呈上升勢頭的實力派演員聶遠蘇可吳樾、齊溪、張博宋洋黃維德等加盟。其次是「風雲戰國」系列以七國的宿命和國民性格,以及導演自認重要的歷史人物為敘事標靶。如果說以國別進行單獨敘事,多少還暗合了編年體、紀傳體等傳統歷史描述脈絡,那麼「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式的對各國國民性格的宿命式俯瞰解讀,則是觀眾以往很少能在歷史節目中見到的。其在敘述歷史時所展現出的創新程度,不亞於十幾年前開啟,後來風行於社科節目中的百家講壇式解讀。

用觀眾熟悉的實力演員,演繹還原歷史情境,這相對於以往的情境紀錄片,貌似僅是製作規模與投資的升級,其實還暗藏了導演在作品傳播力和歷史講述力這兩個層面上的「雄心」。這「雄心」伴隨着節目數量和口碑的累積,顯然還加入了對歷史進程的重新審視。《風雲戰國之梟雄》中呈現的燕太子丹白起、羋八子、田單信陵君李牧、秦昌平君熊啟,很難說這幾個人就比過去史書和學者們注目的嬴政張儀屈原楚懷王藺相如廉頗呂不韋李斯等人更具重量感,也很難說他們就比另一批本片沒有單獨涉及的歷史名人如孟子、鬼谷子、孫臏甘龍、犀首、孟嘗君春申君尉繚等更加聲望顯赫。在有限的時長里,選哪個主人公,講述他們與歷史進程的關係,取捨並非易事。這背後潛藏着主創人員對史實的思考和對觀眾理解力的期待。

觀點 | 戲骨助推下的「歷史情境劇」 - 陸劇吧

觀點 | 戲骨助推下的「歷史情境劇」 - 陸劇吧

觀點 | 戲骨助推下的「歷史情境劇」 - 陸劇吧

媒體上傳播的歷史知識,不應該是「填鴨」式的枯燥資料,也不應該是各色歷史熱劇中的戲說。歷史元素含量再高的電視劇(比如,過去這些年廣受歡迎的《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漢武大帝》等),本質上還是電視劇,照樣有着主創者為了塑造藝術形象、營造戲劇衝突而刻意為之的「合理想像」。這對於中年觀眾而言,很容易理解,但對於數碼時代、電玩時代的廣大青少年觀眾來說,恐怕就不那麼容易分辨了。很多時候,人文紀錄片需要擔負起改錯、糾偏的責任。像「風雲戰國」系列這樣由知名演員擔綱詮釋的「劇情式歷史紀錄片」,是社科類紀錄片對「戲骨級」演員屏幕才華的一次妙用,也使得此類作品更具影響力、傳播力。

影像時代,娛樂化趨勢難以迴避,怎樣因勢利導,在傳播正確和準確常識的同時做到趨利避害?怎樣利用好鏡頭語言對觀看者的吸引力,抵消知識在傳播過程中面臨的「注水化」?這些問題,需要影視人、文化人審慎思考。在傳遞歷史常識時,採用由「戲骨」們助推的情境式演繹,雖然只能算是個「小技巧」,但這類「小技巧」對綜藝人文的「補鈣」作用,卻是巨大的。

圖片:豆瓣、劇集官微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