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是史書,《三國演義》是在《三國志》的基礎上,發揮想像、藝術加工而成的一本小說。正因為《三國演義》是小說,所以,《三國演義》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都是假的。
假故事之一
「諸葛亮氣死周瑜」故事是假的
在小說《三國演義》裏面,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
周瑜在死前,還哭喊了好幾遍:老天呀,你既然生了我來拯救天下,為什麼還要生一個諸葛亮來克我?(既生瑜何生亮)
《三國演義》的相關原文是這樣的:
「……周瑜覽畢,長嘆一聲,喚左右取紙筆作書上吳侯。乃聚眾將曰:「吾非不欲盡忠報國,奈天命已絕矣。汝等善事吳侯,共成大業。」言訖,昏絕。徐徐又醒,仰天長嘆曰:「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壽三十六歲……」
然而,這個事其實也是假的。
在真實的歷史上,周瑜的死法,其實是這樣的:周瑜在京口和孫權會談之後,返回駐地江陵,在途徑巴丘(今湖南嶽陽)的時候,病死的。
而至於周瑜死於什麼病,史書記載不詳細,不過,很多歷史學者認為:周瑜的死,可能和箭傷感染滯後發作有關。
總之,周瑜是病死的,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
影視劇中周瑜被諸葛亮氣得吐血而死,這件事在歷史上是假的,周瑜是病死的
可以參考史書《三國志·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
可見,周瑜是病死的。
假故事之二
「關羽單刀赴會」故事是假的
《三國演義》說,關羽非常英勇,拎着大刀,孤身一人,到敵人魯肅的軍營,找魯肅談判。
這就是赫赫有名的「單刀赴會」故事。
然而,這個故事也是假的。
關羽單刀赴會,只可惜這件事在歷史上也是假的
依據正經史書的記載:這場談判,確實是魯肅發出的邀請,但談判的地點,不是魯肅的軍營,而是一個第三方的地點。
而且,魯肅和關羽約定:雙方的人馬,必須在一百步之外,停住不動,然後,魯肅帶一把刀,關羽帶一把刀,兩個人單獨走到中間地帶,開展的談判。
並不是關羽一個人自投羅網、跑到魯肅的軍營里來談判。關羽沒有那麼勇,也沒有那麼笨。
準確的說法是:關羽單刀赴會了,魯肅也單刀赴會了,他們都不是在自己的地盤上和對方會面的,而且雙方都帶了人馬在後面警戒呢,可以說,兩個人一樣英勇,但並不存在關羽比敵人(魯肅)更英勇的說法。
《三國演義》是嚴重改寫了情節、嚴重誇大了事實,它的這個誇大,也是為了吹噓關羽的「勇武」形象,終極目的,是為了《三國演義》這本小說,人物形象更生動。
參考資料:《三國志·吳書·魯肅傳》:「……備聞,自還公安,遣羽爭三郡。肅住益陽,與羽相拒。肅邀羽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將軍單刀俱會。肅因責數羽曰:「國家區區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軍敗遠來,無以為資故也。今已得益州,既無奉還之意,但求三郡,又不從命。」語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肅厲聲呵之,辭色甚切。羽操刀起謂曰:「此自國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備遂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
假故事之三
「草船借箭」故事是假的
小說《三國演義》是在史書《三國志》的基礎上改編、加工、虛構而成的,而在史書《三國志》裏面,根本就沒有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換句話說,諸葛亮「草船借箭」的事迹,在真實的中國歷史上,是不存在的,它只存在於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創作的小說《三國演義》裏面。
諸葛亮草船借箭,也是假的,歷史上不存在
實際上,在歷史上做過「草船借箭」這件事的,確有其人,只是,那個人不是諸葛亮,而是孫權。
關於孫權「草船借箭」的歷史資料,留下來的有許多,我舉一個例子。例如,史書《魏略》記載:
「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髮,箭着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這段資料記載的,是這樣一件事:
「孫權乘坐一艘大船,來偵察曹操的軍情,曹操叫部下射箭,於是,萬箭齊發,都射在孫權的船上,船差一點被這一陣「箭雨」傾覆,於是,孫權下令掉轉船頭,讓船的另一面接受「箭雨」,於是,大船兩邊都受箭了,重量平均了,船也穩了,於是,孫權下令走人。」
這才是真實的歷史上,孫權「草船借箭」的故事。
很顯然,羅貫中從《魏略》裏面,讀到了孫權「草船借箭」這一段,於是,羅貫中將這個故事移花接木,把主角加工成諸葛亮,然後,寫進他的小說《三國演義》裏面去了。
假故事之四
「空城計」故事是假的
諸葛亮「大擺空城計」的故事,同樣也是假的,虛構的。
所謂「諸葛亮大擺空城計」的故事梗概是這樣的:
司馬懿出兵來攻打蜀國,諸葛亮叫城內的官兵疏散,後撤,他故意大開城門,並且,諸葛亮本人則大大方方地,坐到城樓上,優哉游哉地,彈琴作樂。
司馬懿兵臨城下,抬頭一看,這蜀國敵人啊,連城門都沒有關,而且諸葛亮這小子,竟然優哉游哉,在城樓上彈琴!
看對方這麼從容淡定,司馬懿盤算:肯定有大股伏兵,好漢不吃眼前虧,我還是撤了好。
結果,司馬懿撤兵了,不敢打。被諸葛亮騙了。
這一出,一直被世人津津樂道,被認為是展示諸葛亮高超智慧的典型案例。
然而,這個故事其實也是假的,虛構的,在史書《三國志》裏面,並沒有「諸葛亮擺空城計」這回事。
諸葛亮擺空城計,這事也是假的,歷史上查無此事
換句話說,在真實的中國歷史上,是沒有「諸葛亮擺空城計」這回事的。
「諸葛亮擺空城計」的事情,最早的出處是西晉人郭沖所寫的《條亮五事》。
然而史書《三國志》編纂者陳壽則認為,《條亮五事》根本不靠譜,都是虛構,所以不予採納。
後來南朝的歷史學家裴松之為《三國志》做註解,也認為《條亮五事》的文字,包括諸葛亮擺空城計等,都是虛構的。
羅貫中寫《三國演義》,直接抄了郭沖的《條亮五事》,然而羅貫中並不知道,他是被郭沖騙了。
不過,也許羅貫中明明知道這件事是假的,只不過,小說寫得越神奇越好,而至於誰真誰假,他羅貫中也許並不在乎。
假故事之五
「關羽刮骨療毒」故事是假的
華佗給關羽刮骨療毒,這個故事,其實也是假的。
為什麼說這件事是假的?
因為時空對不上。
華佗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真實存在的名醫,他死於公元208年。
而關羽攻打樊城,手臂中箭,時間是公元219年。
換句話說,關羽手臂中箭的時候,華佗已經死了11年了。
華佗不可能從墳墓里爬出來,給關羽刮骨療毒的。
所以我們說,對於歷史愛好者來說,《三國演義》是一本很不靠譜的書,真正會讀史的人,是不讀《三國演義》的。
華佗給關羽刮骨療毒,也是假的,歷史上沒有此事
假故事之六
「桃園三結義」故事是假的
關於三國時期的歷史,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在中國深入人心,以至於世世代代的中國人群起模仿,大家都誤以為「桃園三結義」是真實的歷史事件。
事實上,「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是假歷史,這件事在歷史上,是不存在的。
桃園三結義故事也是假的,歷史上不存在
首先,我們看看故事的出處。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故事,出自於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注意,這是一本小說,而且,羅貫中的年代,離劉備的年代,已經相差了1100多年。
關於「桃園三結義」故事,《三國演義》原文是這樣的:
飛曰:「吾庄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於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玄德、雲長齊聲應曰:「如此甚好。」次日,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次之,張飛為弟。
文字不算深奧,我就不翻譯了。
問題是:《三國演義》是一本小說,並不是嚴肅史書。
其實,人家《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並沒有欺騙讀者,羅貫中明說了:《三國演義》是「演義」。什麼叫「演義」?「演義」,就是以史書為依據,展開想像,加以推演,以使歷史故事更為生動,所以叫「演義」,或者簡單粗暴地說,「演義」其實就是「歷史小說」的意思。
元末明初的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取材於《三國志》。《三國志》是嚴肅史書,它的作者叫陳壽,是蜀漢至西晉時期的歷史學家。陳壽只比劉備晚出生了幾十年。
換句話說,《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利用自己的想像力,糅合了各種民間傳說,糅合了民間說書人的添油加醋,把《三國志》進行改寫、誇大、加工,而寫成的一本小說。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在嚴肅史書《三國志》裏面,是不存在的。厚厚一本史書《三國志》,裏面並沒有「桃園三結義」的故事,《三國志》裏面關於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感情好的描寫,只有寥寥一兩句話,原文是這樣的:
「先主與二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廣坐,侍立終日,隨先主周旋不避艱險」
意思是說:劉備和關羽、張飛三人,朋友感情很好,就連晚上睡覺,都是睡同一張床,親如兄弟。
但是,翻遍整本的《三國志》,裏面並沒有「桃園三結義」的故事,也就是說,所謂劉備和關羽、張飛三人在一個桃樹果園裡,燒香,歃血為盟,拜天地,發誓結為兄弟,這個故事,是沒有歷史依據的。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不但在《三國志》里找不到依據,而且在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范曄的《後漢書》里,也都找不到記錄。
那麼,羅貫中《三國演義》筆下的「桃園三結義」故事,既然在正經史書里找不到依據,這個故事,是不是羅貫中自己腦補出來的呢?
也不是。
其實一般認為,羅貫中很可能是參考了元朝出版的劇本《至治新刊全相平話三國志》,原文是這樣的:
「……後有一桃園,園內有一小亭,飛遂邀二公亭上置酒,三人歡飲,飲間,三人各序年甲,德公貴長,關公為次,飛最小,以此,大者為兄,小者為弟,宰白馬祭天,殺鳥牛祭地,不求同日生,只願同日死,三人同行同坐同眠,誓為兄弟……」
這個《至治新刊全相平話三國志》是元朝時期民間說書人專用的劇本,它裏面有「桃園三結義」的故事,但問題是,這是一個劇本,史料價值為零,不足為憑,不可信。
有趣的是:「桃園三結義」的故事,雖然是假歷史,但是千百年來,中國人都把它當作真歷史來讀,以至於中國人世世代代,競相模仿,例如民國時期的蔣介石,最喜歡來這一套,動不動就模仿《三國演義》,跟軍閥結拜兄弟。
假故事之七
「三英戰呂布」故事是假的
所謂「三英戰呂布」的故事,其實也是假的。
我們小時候讀《三國演義》讀到的「三英戰呂布」故事,說的是,劉備、關羽、張飛,三人一起圍毆呂布,幾十個回合,都打不下來,不過最終呂布畢竟寡不敵眾,邊打邊跑了。
這就是著名的「三英戰呂布」故事。
我們從小,熟讀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很精彩,很生猛,然而事實上,「三英戰呂布」的故事是假的,是編造的,騙人的,在正規史書上,沒有這回事。
三英戰呂布的故事,也是假的,歷史上沒有此事
《三國演義》是一本小說,不是歷史。
《三國演義》這本小說,是依據《三國志·呂布傳》、《後漢書·呂布傳》等一些正史資料,改編而成的。
在《三國志·呂布傳》、《後漢書·呂布傳》這些正史資料裏面,並沒有「三英戰呂布」的記載。
也就是說,在正經的歷史資料裏面,不存在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圍毆呂布這個「精彩」一幕。
在正史資料《三國志》裏面,真正單挑、並且擊退呂布的,是「江東英雄」孫堅,而不是劉備、關羽、張飛兄弟三人。
也就是說,《三國演義》張冠李戴了,把正史資料《三國志》裏面的孫堅,換成了劉備、關羽、張飛。而且,作者是故意張冠李戴的。
為什麼《三國演義》要這樣寫呢?為什麼要張冠李戴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小說這樣寫的話,好看,精彩,生猛,而且這樣寫的話,既突出了劉、關、張兄弟三人講義氣、感情深厚,也突出了呂布英勇、善戰,這是一種寫作技巧,或者說,是一個套路。不這樣寫的話,小說就不好看,小說不好看,銷量就不好。
也就是說,《三國志》是正經歷史書,相對真實,但是不好看。《三國演義》是小說,不真實,但是,好看。話又說回來,劉備、關羽、張飛,兄弟三人,圍毆呂布一個人,幸虧是假歷史,否則的話,三打一,其實並不公平,不厚道,不是特別值得讚頌的一件事,您說對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