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教育有時候也可以很容易,關鍵在於父母
《星漢燦爛》中,除了男女主角間的情感糾葛讓人心情起伏,發主嫋嫋與她阿母間的相處方式也引發了許多討論。
很多人覺得阿母不愛嫋嫋,我個人覺得、與其說她不愛嫋嫋,不如說她是心中有愛而不知如何表達。
嫋嫋的情況如同現在的留守兒童,父母從小征戰四方,保家衛國。
剛出生時,受二房叔母挑撥,急着上戰場的父母不得已將她留給家中長輩親戚。
和如今那些為了賺錢去外地打工的父母情況差不多,只能把孩子留給家中老人。
現在很多孩子都如此,從小就跟着外婆或奶奶生活。
幸運的孩子,會遇到疼愛他們的長輩,即使沒有父母的疼愛,長輩也不會讓他們受半分委屈。
但是劇中的嫋嫋就屬於不幸運的那一類,她的奶奶重男輕女,根本不在意她的存在。
因此才會任由二房的叔母葛氏欺辱嫋嫋,把她送至鄉下莊子生病也無人無津。
她從小在這個家中就沒有歸屬感,也未曾受過長輩半分寵愛。
好不容易阿母歸來,以為有了家有了依靠,日子能過得溫暖些,結果事與願違。
阿母覺得她太頑劣,只會嚴厲和苛責,絲毫沒有表現出疼惜包容的一面。
是她不會嗎?也不是,對待二房的姎姎,她就很溫和很親切。
因為在她看來,從小跟舅母長大的姎姎比自己的女兒乖巧懂事,知書達理。
嫋嫋只能偷偷羨慕姎姎,羨慕阿母說「定不會讓姎姎受半點委屈」。
她最羨慕的,應該是阿母對姎姎的溫柔,那是阿母從未給予她的表現。
阿母處處拿她和姎姎比較,當著親戚的面也是誇姎姎、貶嫋嫋。
連別人對嫋嫋的誇讚她也要一一駁回。
她忘了嫋嫋哪怕再頑劣也有自尊心,也有可取之處,也需要她的認可。
可她總是在眾人面前貶低她,始終堅持着所謂的公平從而讓嫋嫋受盡委屈。
或許是出於恨鐵不成鋼的心情,懊惱嫋嫋被二房葛氏帶壞。
所以一心想要快些糾正她身上「不好」的表現。
但是阿母似乎忘了,教孩子不同於領兵打仗,當母親也不同於當將軍。
重點是嫋嫋並不壞,只是性情與姎姎不同。
從小到大,孩子的童年噩夢裡、少不了一條:別人家的孩子。
對於留守兒童的更甚,長年累月跟父母見面的機會寥寥無幾。
難得一見的時光里,本應該是充滿溫馨和愛,然後大多數孩子迎來的,卻是父母對孩子的不滿。
覺得他們不在身邊,孩子長「歪」了,身上「壞」毛病太多了。
於是抓緊時間管教,指責,嚴厲。
這其實也算是一種對自己「不在孩子身邊而失職」的無能表現。
很多孩子不過是調皮了些,如同嫋嫋這種,並非有什麼重大問題。
況且真想教育孩子、也得用對方法,用真心的愛和溫和去對待,也是可以起到教育作用的。
一味地嚴苛,會讓長久沒得到父母之愛的孩子失落,失望,沮喪。
從而認為父母更喜歡別人家的孩子,不喜歡自己,因此自暴自棄也有可能。
想要孩子理解父母的不容易,懂得他們的嚴苛也是一種自責。
責怪自己沒能陪伴孩子成長,沒能好好教導他們。
有時候,父母不是不愛你,只是不知道如何去表達。
留守兒童與父母的關係看似親密,實則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有時也是因為愛之深,才會責之切。
劇中的阿母回家時,看到被葛氏養得性情乖張的嫋嫋,自然也懊惱自己當初的選擇。
因此才會迫不及待地想要調教好她。
只不過她用錯了方法,註定會讓她們母女之間的隔閡越來越深。
如果當初阿母能像對姎姎那般溫柔地對嫋嫋,會不會有不一樣的發展?
答案是必然的,因為嫋嫋並不是壞到無藥可救,只是需要得到愛。
劇情結束時,阿母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嫋嫋也明白了阿母不是不愛她,只是方式不對,母女倆也和解了。
可是現實生活不是劇情,也不是每個家庭都有機會和解。
留守兒童如何與父母相處也是一個難題。
不過大道至簡,這種相處之道,其實關鍵只在於一個字,那就是「愛」。
孩子對父母,本是無條件去愛的。
那麼父母對待孩子,也要從無條件地愛出發。
先關注孩子是否快樂,條條框框的東西就不要太在意了。
而孩子也應該懂得父母的言不由衷和不容易,從而達到一個彼此理解諒解的狀態。
這兩者之間的主導者,自然還是父母。
記得一切以孩子的快樂為上,就不會有那麼多矛盾衝突發生了。
「教育」也許會因為真正的愛而變得容易呢……
————————
我是勿染,感謝你看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