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張國榮一躍而下的告別之後, 4月1日就比愚人節多了一層意義。由於生前輝煌的事業、良好的為人和形象,更兼悲劇命運加持之下,每年的祭日都緬懷者甚眾。相對而言,生日倒顯得冷清。
9月12號是張國榮的生日,算起來已經66歲了。由於英年早逝,留給人間的總是正值盛年的印象。算是不幸中的一絲幸運。
(二)以前余光中寫過一篇題為《論夭亡》的散文。「儘管最後凡人必死,但王勃死後一直年輕,一直年輕了一千多年,而且以後,無論歷史延伸到多久,他再也不會變老了。......就王勃而言,以生前的數十年換取身後千年,萬年,億萬年的年輕形象,實在不能算是不幸。」
對於惋惜張國榮的人而言,也許這也是一種寬慰吧。
(三)如同齊天大聖被如來一副輕飄飄謁語鎮壓,張國榮一生成就輝煌,卻終於被一個異類的標籤籠罩。不知道事主本人作何感想,筆者卻不免為其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