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爆火的影片《隱入塵煙》好評如潮,某瓣評分8,2分,可就在今天說要下架了,嗯,的確也是該降溫了吧。我是8月份上映認真看了影片,它的確是今年上映的一部優秀的國產文藝片。
早就想寫一部影評,總懶得動筆,今天看到了很多網上不一樣的聲音,對影片潑涼水說風涼話的很多,說影片抹黑醜化了農村,也不知道是怎麼火的,片中苦巴巴的人設跟實際的農村生活不相符,不真實,和實際的甘肅張掖地區高台村不相符,什麼迎合了西方人的口味醜化中國農民等等…我真的不知道這種聲討是什麼樣的一種人發出的?而且還不是少數人,是有相當一部分人在質疑這部電影。
去看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言論,我網上找的列舉兩個圖例
說什麼影片是架空的偽現實主義題材,驢車,叉子,鐮刀割麥,磚土建房把中國的農村描繪停留在了19世紀。現在的新農村,麥收季節到處都是聯合收割機,說導演是小資文青按自己對苦難的理解認知在架構虛假的故事…
這部影片是導演李睿君通過自身對農村深入的了解和感受寫出的劇本,影片非常寫實的刻畫了在西北偏遠農村兩個底層人物的悲憫故事。農村成為人們內心深處一個隱秘的角落,沒有經歷過的說不出來,而經歷過的不想說出來,編導經厲過所以他把這個故事寫了出來,努力地拍了出來並得到了大眾的共情共鳴,怎麼就變成某些人眼中的中產階級和小資文青了???苦難不應被揚灑但不能視而不見。導演他沒有用極致的戲劇性遮蔽苦難和人性的冷漠,也不屑於用溫情渲染絕望,他只是冷靜記錄了兩個孤獨農民如何死去,整個故事不是滿溢的悲劇,劇情中還是洋溢着一種強烈的浪漫主義,如那些鏡頭,在沙丘上兩人坐着吃麻花,在炕上憧憬着未來的美好生活,等待小雞破殼而出的欣喜,在仲夏的夜晚跳入河渠里洗澡,用麥粒在手背上壓出小花的印記等等都是導演在用浪漫主義去全釋那沒有浪漫的土地,去儘力描繪那一絲絲溫暖的東西。這也是需要一種很大的勇氣!在影片中段用大篇幅溫暖的色調,描繪了農村麥田播種收割的場景,難道我們沒有感受到麥香和青草的味道嗎?沒有感受到浪漫鄉土氣息?犁地播種收割雖然沒有用拖拉機收割機沒有現代化的農具,但一頭驢兩個人犁地播種收割麥子碾場打麥就不行嗎?不真實了嗎?醜化農村了嗎?好多人看到的只是苦哈哈的馬有鐵和桂英用騾子耕地播種,在那打土坯吃力地自己蓋房子,沒看見村裡其他人家的生活依然很不錯呀,他們去隔壁家看電視,好多人家用拖拉機在收割,這不也從側面反映出了當地農村並沒那麼貧困,大多數人家早己脫貧的事實。也只是主人公兩人的生活貧困罷了,影片並沒有過多的去渲染苦難,只是把農村中最底層的兩個卑微人物的命運如實刻畫了出來,好多人說,現在的農村哪有這樣的事情,我就只能說呵呵了,真正在農村生活過的人沒有一個不說影片拍的真實可信的,我想可能只有那些一天端着茶看着報紙坐在辦公室中的人在這批判吧,批評影片的不真實醜化了農民這種說辭。這樣的故事,一個命運相對好些、身體健康、生活幸福、不愁吃喝自由的人哪裡能夠體會其中的蒼涼,感受心靈的沉重悲哀,還能夠返照自己的人生?還有好多網民評論說,曹貴英掉進水渠里沒人去救,這在農村是不可能的,村民們不可能這麼冷漠的!?影片中交代了馬有鐵回來時,一個老漢對他說,貴英為了去給你送午飯,站起來頭暈掉進了水裡,老王他們去撈了,然後是馬有鐵跑去從水裡撈起了貴英,在這裡我想說的是,導演是很理性客觀的處理了這場戲。為什麼呢?因為水渠邊站着的都是些老漢老太太,並沒有什麼年輕人,是符合當時的情況,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村裡這些老漢們沒有一個會游泳的,這是一個事實,而且水渠的水很急,人掉下去後很快就被沖走了,如果要是有根木頭木棍繩索什麼的話,或許還能把人救下來,可當時沒有。影片中看到的是一群人站在水渠邊上在那看着,其中一個坐在輪椅上的老漢手裡拿着半載木棍,這並不表明村民們冷酷無情,見死不救,而是沒法救,救不了啊。老王去救了沒救上來罷了。
失去了桂英的馬有鐵像失去了魂一樣萬念俱灰,也失去了繼續活下去的勇氣,他在遇到貴英前,無光無亮地像驢子一樣活着,可遇到貴英之後所表現出來的是完全不同的狀態,象激活的馬達奔跑了起來。有了家有了女人一個男人所有的潛能都釋放了出來。好多人說馬有鐵娶了媳婦以後,就像換了個人一樣,他這麼能幹,他以前就不會那樣窮,不應沒有住家,一直給他三哥打長工,但其實這個情況再好解釋不過的了,因為他父母和兩個長兄很早都已去世,也許有交待讓他和三哥有銅一起過,他不想違背父母的心意。(包括好多原因就不討論這個話題了)。心裏有個人才能好好活下去。現在這個帶給他光的人走了,他也就沒了魂了。它放生了驢,還清了所有的欠款和人情,回到家中坐在炕上喝下了農藥,咽下了那顆貴英沒有送到他手裡的雞蛋。他咽下了人生所有的苦拿着那隻草編的小驢子追隨貴英去了,影片到這裡給人一種莫大的哀傷和觸動,這也許就是悲劇的力量吧!所有的電影不可能是一味的歌功頌德,弘揚主旋律,它應該具有批判現實和揭示苦難探索真理的使命和導向,傳遞真善美鞭踏醜惡邪這才是電影最終給人們帶來的認知和意義。《隱入塵煙》這部影片有力的批判和揭露了現實中的人性醜惡和冷漠,也着力刻畫讚頌了馬有鐵這樣的中國農民,他樸實守信,吃苦耐勞的美德。雖然貧窮命運坎坷,但他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做人的底線尊嚴沒有遺忘和丟失。他身上映襯出的人性光輝比那些吸他血剝削他的人更讓人敬佩和嘆息。浪漫主義去全釋沒有浪漫的土地,這無疑是一種勇氣,但當浪漫和絕望碰撞後卻迸發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力量,他成為一手泥土中長出的詩,灰燼里開出的花,極致的絕望和沉深的浪漫交相輝映了。當一切不可言說命運這個詞成為了唯一的可言說。所有的語言在命運面前又是如此的蒼白無力。這就是這部影片想要表達的!可惜好多人看不懂看不明白!最後我引用片中馬有鐵的那句台詞,一粒麥子,能說個啥?
我們要有記錄苦難及批判現實的勇氣。中外多少藝術家運用電影展現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喜劇悲劇正劇鬧劇,黑的白的不都真實地揭示着人們的喜怒哀樂,那有那麼多的賣慘乞討外國人獲獎一說?那有什麼抹黑醜化之厥詞。多少文學大家的作品不是用描繪的黑暗現實,照亮着我們眼前的黑暗!一部《隱入塵煙》只是中國電影的一粒麥芽,真情實感的影片永遠不會隱入塵煙,而應讓更多的人們銘記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