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半年評估
唐世平
近日,復旦大學複雜決策分析中心專家唐世平對俄烏戰爭進行了半年評估,唐世平認為從目前的俄烏戰場走勢來看,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獲勝的概率肯定已經低於50%。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方面是因為俄羅斯自身表現令人大跌眼鏡之外,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西方國家對於烏克蘭的大規模軍事援助。雖然烏克蘭在此次的戰爭中付出了相當慘痛的代價,但確實阻止了俄羅斯快速擊敗烏克蘭的計劃。如果俄羅斯依然在戰場上無法取得決定性的優勢,那麼俄羅斯必然會陷入緩慢的失敗中。
目前的基本態勢
自2022-02-24俄羅斯發動對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已經持續了半年。
和幾乎所有的分析者一樣,戰爭一開始我也認為俄羅斯能夠速勝,短則1-2個月,長則3-4個月。結果,在戰爭的第一階段,俄軍的表現讓人大跌眼鏡,在情報、後勤、戰略戰術上都顯得準備不足。
相比之下,烏軍儘管在空天及火力這兩個方面都明顯處於下風,但憑藉靈活的戰術,更好的情報協同,對信息化戰爭的戰法的掌握,烏軍不僅擋住了俄羅斯的閃擊戰,而且讓俄軍損失慘重(儘管烏軍付出的代價肯定也不小)。
事實上,俄軍從2022-04-08開始,不得不調整戰略部署和戰術,完全放棄基輔戰役,基本完全放棄哈爾科夫戰役(到現在,也沒看到某些人士所希望發生的「俄軍對哈爾科夫反攻」),估計已經放棄了佔領奧德薩的目標,而是集中兵力和武器,重點攻擊頓巴斯地區(頓涅斯克、盧甘斯克),試圖達成最低的戰術目標。在2022-04-08開始的第二個階段,俄軍確實完全佔領了盧甘斯克,以及頓涅斯克的大部,但是付出了相當的代價。烏軍在頓巴斯地區的頑強抵抗,同樣也付出了相當的代價。尤其是,因為缺乏重武器和遠程火力,烏軍不得不儘可能延滯俄軍的進展,從而以空間換時間,逐漸獲得了北約(特別是美國、英國)的更多重型武器的援助,使得烏軍的裝備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當然,因為烏克蘭沒有完整的國防工業,所以烏軍必須不斷獲得北約的重型武器的持續援助,才能繼續堅持下去。
北約(特別是美國、英國)的更多重型武器的援助從2022年6月初開始抵達烏克蘭。一開始,因為量太少,加上訓練成軍需要時間,所以在7月之前,對戰場幾乎沒有太多的影響。不過,從7月中旬開始,北約的重型武器開始被部署到前線,故逐漸在戰場上產生了一定的效果。
相比之下,由於在第一階段,俄軍的重武器損失不少,俄軍的裝備補給開始有點「捉襟見肘」,甚至不得不動用庫存的T-62坦克。因此,從裝備的態勢上來說,雙方的戰力在7月進入一個轉折點:烏軍的戰力在上升,而俄軍的戰力在下降。但是,烏軍要進行大規模反攻也並非易事。
未來態勢評估
我此前說過,在戰爭伊始,絕大部分分析人士都認為俄軍能夠速勝(大家肯定都確定烏軍不可能速勝)。但是,一旦俄軍不能速勝,戰爭就進入了消耗戰的狀態。對俄羅斯來說,那就只有三種結果了:慢勝;慢敗;平局(以及,戰爭進入僵持狀態,雙方都不能取得壓倒性的優勢)。
而綜合了多個方面的評估,我在2022-05-16微博上發佈了一個簡短的評論:
「等了幾天,基於多個渠道對照信息,現在基本可以肯定,俄軍在哈爾科夫一線已經潰敗。至此,俄軍在烏最東北部分戰線(以哈爾科夫為支點)的攻擊已經基本完敗。這對整個俄軍在烏東部的戰線將會有重要影響。當然,認為烏軍能速勝也是不現實的。但是,即便是全局來看,俄軍已露出敗相。」
而之後雙方的勢力消長,我沒有理由推翻我此前的判斷——「即便是全局來看,俄軍已露出敗相。」
不過,要判斷戰爭的整體態勢,我們不能只看目前的戰場態勢,因為戰爭確實是「政治的延續」。
從純粹的戰場態勢看,俄軍要取勝(慢勝)的幾率肯定已經低於50%,甚至可能不到1/3(這當然不是真正的計算,只是判斷)。因此,剩下只有兩種結局:(俄羅斯)慢敗;平局(以及,戰爭進入僵持狀態,雙方都不能取得壓倒性的優勢)。
我認為,戰爭的總體態勢主要取決於四個因素:
1. 冬天能否再次「拯救」俄羅斯。歷史上,冬天曾經決定性地、直接性地兩次「拯救」過俄羅斯。不過兩次俄羅斯都是防守方,而拿破崙和希特拉是進攻方。如今,如果冬天還能夠「拯救」俄羅斯,那麼也只可能是間接的:冬天的來臨(還有不到2個月時間),將使得西歐國家對俄羅斯的油氣的依賴問題變得非常棘手,如果西歐國家(特別是法國、德國、意大利)不能夠頂住壓力,大幅減少甚至停止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那肯定是對俄羅斯有利的。不過,即便如此,俄羅斯的形勢也不可能特別樂觀:
a) 根據不完全統計,從戰爭開始,美國、英國、法國、德國這四個國家已經向烏克蘭提供了約145億美元的軍事援助(我們只討論軍事援助)。毫無疑問,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成功地贏得了眾多西方國家的支持,而且這種道義上的捆綁使得西方核心國家不大可能直接斷掉對烏克蘭的援助。
b) 特別是,根據目前的數據,美國和英國對烏克蘭提供了約2/3的軍事援助,其中美國就提供了一半(77.5億美元),其次是英國(27億美元)。因此,即便法國和德國(他們對烏克蘭的支持肯定是「不得不」,或者說是「半心半意」)大幅減少,甚至停止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烏克蘭應該也還可以繼續堅持下去,但是對烏克蘭的反攻計劃肯定會有重大影響。
2. 空天優勢。戰爭伊始,絕大部分分析人士都認為俄羅斯應該能夠迅速取得完全或者至少是絕對的空天優勢,然而俄羅斯卻沒有做到。儘管俄羅斯可能還有機會,但俄羅斯能夠取得完全或者至少是絕對的空天優勢的概率似乎也不大。
3. 俄羅斯的經濟窘境。與不少分析人士的看法不同,我從未認為俄羅斯會迅速走向經濟崩潰。我認為,面對西方的全面經濟制裁,俄羅斯的經濟困境需要至少在西方的制裁生效後的6-12個月才能夠開始真正顯現。俄羅斯已經在戰前預判了來自美國和西方的某些經濟制裁壓力,並做了相當準備,加上許多非西方國家並沒有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因此,俄羅斯的經濟還是有一定的迴旋餘地和韌勁。但是,全面經濟制裁持續6-12月之後,俄羅斯的經濟會面臨越來越多的困難,而這種困難對於俄羅斯民眾的影響將會逐漸體現出來。
4. 戰爭雙方的民意和決心。目前看來,俄烏雙方都沒有要停戰談判的意思,雙方都還在繼續努力在戰場上取得局部的優勢。但是,隨着戰爭的持續,雙方國內的民意會發生系列變化,尤其是如果傷亡繼續擴大,民眾的生活將得不到基本保障。
就以上四個核心因素來看,只有一個,或者至多一個半的因素,是對俄羅斯有利的。而對烏克蘭來說,有利的因素也至多只有一個半。因此,整合了政治因素後,戰爭還是勝負未定。不過,俄羅斯肯定承受的壓力更大:作為進攻的一方,如果不能達成最初的戰略目標,就算作失敗。而烏克蘭作為防守的一方,只要能抵抗住進攻,並且取得一定的反攻成績,至少就不能算作失敗。
時間線
我認為,鑒於俄烏雙方都沒有要停戰談判的意思,而且都還繼續努力在戰場上取得局部的優勢,戰爭將至少持續到明年8月。也就是說,戰爭的周期可能持續一年半時間(18個月)。在冬季到來之前,雙方可能都會試圖在戰場上取得更多的進展。而冬季到來之後,雙方可能都會因為氣候因素(這當然要看歐洲今年的冬天會是怎樣的)暫時休整幾個月,到了明年3月份,雙方重新再戰。那時,雙方在戰場上的廝殺應該就有了比較明朗的態勢。一方面,俄羅斯是否通過冬天,迫使西歐的某些國家停止,或者至少大幅減少對烏克蘭的援助。另一方面,烏克蘭是否通過冬天,繼續獲得更多的重武器和遠程火力,從而進一步提升戰鬥力。如果雙方到明年8月左右仍然不能「一決高下」,也許就會有更強的和談意願。但是如果雙方到那時還不願意和談,那麼戰爭就有可能再持續一個周期,即,再持續一年半,直到2025年2月,也就是美國的大選之後。
而如果非要我「打賭」,我認為戰爭有非常大概率將會持續到美國的大選之後。這將是個漫長的冬天。
對中國的影響與思考
我肯定是明確反對俄羅斯出兵烏克蘭的。這不僅是道義問題,而且我也認為俄羅斯這麼做「得不償失」。特彆強調,我的判斷不是因為我反對維持好的中俄關係。事實上,我在1999年-2000年就明確提出過,維持一個良好的中俄關係(當然是有底線的)對中國是必要的。
我此前說過,俄羅斯可能面臨的四種結局(只有四種,因為俄羅斯不大可能「速敗」),而對中國可能的影響是(這背後的道理就不展開了):
1. 速勝對中國可能是最有利的。
2. 慢勝對中國也還可以。
3. 慢敗對中國最糟。
4. 平手對中國也不是很有利,但是對中國可能是一個機會,如果我們能夠參與到停戰後的談判,並且為烏克蘭在戰後的重建作出一定貢獻的話。
無論如何,俄烏戰爭對國際格局的影響將是深遠和持久的。中國必須認真審時度勢。10年後我們回頭來看,2022年可能會被認為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非常關鍵的一年。
(作者為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複雜決策分析中心主任。)
來源:復旦複雜決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