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禮》登陸大銀幕 跨界影視促進湘繡發展

電影快訊 1844℃

《國禮》登陸大銀幕 跨界影視促進湘繡發展 - 陸劇吧


1905電影網訊 中國第一部湘繡電影《國禮》於9月20日全國上映。回首電影製作過程中的點滴,電影出品人、省文聯副主席、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湖南湘繡城集團總經理曾應明頗為感慨:“我完成了30年前的一個心愿。推廣宣傳湘繡,矢志不渝。”


拍攝緣起 痛感湘繡歷史被人誤解


電影《國禮》講述了一個傳奇故事。1949年初夏,人民解放軍以破竹之勢迅速南下,國民黨敗局已定。毛主席決定訪問蘇聯,並親點用一幅湘繡《斯大林繡像》作為國禮。而此時的湖南還在國民黨控制中,我方特派專員周樂安攜帶着秘密電台和一份特殊使命潛入尚待解放的長沙城,與敵特展開一場特殊搏鬥,既為湖南的和平解放掃清障礙,又為毛主席出訪蘇聯籌備禮品。

 

這部電影有何看點?曾應明表示,首先是情懷。電影呈現了湘繡不為人知的故事,展現了湘繡藝術的魅力,讓人們真正感受到湘繡的輝煌,了解它的發展史。此外電影復原了不少景觀,呈現了長沙的歷史文化風情。其次是演員配置,有知名影視演員唐國強、杜鵑等人。“同時,這部電影沒有定位成一個行業片,而是定位成紅色諜戰故事片,故事扣人心弦。”                   


事實上,拍一部湘繡電影,是曾應明30年前就萌生的念頭。“上個世紀80年代,我在一本辭典上看到說湘繡起源於顧綉,只有近百年的歷史,這很讓人痛心。湘繡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中就可以證明。”在曾應明看來,人們之所以會產生對湘繡的巨大誤解,是因為對湘繡宣傳推廣不足,讓人以訛傳訛。  


反映蘇繡的電影《梅花巾》、電視劇《鳳穿牡丹》,極大地提高了蘇繡的聲譽,這讓曾應明深受啟發。“作為中國四大名綉之一的湘繡,之前沒有一部有影響的文藝作品予以反映,這是一個極大的遺憾。”


《國禮》登陸大銀幕 跨界影視促進湘繡發展 - 陸劇吧


幾番打磨 拍出心中的湘繡電影故事


如何講好湘繡故事,這是橫亘在曾應明心頭揮之不去的難題。   


早在2006年,曾應明就列出了電影的故事大綱,並請有關編劇進行撰寫。但前後收到兩個版本的劇本,他都不大滿意。“情節太過戲劇化,是一個好的電影故事,但不是我心中的湘繡電影故事。”如何找到一個最好的切口,既要能準確傳達湘繡的文化價值,又能讓人最廣泛地認可,同時要真切可信,這是曾應明一直苦苦思索的。最後由他講述,他的女兒曾理完成了該劇本的創作。

 

他們選取“國禮”作為切入口。新中國成立初期,毛主席第一次出訪蘇聯,送出的禮品中就有大量湘繡。1951年6月出版的《湘繡專輯》詳細記載了1949年12月毛主席出訪蘇聯,定製湘繡《斯大林繡像》和其他產品的過程。

 

“從上個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初,在蘇聯、東歐形成一股濃濃的湘繡熱潮,極大地促進了日用湘繡品在世界範圍內的普及和發展,這無疑有『國禮』的推動。”曾應明表示,目前《國禮》已經通過相關部門審查,領取了允許公映的“龍標”,預定勞動節前後在全國影院排片上映。


《國禮》登陸大銀幕 跨界影視促進湘繡發展 - 陸劇吧

          

對話 與影視“跨界”融合促進湘繡發展      


長沙晚報:為了更好推廣湘繡,您和女兒一起創作了《芙蓉坊密碼》《荷鶴圖》等小說。這次又拍攝湘繡電影,接下來還會有哪些推廣計劃?


曾應明:現在我們已經出版兩部小說,下一步準備出另外兩部小說。通過這四部小說,反映近代以來湘繡150餘年的歷史。同時,我們也在海外傳播湘繡。比如在澳大利亞,已經通過商務主管部門批准,在那邊進行投資,創建一個刺繡書法藝術博物館,讓更多的人了解湘繡和使用湘繡。


如何增強湘繡的軟實力,如何打造好湘繡這個國家級的名片,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要達到這個目標,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影視傳播渠道。因此除了拍電影,我們還要拍電視劇。讓湘繡與影視更好“跨界”融合,將是促進湘繡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