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史上被翻拍最多的影片, 風華絕代的《八部半》

電影快訊 1182℃
電影史上被翻拍最多的影片, 風華絕代的《八部半》 - 陸劇吧

大家好我是影視推薦喵,今天我為大家推薦的是《八部半》這部電影。導演為弗萊特里科·費里尼。他在人們心中是個不朽的神話1993年10月30日,當人們從《漢堡早報》上讀到那則催人淚下的消息:「在他們50年金婚紀念日上,茱莉艾塔披麻戴孝悼念亡夫。那個我們熟悉並愛戴的大師費里尼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寫下這篇報道的女記者隨附了一張腦電圖的照片,「圖片上的波形曲線慢慢成為一條直線。」生命的圖景如同一隻漏沙的量器,緩緩地消逝而最終圓寂:「這是一個悲傷的慢鏡頭。」在隨後出版的報紙中,消息得到了確認:「偉大的電影大師費里尼去世了!」標題行顯得尤為沉痛。「整個意大利一片悲哀。」德國《圖片報》正版標題再次宣告了這一噩耗。德國人似乎淡忘了這位電影大師的早期作品曾經屢遭審查,費勁周折地在當時聯邦德國的影院放映;還有這位大師傾心打造、耗資巨大的電影歌劇在商業氣息濃厚的電影市場上毫無立足之地,甚至街頭小報對此都不屑一顧。1993年10月的那期《圖片報》用了諸如「影壇酒仙、電影大師和玫瑰花環」的字樣。一代電影大師就這樣離我們而去了嗎?1963年,費里尼以這部《八部半》奠定了其大師級導演的地位。

電影史上被翻拍最多的影片, 風華絕代的《八部半》 - 陸劇吧

三年前,他曾和女演員阿妮達·埃克博格在羅馬著名的許願泉邊為他的那部震驚世界的扛鼎之作取好了名字《甜蜜的生活》。憑藉《甜蜜的生活》,費里尼獲得了諸多大獎,並且好評如潮,儘管從他更早的《大路》以來,這位藝術電影導演的作品一直備受矚目。自此,他每前進一步,都令人關注,他的下一步作品都會籠罩在《甜蜜的生活》巨大成功的壓力之下。《八部半》就是在如此的情形下誕生的,這也是費里尼本人最具冒險性的作品。《八部半》敘述了費里尼當時的工作狀態(已經完成八部作品和這半部正在拍攝的電影),具有導演本人的深刻印記,儘管影片中的主人公並不是百分之百的原生態反映。影片中,那個由馬切洛·馬斯托依安尼飾演的導演古依多在整部片子中要麼自言自語,要麼與精明卻吹毛求疵的編劇和劇組人員不停地交談。人們自然會聯想到費里尼和與他搭檔多年的編劇圖裡奧皮涅利以及愛尼歐·弗拉亞諾之間的關係。

電影史上被翻拍最多的影片, 風華絕代的《八部半》 - 陸劇吧

曾經在一段時間裏為費里尼寫劇本的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回憶他的工作時說:「劇本的草稿就像是在不斷地拓荒。」而費里尼的創作意圖三總是反覆無常。編劇們只能是接受任務,經過漫長的加工,寫出草稿,再反覆修改,等到開拍之後,又往往被再次修改。人們對於費里尼繼《甜蜜的生活》之後的首部影片充滿期待,這也產生了無形的壓力,改變了《八部半》的拍攝方式。影片的結構,單鏡頭的處理及其排列順序,費里尼早已成竹在胸。他唯一不能確定的是人物性格的刻畫。道具師皮耶羅·傑拉爾丁為影片中的矮個子導演奎多建造了一座農舍、一個虔誠的柏拉圖信徒夢想中的火箭發射台似的布景架,甚至連奎多妻子和女友們的服裝樣式都進行了完美的設計,然而奎多本人該如何處理呢?他是個劇作家?還是個製片人?甚至考慮過馬戲團團長作為他的職業。把奎多安排成電影導演的想法,從沒有在費里尼的腦海中出現過。即便是1962年5月影片開機後,費里尼還在為主人公如何處理傷透腦筋。費里尼的傳記作家圖裡奧·克澤西講述當時的情形,其實劇組人員已經意識到,只有弗萊特里科·費里尼本人才是奎多·安澤米的原型。克澤西評論道:「他始終矜持地不肯承認,直到影片完成一段時間之後,他才慢慢地接受這一事實。」

然而,如果簡單地把奎多當作費里尼的化身,就會發現其中的局限。克澤西說:「這部影片講述了費里尼的生活和他所遇到的問題,其固然可信,卻無法超越導演本人天才想像力的部分。」那麼,《八部半》在哪些地方沒能超越想像空間呢?這在開場鏡頭中就有所反映:奎多開着車停在個巨大的十字路口處,周圍是滑稽可笑的各色人等,有禿頂老頭,有正在做愛的情侶,環境嘈雜,使得主人公開始飄搖,如同一個斷線風箏飛越過個攝影棚(正在拍攝的現場),這切與導演本人的經歷沒有絲毫的關聯。這種「遊離在想像與現實之間」(克澤西語)的狀態終結於影片的結尾:奎多在一個新聞發佈會上承認了作為導演的失敗,這也在影片之前的部分進行過表述。而此片的籌備階段是通過廣角鏡頭(飛翔的奎多)得以表現的。影片劇終前展現了整個劇組成員美好的憧憬和可怕的夢囈,影片中的電影以及本片失敗的拍攝過程如同一場夢幻之舞切都是表演出來的。「這是費里尼影片中前所未有的,」克澤西總結道,「如此淡然地、風趣地表現面對世界性風暴到來的一場受降儀式。」1963年出版的《新德意志》完全以另種理解分析了費里尼的這部影片:「他採用了一種主觀超現實主義的電影語言,最後將現實主義的電影流派引向沒落的終點。」

《新德意志》的影評在意大利天主教上層社會影響頗深,因此此片也備受責難。儘管如此,《八部半》的影響還是非常大。該片在同時代的許多文學作品中有所記載,還有許多電影爭相模仿,現在看來像是「被一耳光打出來的創意」(克里斯蒂安·麥茨)似的。巴贊早在1950年代就推崇費里尼的現實主義風格,從此這種風格被觀眾所熟知。他影片中的人物繽紛如夢,深深地印在人們的腦海中,並廣為傳頌。作為現實主義電影的旗手,費里尼始終沒有放棄現實的創作土壤,即便是他影片中的奎多也是踩着自己搭建的攝影架攀登而上,背負鋼索,在空中飛翔。在這一點上,德國娛樂報紙的報道顯得比較客觀,給這位導演極具感染力的蓋棺論定,用一整版嚴肅的副刊評論為這位電影大師恢復了早該屬於他的名譽。吉佐米娜和她的贊班諾,許願泉邊的瑪達倫娜、馬切洛、奎多、斯那潑拉孜以及銀幕上那些活靈活現的高鼻樑、豐胸美乳的美女、巨人侏儒、小丑和流氓都早已成為電影史中的一部分,永遠地封存在人們的記憶中了。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了,我們下期再見!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