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首映: 演繹中國登山者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故事, 我們必須贏, 這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

電影快訊 1821℃

記者 | 實習生 湯明明

1

在昨日上海影城舉行的電影《攀登者》首映上,觀眾們一邊揮舞着五星紅旗,一邊喊出「我們都是攀登者,我們都是追夢人」,與電影內攀登者方五洲激動地喊出「報告大本營!報告北京!報告祖國!現在是1975年5月27日14時30分,中國登山隊九名隊員,成功登頂。」相互呼應。

在《攀登者》主創映後交流上,飾演曲松林的張譯笑稱飾演方五洲的吳京「就像一個絮叨的婆婆」,為了能更好地切磋演戲,能「比你媽還嘮叨」。而吳京也稱在這部電影中,他發現自己和張譯「是那麼相同」,在演對手戲的時候因為過於沉浸在扮演的人物中,「把攝像機的內存演沒了」。

電影《攀登者》由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出品,徐克監製,阿來編劇,李仁港編劇兼導演,吳京、章子怡、張譯、井柏然、胡歌、何琳、陳龍、劉小鋒、曲尼次仁、拉旺羅布主演,講述了中國運動員兩次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故事,該片將於2019年9月30日國慶檔起正式全國公映。而早在今年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金爵盛典上,影片出品人任仲倫就說過:「上海電影製片廠成立70周年,拍攝了兩千多部電影,我們的心愿就是不斷努力拍出好電影,拍出表現中國英雄精神、體現東方敘事美學的好電影。」

《攀登者》首映: 演繹中國登山者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故事, 我們必須贏, 這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 - 陸劇吧

《攀登者》主創與觀影團大合影東方敘事中的登山故事

《攀登者》共展現了2000多個特效鏡頭,將給觀眾帶來一次視覺盛宴——我們將隨着《攀登者》回到上世紀六七十年的中國,回到寒風凜冽的珠穆朗瑪,見識到之前的登山者是如何突破了冰天雪地的嚴寒和觸目可及皆為白色的孤獨感,又是如何在生死面前突破「小我」。

1960年5月25日凌晨4時20分,三位中國英雄:王富洲、貢布、屈銀華歷經萬險後終於將五星紅旗帶上了珠穆朗瑪峰,而這次登頂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從北坡登頂。可惜的是,由於缺乏影像資料,此次登頂並未得到西方的承認,於是15年後,中國決定組織登山隊第二次攀登珠峰。1975年5月27日,九位中國隊員:索南羅布、候生福、桑珠、大平措、羅則、貢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欽、潘多完成集體登頂。隨着這次登頂成功,一連串「第一」也就此誕生:世界上人數最多從喜馬拉雅北坡登頂的隊伍;世界上第一位成功登上珠峰的女性;第一次用覘標精確測出了世界最高峰的高度——從此世界統一採用了當時8848.13米的「中國高度」。

曲松林的扮演者張譯在接受《新民晚報》採訪的時候介紹稱,「他(曲松林)作為(1960年)三個登頂的隊員之一,在這個登山過程當中,因為受傷,所以他腳部,腳趾被截肢了。從山上下來之後,他就變成了教練,總教練,負責了1975年的第二次登頂珠峰的訓練。」

《攀登者》首映: 演繹中國登山者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故事, 我們必須贏, 這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 - 陸劇吧

事實上,影片中的主要人物都有其原型,張譯扮演的曲松林的原型屈銀華的女兒屈虹曾找到張譯,激動地問張譯是否是他扮演自己的父親,並將父親的照片發給張譯看。張譯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張屈銀華坐在沙發上看書的照片,屈虹告訴張譯,照片上的屈銀華的腳趾就是因為登山截掉的。在這之後,屈虹就去了自家的靈堂,對着她爸爸的牌位,告慰他爸爸說:「有人在拍你們的故事的電影,是張譯演的你。」此外,屈虹還給張譯拍了一張她的媽媽在2014年寫的的日記,上面寫的是:某年某月某日,有人來採訪老屈,採訪人:阿來等。直到現在,張譯的手機里還保存着這張照片。

吳京則認為自己扮演的方五洲「是在某一個領域裏面可以做到極致的人,可以是宗師級的人物」。他也表示,中國電影的每一個新類型,他都願意嘗試,「願意為中國電影觀眾提供更多樣的觀影選擇,為銀幕上更豐富多彩的中國故事貢獻力量。」

吳京也在採訪中透露影片拍攝的過程非常辛苦。雖然此前他有攀登的經驗,但是拍攝時使用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裝備並不順手,甚至穿在身上的羽絨服並不像現在的一樣能夠防風防雨雪,風還是會不斷往衣服里灌,「尤其你拍完動作之後,身上熱了,裏面是濕的,外邊是結着冰的。」

《攀登者》首映: 演繹中國登山者攀登珠穆朗瑪峰的故事, 我們必須贏, 這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 - 陸劇吧

胡歌扮演的楊光的原型是夏伯渝——第一個依靠雙腿義肢登上珠峰的人。1975年,夏伯渝未能登頂成功,因為雙腿不幸凍傷壞死只能截肢,德國的義肢專家告訴他,安裝義肢還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這讓他重燃了希望,他在其後的43年內5次攀登珠峰,並終於在2018年5月12日成功登頂。在影片中,凍傷的胡歌躺在病床,信誓旦旦地表示,就算自己沒了腿也一樣要再次登頂,表達了不屈不撓的精神。

影片中另一個值得一提的內容是第二次攀登過程中「第二台階」中國梯的搭建。「第二台階」是一個30多米高的幾乎垂直的峭壁,在1960年代中國人第一次登頂的時候,攀登者是靠「人梯」的方式登上去的,這也讓甘當人梯的劉連滿因為體力耗盡不幸犧牲,所以搭建梯子成了第二次攀登珠峰的重要任務。夏泊渝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的時候稱,「架設這個梯子非常艱難,人在那個高度,每一個動作,都非常耗費體能,(我們)打了四個岩點,然後把梯子用尼龍繩綁在上面。就這幾個動作,因為缺氧,我們整整用了一天的時間。」

所幸的是,中國梯順利搭建完成,此後,它幫助了多位中外登山者實現了自己的珠峰夢。

偉大的英雄和有溫度的人

電影《攀登者》對中華民族探險精神的刻畫、家國情懷的描繪,和民族共同體的建構是建立在富有溫情的日常生活之上的。它並沒有因為英雄主義的宏大敘事抽空人們最真實的感受。在《攀登者》中,我們可以看到攀登者「在成為英雄前」的模樣,他們為了攀登珠峰穿着紅色運動服訓練的身影。

井柏然飾演的李國梁,就是一個典型的「青年英雄」成長的敘事,他身為富有登山經驗的攝影師投入了攀登珠峰的訓練,但在集訓的過程中,因為不能完成任務遭到教練責罰,在這個時候,他就像所有心高氣傲的年輕人一樣對教練的嚴格要求心有不滿,覺得這是在針對自己,但隨後,又在教練的勸導下長成了一個富有責任心、敢於犧牲的英雄。在第一次登山失敗後,他主動提出代替受傷的方五洲作為隊長登頂。雖然他在完成第二階梯攀登任務的時候舉着相機給大家拍照的笑容仍然顯示出些許年輕人的稚氣,但在隊伍功敗垂成的時刻,他顯示出了一個成熟的「英雄」所需要勇敢與決絕,他把能夠記錄中國人登頂的相機交給隊友,並主動割斷身上的繩索葬身珠穆朗瑪。在影片最後,與他互有好感的藏族女孩拿着他贈與自己的相片流淚的時候,更為影片增添了一絲悲壯色彩——他不再是那個教練眼中和藏族姑娘彼此呼叫着「庫巴」(藏語傻瓜的意思)而耽誤登頂的青年,而是一個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登頂實力的英雄。

在影片中,攀登英雄的故事最開始是由在氣象學院學習的李纓講述的,通過她和方五洲的相識及約定,兩次登頂的故事也由此展開。而李纓和方五洲在圖書館的相遇、方五洲在工廠上端跳來跳去的時候,大抵是整部影片最為輕鬆美好的片段——這樣的時光隨即就因為第一次登頂缺乏影像資料遭到西方質疑而阻斷,並因方五洲被下放為燒鍋爐工人意志消沉而跌入谷底。但也恰好說明,國家的命運和個人的命運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更重要的是,《攀登者》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勇敢、果斷、勇於犧牲的女性形象,李纓不像傳統英雄敘事中那樣是一個美麗但柔弱,善良但猶豫不決的女性形象,她也全然不是男性的陪襯。相反,她一直都在鼓勵自己的心上人,並致力於學習氣象知識幫助登山運動員登頂,甚至最終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可以發現,李纓和方五洲的愛情線索全然沒有消解影片的嚴肅性,相反,李纓和方五洲最終的和解是她預測還有一次登山機會並鼓勵方五洲繼續登頂的時候。當方五洲激動地抱着李纓說「哎呀,我的胖妞」的那刻,不僅是兩個年輕人的和解,更是兩個立志於讓中國能被世界看見的人達成的共識。

章子怡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並沒有將此次拍攝當成任務,而覺得它是一個包含了很多情感、很多內涵的電影,「它包括了災難,包括了人們的鬥志,包括人們的面對困境時候的選擇、面對困境時候的情感寄託。我覺得它是很豐富的片子。」

當李纓說出「我的任務完成了」「阻擋我們之間的山已經沒有了」的時候,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個將愛情當作動力去實現生命價值的女性,更是一個能夠為現代社會樹立榜樣,在專業知識上精益求精,自強自立、不卑不亢的女性。雖然她沒有登上珠穆朗瑪峰,但是誰能否認她的功勞呢?

大概就像是譚維維在《攀登者》主題曲中唱的那樣,「每寸冰霜,每寸鋒芒,每一步都是信仰,往來絕壁,那道天梯,可以是我的肩膀,喜馬拉雅,暴風雪故鄉,她正在等我前往。」《攀登者》頌揚的不僅是為國登頂的攀登者,還有幫助攀登者順利登頂的各類人才。而他們的一腔熱血與執着精神也可以讓普通人得到激勵與鼓舞,在各自擅長、喜愛的領域帶着自己的信仰實現自我,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