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與謝賢齊名77歲隱退多年台灣現身 是TVB《難兄難弟》人物原型

電影快訊 1507℃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呂奇這個名字,如果沒有聽過,你也一定看過TVB的經典電視劇《難兄難弟》,裏面由羅嘉良飾演的李奇正正就是影射香港60年代粵語片的紅小生呂奇。

可能對於現在的觀眾來講,呂奇這個名字很陌生,甚至在網上能找到的資料都很少。和他另外一位同期出道的謝賢也就是謝霆鋒的爸爸,則是一直都在娛樂圈裡新聞不斷,而今天我們要說的呂奇當年紅的程度不輸謝賢。

曾與謝賢齊名77歲隱退多年台灣現身 是TVB《難兄難弟》人物原型 - 陸劇吧

粵語片一代紅星、邵氏小生呂奇當年首次主演電影《公子多情》就一炮而紅,之後與陳寶珠合作無間,被喻為影壇金童玉女。當時紅透半邊天的他,隨著粵語片漸漸沒落,在80年代末淡出熒幕,與第二任太太凌黛,移居台灣改行從商,退隱多年,很少看到他的消息。而資深傳媒人汪曼玲昨天在社交平台上貼出77歲的呂奇照片,除了粉碎不少傳聞之餘,呂奇還透露只希望過平常人生活。

曾與謝賢齊名77歲隱退多年台灣現身 是TVB《難兄難弟》人物原型 - 陸劇吧

汪曼玲在社交平台說這次到台灣與不少朋友敘舊,包括有台灣影星湯蘭花等等,最驚奇就是離開幕前數十年的呂奇現身。汪曼玲還分享與呂奇的聊天內容:「我們暢談了一個下午,他告訴我1965年第一部拍粵語片《公子多情》的故事。《公子多情》令他一炮而紅,他感激南紅、黃曼梨及邵逸夫爵士的幫忙,令他銘感於心。原名湯覺民的他,改藝名呂奇,他說:『因為我當時的偶像是傅奇』。"

照片中的呂奇,看起來精神奕奕,氣色也不錯,讓不少人網友直呼懷念,回憶一一湧現。呂奇退隱多年,一度有傳他在台灣開車維生,之後他曾否認,同時也表示在台灣若有影迷認出他來,會否認自己是呂奇,只想過個平凡人生活。

曾與謝賢齊名77歲隱退多年台灣現身 是TVB《難兄難弟》人物原型 - 陸劇吧

呂琦原名湯覺明,廣東台山人,1949年七歲時來到香港,1985年考入中聯演員訓練班,第二年加入邵氏粵語片組,第一部主演的電影叫《戀愛與貞操》。

1964年,呂奇約滿邵氏,轉為自由身拍攝電影,他憑《公子多情》一片成名,轟動一時。自編自演的《情人的眼淚》也十分賣座。從影二十多年間,主演超過六十部電影,當中著名的有《姑娘十八一朵花》等,與他合作的不乏當紅女星,而陳寶珠更是他銀幕上的最佳拍檔。他倆最有名的代表作就是《玉女添丁》。

1965年呂奇自己組了一個公司又兼任編劇,他寫的第一個劇本是《情人的眼淚》,自編自演,當時很賣座。而首部由他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為《蔓莉蔓莉我愛你》,票房也很好。他執導的電影約三十部,較著名的有《娘惹之戀》、《偷心賊》等等。

1974年,呂奇又組金禾影業公司,為邵氏拍攝多部經典艷情片,如《丹麥嬌娃》、《財子、名花、星媽》等。他自組的公司在八十年代連續出品了多部艷情片,在香港艷情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呂奇出品的多以色情片格局的社會諷刺喜劇,票房也十分成功。

呂奇的嗓音很動聽,曾演出過多部歌舞片,1987年呂奇拍完最後一部電影《命帶桃花》後,就結束公司到台灣經商了。

而一提到粵語片,不得不提的就是呂奇、謝賢、陳寶珠與蕭芳芳這4個人,這4個人的經歷剛好就是TVB的經典電視劇《難兄難弟》裏面的原型。

當年的一對金童玉女,呂奇和陳寶珠,他們合作的電影都成為經典,呂奇和陳寶珠不單是銀幕情侶,私交甚厚,雖然當年二人盛傳拍拖過,不過他們從來沒有正式承認 。陳寶珠後來在接受訪問時說,由於母親反對自己根本就沒有機會和呂奇交往,所以兩個人也只是合作關係。

離開邵氏的時間,呂奇一直在台北從商,再沒有在媒體前露過面。呂奇說他很挂念陳寶珠,但不會去捧她的場。1998年呂奇和太太凌黛、大兒子Jinny及小兒子Patrick回港參加外甥女婚禮,一家人正式曝光。呂奇為免媒體追訪,一早跟家人說好,若有人致電找呂奇就說沒有此人,除了汪曼玲,這幾年有香港片商找他重出江湖再拍戲,呂奇也是要他們死心,一口拒絕。 陳寶珠做舞台劇《劍雪浮生》時,呂奇曾想回香港捧場,不過最後沒能成行。

幾年前,有雜誌報道呂奇在台灣開計程車。呂奇笑着說自己沒有開的士的面相,實際上退休後的呂奇生活很富足。和凌黛結婚前他一直有玩股票。後來到台灣後就專心做起了股票生意,加上有投資物業收租,生活十分愜意。

退休後他的生活完全沒有問題。他說:「我沒有不良嗜好,也不愛賭,賭性不強,我又很能節制,因此從來沒有為錢擔心過。」

呂奇和凌黛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有一百八十公分高度,十分帥氣,也有人找他拍廣告、拍戲。呂奇不會讓兒子入娛樂圈,他對兒子說:「在娛樂圈發展,你們具備有這樣的條件,但娛樂圈太假了,做這一行永遠不會開心,有不斷的壓力,這部戲成功不代表下一部戲成功,而且在娛樂圈沒有家庭生活。」

經常看TVB的觀眾們一定對「粵語長片」這4個字不陌生,當時香港的電視台,現在也會經常在深夜的兩三點沒有什麼收視率的時段,拿出一些粵語的黑白片來填補時間。

有香港人說,做夜班工作,深夜三四點回到家,洗過澡後坐下來看着電視,舒緩一下心情。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粵語長片,很多人能夠在裏面找到昔日香港人的生活近況,津津有味的回到時光隧道,是很多香港人的一種樂趣。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粵語片的鼎盛期星光熠熠,明星輩出,每年出品200多部粵語長片,海外華人從粵語片中認識中華文化以及生活習俗,粵語長片起到了很重要的溝通功能。

從1950年至1969年,港產的粵語片產量估計有4000多部。過去曾經被人視為「粵語殘片」,但歷經時間的考驗,這些都是能夠供後人了解舊社會面貌、市容變化、階層生活狀況的視頻資料,應該儘力保存。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