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龍說趙太后》中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那麼,到底什麼是計深遠?
為了長安君的聲名威望,趙太后割下不舍,送他去齊國做質子。
為了燕後的子孫相繼為王,趙太后忍下思念,祈禱女兒不要被遣回。
因而,真正為孩子計深遠的父母,都善於忍,忍着不舍,忍着擔憂,放手讓孩子獨自前行。
01 有遠見的父母,都善於忍孩子
《圓桌派》最新一期幾位嘉賓聊起親子關係時,嘉賓周軼君說:」我最感激我父母的,是他們對我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兩個字:忍着。「
作為土生土長的上海姑娘,周軼君高中畢業填志願時,全部報考了北京的院校,作為全校唯一一個填報外地誌願的學生,她的父母心裏自然不痛快,但沒有強行干涉。
畢業後她沒有回上海,而是留在北京工作,她的父母儘管很想她回去,但沒有強行干涉,而是隱忍不說。
後來,她成為戰地記者,常駐加沙,更是親歷了加沙戰爭,作為父母,自然擔心女兒在戰火紛飛的國外,但他們沒有強令女兒放棄記者工作,而是默默忍受心裏的擔憂。
周軼君表示,父母這一輩子對自己的很多事情都是忍着,就算心裏不情願,也不會強行干涉自己的工作、生活。
周軼君父母的「忍」,不是毫無原則的縱容,而是真正意義上的「計深遠」。
按照父母的想法,安穩幸福過一生,未必是好選擇。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過一生,才是真的為他好。
有遠見的父母,都善於忍孩子,忍住焦慮、不舍、擔憂,靜靜目送孩子遠去。
02 有遠見的父母,善於忍着不打擾孩子
心理諮詢師凌想在《好媽媽都懂的心理學》里分享了一件事:商場里組織了手工活動,很多媽媽帶着孩子參與。
A母女做手工時,女孩每做一步,媽媽就忍不住指導一下。貼在哪裡、怎麼貼,完全要按照媽媽說的去做,女孩貼錯一點,媽媽就會讓她返工。最後,女孩乾脆袖手旁觀,讓媽媽自己完成。
這對母女最後的手工成品很漂亮,得到了眾人的讚揚,但女兒卻悶悶不樂。
反觀B母女,媽媽坐在一邊,女兒需要幫忙就幫忙,不需要就專心陪着女兒。最後女兒獨自完成了手工品,雖然看起來不甚精美,但女兒特別開心。
很多父母像A母女里的媽媽,總擔心孩子做不好,所以忍不住打擾孩子,指導孩子。
父母總覺得自己走過的橋比孩子走過的路還多,足以擔當孩子的人生導師。
但比着被教導,孩子或許更需要被尊重。特雷西霍格在《嬰語的秘密》里說:「尊重孩子,即便他只是一個襁褓中的嬰兒。」
有遠見的父母,會尊重孩子個性,讓他們自由成長。
有遠見的父母,會在孩子需要時及時幫忙,孩子不需要時適時退後。
03 有遠見的父母,善於忍着不替代孩子
《讓孩子學會思考》里說:「解救陷進:家長替孩子解決問題。」
很多父母看到孩子陷入困境,就心疼不已,於是忍不住出手幫孩子解決問題。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里分享了女兒圓圓的故事。女兒圓圓因為偷懶沒有寫作業,尹建莉夫婦看在眼裡急在心裏,但他們一忍再忍沒有提醒女兒。
直到臨睡前,圓圓才意識到作業還沒寫,想到寫不完作業第二天會被老師批評,她急哭了。
看着急哭的女兒,他們忍住焦慮安撫她。最後圓圓忍着瞌睡堅持寫完了作業。
很多父母遇到這種情況,一着急就忍不住責備孩子,甚至幫孩子寫作業。父母總解救孩子,實際上剝奪了孩子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
而尹建莉老師的忍着不提醒,不代替女兒完成作業,卻讓女兒學會了安排好時間。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讓他自己去做。
有遠見的父母,會及時放手,讓孩子獨自解決問題。
有遠見的父母,把孩子當獨立個體,對他們的選擇,就算不同意、很擔心,也會給孩子應有的尊重和選擇權。
正如黃磊在《嚮往的生活》里談及多多時說的:「她不屬於我,我們之間是彼此獨立的個體,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她。我要做的是,教會她這樣是對的,那樣是不對的。如果她不要做一些事情,那她就要承擔不做的後果,對自己負責。」
04 有遠見的父母,都善於忍着不干涉孩子
《小歡喜》里英子想要報考南大,母親宋倩執意不肯。為了阻撓英子報考南大,宋倩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甚至用上了」一哭二鬧「的情感勒索手段。在英子崩潰跳河時,還忍不住質問:」你為什麼非要考南大?「
幸運的是,最後宋倩幡然醒悟,不再干涉英子,而英子也如願以償去了南大。
然而現實生活卻比影視劇要殘酷的多。
知乎網友忘了歌詞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從小立志學醫的我聽說北大醫學部很厲害後,就暗暗發誓要報考北大醫學部。
高三預報志願時,我告訴父母要考北醫大。我媽開始聯合班主任勸我,成績不行,別浪費時間。看着執迷不悟的我,她又專門找到負責報考的副校長勸我,但我堅持報考北醫大,最後甚至給我媽當眾磕頭,懇求她同意。
媽媽面上同意,暗地裡卻悄悄改了我的志願。最後成績出來,過了分數線,但志願卻被媽媽纂改了。
沒有去到心目中的大學,我開始渾渾噩噩上大學、考研、工作、考公務員,按部就班的生活,一眼就看到了人生盡頭,實在了無生趣。
畢淑敏曾說:「我覺得一些家長為孩子設計人生之路本身並沒有錯,但是孩子有權利選擇其他道路。當孩子與父母的意見不統一時,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不要讓家庭環境惡化到無可救藥的地步。」
知乎答主的媽媽想要孩子有個穩妥人生,所以幫他改了志願。看似有遠見的行為,實則很短視,因為她剝奪了孩子獨自選擇人生的機會。
不能獨自選擇的人生,就算是花團錦簇的花樣人生,也不值得被感激。
教育學博士陳美齡談及對兒子的養育時說:千萬不要替孩子做選擇。真的對孩子好,應該將孩子視作獨立的個體,允許他根據自己的想法,自由地做出選擇。
因而,有遠見的父母,不會幹涉孩子人生選擇,面對孩子的人生抉擇,或許不同意,但卻不會執意反對。
05 好父母,永遠有分寸
電影《愛你,西蒙》里17歲的高中生西蒙,發現自己是個同性戀後,選擇隱瞞這一切,因為「向人們宣布自己的屬性會很可怕,萬一大家不喜歡自己怎麼辦」。同時,他也害怕父母不能接受。
因為偶然原因,西蒙被惡意的同學公布了同性戀身份,並曝光了和網絡同性好友的聊天記錄。
被曝光同性戀身份的西蒙,選擇了向家人出櫃。最初被震驚的家人,思索後都接受了這樣的事實。
西蒙的媽媽對他說:「身為同志是你的事,有些事只能你獨自去經歷。你剛出櫃的時候說,媽,我還是我。我需要你也聽到這句話,你還是你,西蒙,你還是那個我喜歡戲弄的兒子,你爸凡事都可以依靠的幫手,總是讚揚妹妹做的東西好吃的哥哥。你可以比之前的你更像自己,你值得擁有想要的一切。「
面對同性戀的兒子,西蒙父母沒有氣急敗壞,也沒有強行干涉,反而支持兒子做自己。
有遠見的父母,會讓孩子自主決定人生,就算走彎路也忍住不插手,他們知道只有親身體會過才真的懂人生。
或許父母比孩子更懂人生,但孩子卻比父母更了解自己想要什麼。
最好的父母,從來都有分寸,有能力給孩子更多更好,卻始終有所克制與保留。
孩子的人生,始終是他的人生,為人父母者只能引導,不要操控。
正如畢淑敏所說:
「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該有的軌跡,
該承受的,該經歷的,
他都應該有完整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