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紀中版《西遊記》:雖慘遭吐槽,其實更顯化原著中佛家思想

電影快訊 1540℃

談到影視劇版《西遊記》,總繞不過要先致敬下楊潔導演的經典86版,其影視劇地位及影響力不必贅述,說是對幾代人產生不可抹去的記憶烙印自不過分。

張紀中版《西遊記》:雖慘遭吐槽,其實更顯化原著中佛家思想 - 陸劇吧

隨其之後的90年代,是影視作品產出的黃金期,像《西遊記》這樣有趣有料的名著小說,是天然的影視劇本,自然也被拿來不斷的消費,相信和很多人一樣,筆者小時候也很喜歡《西遊記》這樣的神魔題材,凡是衛視可見的,必然是喜歡極了,記憶深刻的像新加坡版的,陳浩民版的,張衛健版的《西遊記》,說實話,都娛樂至上一點,其中情節多被大話篡改,小時候不識原著,只是看個熱鬧也就罷了,但大概其浸染了童少年時天真爛漫的記憶,因此,不嚴肅地講,依舊覺得那個時期的翻版都還挺有趣,尤其是張衛健飾演的孫悟空,台詞爽口,造型酷斃,果真是帥到掉渣。

進入到本世紀以後,早已過了那爛漫的年紀,也淺淺讀了一些原著,思慮問題的角度多少開始追求嚴肅,深刻。雖說情懷不至丟失,但多少再回顧老劇時,開始有些指指點點。哪怕是經典的86版《西遊記》,從傳播度來講,已然無可挑剔,但從深刻度上來看,也變得差強人意。對於近期翻拍的,大概網上可以看到有兩版,其中張紀中版的《西遊記》——那個被網友們瘋狂指責為特效五毛黨的——也誠然如是——本來也沒抱有多少期待,只是近期無聊,倒是細細觀看了一遍,卻被其中的很多情節着實感動到了。對比原著,我竟認為這部劇作,是我迄今為止看到的,最為還原甚至精鍊原著精神的一部良心善劇。

要說《西遊記》,本來就是中國四大名著出身,其中的精髓意指之多,代代的名家墨客都給好評,如今要搬上熒幕,本身就不太好導演,再沒想出手不凡的86版又一時間那麼成功,直接摘得了經典頭籌。這讓後來者,多少都有些前瞻後顧了。不過,果然認真讀過原著的朋友一定知道,《西遊記》內容詣旨既廣且深,哪裡就能窮盡。只要選材得當,定能拍出更好品味的作品。

張紀中版《西遊記》:雖慘遭吐槽,其實更顯化原著中佛家思想 - 陸劇吧

張紀中不愧是拍過《射鵰》《神鵰》的名導演,西遊選材很有自己的風格,除了仍有掩飾不住的滿滿武俠氣,很難得,這部劇還帶了很深厚的佛智佛理。想來張老爺子拍了那麼多年金庸先生的武俠,研摩金庸思想也幾近登堂入室了,我們知道。金庸先生後期的武俠作品自是帶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對於佛家思想的融入更是自然到不可避免,甚至其《天龍八部》書名便取自內典經書,連主題曲都是周華健那首《難念的經》,其中的思想勾連很是可見一斑。

要說,從影劇特效上看,86版與張版西遊半斤對八兩,五十步笑百步,沒啥好說。下面,我們着重品評張紀中版《西遊記》里的幾組鏡頭,從中體會下新版西遊記別開生面於86經典版西遊記里的一些佛智佛理。

張紀中版《西遊記》:雖慘遭吐槽,其實更顯化原著中佛家思想 - 陸劇吧

一、《心經》常念師徒間,貫穿成長西天路。

這一回在原著是第十九回出現,題目叫【浮屠山玄奘受心經】,區別86版本沒有提及,張版介紹了這一段,烏巢禪師將心經傳給了玄奘,隨後唐僧將心經授予三個徒弟,一路上,心經便成了師徒間參詳的定課,尤其是孫悟空與唐僧之間,經常用心經上的話來打趣悟話頭,有一回唐僧坐在白龍馬上,看到前方山險橫斷,人跡罕至,不禁擔起心來,只怕前方有妖阻住去路,孫悟空便寬慰師父,卻是引用心經上「無掛礙故,無有恐怖」,意讓師傅快不要心打妄念,確實精闢智慧,這讓唐僧不禁為之感慨,也足見悟空的悟性極高,時而甚於師父之處,這也難怪了最終證得與師傅比肩,也得了一個圓滿的佛果;另外,心經在劇中,出現的頻率很高,起到的作用很大,經常作為師徒間的懲罰手段或試學題目,其中豬八戒是最不肯用功的,沙師弟是記憶最慢的,但很用功,不過終究大家都是受持心經,一路向西;在相遇豹子精那一段,師兄弟三人直接是用心經的定慧之力戰勝了妖魔,印證了三人修心經的成果,發揮了力量便是修學有了新境界。這樣的表現,將心經作為一路西行成長的見證,在筆者看來,很能彰顯原著的向佛精神。

張紀中版《西遊記》:雖慘遭吐槽,其實更顯化原著中佛家思想 - 陸劇吧

二、向來深信切願行,既得往生凈國去。

這一段在原著第九十六回,題目是【寇員外喜待高僧,唐長老不貪富貴】,這一回在86版西遊中,是補在了續集中的,倒是很尊重原著,講的是寇員外,一個虔誠的佛信徒,發願齋僧1000人,師徒四人的到來,圓滿了其發下的夙願,後來遭到強盜殺害,卻讓師徒四人慘遭冤枉,於是孫悟空下到地府,將寇員外還陽人間,洗白委屈的故事;而張紀中版改動了原著,卻拍出了新的境界和高度:寇員外因生前做大善人,且篤信佛法,深信切願,皈依凈土,死後往生去了極樂,師徒被陷害後,主動回魂告誡家人,為聖僧洗白冤屈。相較前後兩個故事,張版的改編,更為合理於佛家的世界觀,即做善得福,不靠他人,但憑自己發心。世間人只看現世的慘遭不幸,且不聞,善惡之人即便同死而死後果報不同,或下地獄,或歸凈土。善人心善,死後升天,心惡之人,死後自作地獄之業,而墮三途。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寇員外一生行善,即便身死,也自不會墮入地獄,可見原著之筆,只是做常人俗語。細細推敲,尚有問題,張版能慧眼如炬,改陋補缺,更發真意,拍得不禁合情合理讓人膺服,更圓滿了佛法的精深之處,此處改編之好超過86版本,也甚於原著,應該給予無上的讚歎。

三、人身如衣可捨去,回望自得證真身。

這一回說的是原著第九十八回,題目是【猿熟馬馴方脫殼,功成行滿見真如】,是八六版沒截取而張版西遊里點題的素材,這一章節具有很深厚的佛家思想:話說唐僧師徒到了靈山腳下,馬上就要見到大雷音寺取到經書,可須要先過得一條獨木的水道,然後師徒四人走過水道,回首再望時,驚奇地見到自己的肉身已然褪去,這時,師徒幾人才徹悟到了真如的道理,這是一段精彩的佛家開示。

除此之外,如果認真看的話,會發現這版西遊記里的觀世音菩薩的形象是不斷變化的,特別貼合佛家「不着相」的真義。

佛家講無我相,無我見,四大皆空,還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其實都是在告訴世人一個真相,那就是:這個世界看到的一切都是假相。

所謂凡所有相,皆為虛妄,虛妄就是假的,假的就是不真實的。因為不真實,所以得不到;因為得不到,所以不要執着。果真不執著,就自在了。可見,看破了,就放下了,而放下又能幫助繼續看破,如此看破放下,直到看破最後一品無明,放下最後一品無明習氣,就自然證得圓滿的佛果。

俗話說,【不捨不得,欲得先舍】這於出世間還是入世間都是一定的道理,只是佛家把它講到了極大的圓滿之處。這極大的圓滿之處,便是宇宙最終的真相。因此,佛家講的是人生與宇宙的真相。

《無量壽經》上講:【人身難得佛難值,信慧聞法難中難】,如今,人身難得你已得,雖身處末法,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所幸尚留經典可讀,足讓你明白佛法真諦,又怎能當面錯過,不去了解呢?古聖有訓:【子孫再愚,經書不可不讀】,講的不就是這個道理嗎?否則,一味偏信我執,自以為是,白白虧負時光,空過一生,自造無上遺憾,豈不冤枉。何不於強健時,早日受持經典,欲何待乎?


張紀中版《西遊記》:雖慘遭吐槽,其實更顯化原著中佛家思想 - 陸劇吧

綜上,張紀中版的《西遊記》,在尊重原著基礎上,更通過選材,提煉發揮出更多的佛智佛理,處處可見,除上援引幾點之外,其他尚多,不能一一列舉。當然,其被詬病最深的特效五毛黨,深入細品,也可說無傷大雅,着實稱得上是部良心的善劇,值得推薦觀閱。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