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觀察員 | 小紅拖拉機 知名職場大V
編輯整理 | 林馥涵
特約觀察員|小紅拖拉機
核心觀點
- 互聯網公司最大的特點在於對壟斷的敏感性和指數型增長的擴張模式。
- 傳統公司薪酬看上去比互聯網公司的低很多,但實際上這些薪酬可能才是合理的
- 當我們有焦慮感的時候,是因為我們內心有追求的。
編者按:本文由直播整理而來,有刪減。完整直播可戳此回看>>
中年危機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人到中年就會有一種危機感,有內在的,也有外部的比如工作上的,最近傳出華為、騰訊都要大幅裁員,對象就是35歲以上還沒成為高管的人員。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
首先,每個人都會有中年危機,它其實是你在這個年齡的期待和現實狀況之間的落差引起的焦慮。根據埃里克森的成長階段理論,人們在不同成長階段的心理會演變,每個階段都有維持內心平衡的獨特需要。比如很多人在30歲開始追求穩定的親密關係和繁衍下一代。但是在職場上,特別是互聯網公司,雖然大家年齡離退休還有很長一段時間,但都開始覺得自己可能會是被淘汰的人,發展機會越來越少,通道越來越窄。這跟互聯網背後的模式息息相關,其最大的特點在於對壟斷的敏感性和指數型增長的擴張模式。
互聯網公司如果不能壟斷市場佔有頭部位置,可能就會走向滅亡。那要怎麼實現快速增長呢?砸人砸錢。錢好說,人呢?互聯網頭部企業和想要擁有壟斷地位的公司,會要求很高的人才回報比,它需要優秀的核心人才把公司想要的結果變成一種可以實現的路徑。為了吸引優秀人才,大多會採用領先型的薪酬策略,比如說像位元組跳動這些頭部企業,一般中小企業或者普通互聯網公司很難通過高薪去挖牆角。
薪酬有一定的剛性,也就是薪酬不具有上下浮動的彈性,只能漲薪,一旦降薪,員工多半是要離職。這也導致了一個問題:企業很難通過群體降薪來控制成本。
企業在快速增長的粗放發展時期,對於人力成本或管理效率不是那麼敏感,一旦這個企業沒辦法像互聯網公司一樣野蠻生長時,就會開始追求人效比不降低。收到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人工成本增速超過市場營收增速,就只有向管理要效益了,降低人工成本,保證公司較高人效和可持續發展。而工資很難降,那就只能裁員了。
互聯網公司也並不是真的就想裁員,裁員會限制業務發展的可能性,也會動搖公司的士氣。但企業也需要考慮到股東回報、現金流健康,如果疫情的影響是持久的,市場恢復周期漫長,高成本支出難以為繼,不得不去通過裁員降成本。
為什麼會裁這些年齡相較高的員工呢?超過35歲,職位、薪級也不低,但是很難去保證像年輕人一樣保證高產出,這也是互聯網的市場增速導致的人員加速貶值,因為在傳統企業,一個人的價值曲線拐點一般會更靠後,比如45-50歲。
除了裁員這個職場危機,還有一個是內心危機感。在這個年齡段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有限的方向上,考慮接下來怎麼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走得更穩、更順、更高。但因為各種社會關係、管理職責、家庭事務,都會佔用精力,所以可能會產生一種感覺,想做的事很多,但是自己好像越來越力不從心。但是焦慮本身是一個好事,因為人所擁有的各種情緒身體給我們的提醒,當我們有焦慮感的時候,是因為我們內心有追求的,希望超越成長的窘境,但是現狀給我們帶來很大的阻力,我們沒辦法那麼順心地去成長。
所以我們有限的能力、資源,和我們無限的夢想之間產生一個極大的矛盾。每個人都想有美好的人生,但任何時候,只有頭部的人才能擁有某些維度上的美好,因為物質生產力是有限的,但美好往往都是比較級。我們現在一個普通人的生活,放到古代也超越帝王了。
我們回到華為裁員這件事,其實沒有大家想得那麼麻煩,如果你覺得出來後必須找同樣年薪百萬的工作才能滿足,那你反過來問問自己,你真的值這麼多錢嗎?實際上任何一個人都不知道自己值多少錢,我們對於價值的認知是要依靠一個參考系的。
比方說,很多人認為一線城市的普通公司人力資源經理,可能月薪20K比較合適,但中國現狀是月薪超過1萬的人可能都不到5%,如果月薪2萬,可能已經是百分之零點幾。在中國的大部分城市,不考慮買房和被消費主義所引導的時尚品質,月薪1萬在中國大多數城市都能生活,只不過可能生活得沒有那麼好。如果你的需求不是基本需求,而是更好的物質生活,那就需要更高的投入了。
所以要明白一件事,傳統公司薪酬看上去比互聯網公司的低很多,但實際上這些薪酬可能才是合理的。只不過是你已經被互聯網公司吊足了胃口,覺得我本來就應該拿那麼高的薪酬,但實際上拿到很高薪的人還是少數,甚至大部分的互聯網公司的普通員工的薪酬也是一個中位值,只是比特別傳統的企業,在同樣的條件下收入會高一些,但是高的部分是理性的、有限的。互聯網企業爆髮式的增長速度一去無回,大多數的領域已經過了紅利期。之前被過分高估的你的價值,正在回歸到一個正常值。
知識型員工的定位
華為即便是裁員,肯定也還會有很多35歲以上的人位置穩穩的,因為只要你有足夠強的能力,還是會有很廣闊的市場。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知識型員工的定位在哪兒。
馬雲在接受一個採訪的時候說過,他覺得那些學歷比較高的人做外賣,是非常值得敬佩和鼓勵的事情。大家非常不認同,認為高學歷的人就不能去做外賣這樣的工作,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對他們的定位是知識型員工,他們應該做一些知識性相關的腦力工作,而不是體力勞動。
但是知識性勞動跟普通員工的勞動有什麼差異呢?知識型工作有一個非常典型的特點是知識溢出:我把工作做好,除了能夠實現我個人的價值之外,我還有機會給這個組織提供更多有價值的東西。比如說我是做人力資源的,我能夠開發一套工具,來有效地提高面試的效率,如果我在內部做一個培訓,培訓其他的HR或者一線領導掌握這套面試方法,我們整體的效率就會提高很多,這就是知識的溢出。
但是你做外賣工作的話,就很難能夠實現這一點,你給公司提了一個戰略,有人會聽嗎?你的信息會傳達到CEO那兒嗎?不會,但是如果你是一個人力資源或者市場經理,那你非常好的觀點可能成為公司的一個戰略,成為公司的競爭力優勢。
所以如果你能給公司提供的知識溢出效應非常弱,離一個真正的有價值的知識型員工之間的距離是有很大的差距,你就要考慮到自己是不是已經有職業危機了。當然也不至於這麼擔心,只要你總是去琢磨自己的工作,琢磨自己怎麼樣去為公司、為部門、為業務做出更大的貢獻,其實總是能想到辦法的。
從危機中突圍的路徑
那麼,我們該如何應對潛在的中年危機呢?我給大家提供幾個建議:
第一,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永遠不要覺得自己已經很老成、很專業、什麼都會,也不要因為自己現在的薪酬很高,所以什麼都不擔心,什麼也不學。只要這樣想了,你早晚有一天會被淘汰的,因為現在後浪們已經非常努力了,也在拼搏。你的學習速度和學習能力都未必能趕得上人家,你只是年齡比人家老一些,經歷的事情比人家多一些。
第二是流體智力,心理學家在研究智力時,提出了晶體智力和流體智力概念。人在年輕的時候,是以晶體智力為擅長的階段,這個階段記憶力好,可以把一些哪怕沒用的知識也記得非常牢靠。但成年階段,會對一些有邏輯和推理的一些事物記憶更深刻,枯燥的觀點、理論,大腦記憶就不敏感了。所以人到中年其實應該更多地利用你的流體智力去解決問題,去服務組織,那怎麼去提高自己的流體智力水平呢?保持開放的心態,去學習更多工作相關的知識內容,追求自己在交叉領域的一些知識輸出。
一味只追求專業能力可能會限制你的成長,隨着職位發展,公司的需求不再是讓你解決具體的某個問題,而是讓你去幫助別人解決問題,幫助公司去梳理這個問題。所以越高階越需要的是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概念思維能力,反而你的業務能力所佔的比重會越來越低。因此你需要有這種務虛的能力,能跨領域地結合戰略理解業務,敏感地洞察出業務之間的差距,在眾多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前預判出問題,這些能力反而會成為比較核心的能力所在,這也是一個高級管理者的基本潛質。
所以追求交叉能力的知識,讓自己成為一個管理人員或者成為專業人士,這個是你可以成長的兩個方向。
如果你能保證你的知識溢出很高頻,而且很有價值,裁員時你肯定是排在最後一排,所以這才是一個知識型員工去追求自己的職業發展,抵抗這些中年危機的必經道路。
QA環節
@維基小可愛:從第一批90年代進入互聯網工作的人到現在,這20年里,互聯網這個行業基本上是只進不出,是否意味着這個行業已經飽和,沒有什麼新的機遇了。
@小紅拖拉機:從大的環境上來看是這樣的,任何產業都會經歷一個暈輪曲線和生命周期:一開始有很狂熱的周期,接下來再下滑,再慢慢成長,然後進入成熟期和衰退期。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周期已經過了20年,成長到第二個拐點的高點,紅利基本上已經被吃透了,發展非常疲軟。
另外,疫情也加速了下滑,有些老的互聯網公司存活起來會更加艱難。互聯網行業最初提出的「眼球經濟」,也就是注意力經濟,指的是人的可消費時間的分配。各種市場已經被瓜分殆盡,人的精力被分散到各種app,再去用另一個產品去捕捉人的注意力、讓人對產品有非常強的黏性,是個更難的事。
現在對很多互聯網公司尤其是傳統互聯網公司來說,時機並不好。我不建議大家再特別追求互聯網行業,比如說美團或餓了么等O2O行業。在這樣的公司裏面,知識型員工所佔的比例更低,公司員工可能有五萬人,但是其中80%-90%的人都是外賣小哥。所以如果一個行業、企業已經過了初創的成長階段,到了比較成熟的階段,接下來會進入一個衰退和萎縮階段了,這時候這些企業都會追求效率,追求資本周轉率,追求更低的壞賬率等等,會更加看重管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豆豆:在互聯網公司怎麼避免內卷化?
@小紅拖拉機:內卷化是美國人類學家吉爾茨提出的觀點,就是說人們雖然不知道怎麼更好地去實現生產效率的提高,但是在恆定的生產效率以內,人們會努力的工作,但邊際收益率是極其低的。
比如一個農民,在沒有新的機械操作情況下,一畝地只能生產100斤糧食,他非常勤快,他能比別人生產多10斤。別人可能就是一早去農作,天一熱就回來了,他是一早去農作,中午干到下午,每天都在農作,最終可能10畝地多產了100斤糧食,但100斤糧食賣的錢可能跟他所付出的加班抵消了,甚至沒有帶來明顯的增長,這就是內卷。
怎麼樣才能避免內卷呢?用知識、經驗、思維去幫助公司解決問題,怎麼樣實現呢?第一,多讀書;第二,多學習;第三,多思考,而且盡量提出管理建言,這樣你的觀點就有更大幾率被認可採納,最終為公司提高生產效率。你給公司帶來價值,自然就沒有內卷了。但是如果你只考慮到自己的本職工作,那你的替代性是很高的,所以一定要超越你的職位,要有開放的心態,避免職位給你帶來的思維上的短板。
「超級觀點」欄目現發起「特約觀察員入駐」計劃,邀請各賽道的創業者、大公司業務線帶頭人等一線的商業踐行者,在這裡分享你的創業體悟、乾貨、方法論,你的行業洞察、趨勢判斷,期待能聽到來自最前沿的你的聲音。
歡迎與我們聯繫,微信:cuiyandong66;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