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幾丈高》:讓重慶歷史與現實動容相逢

電視劇快訊 1499℃

從一位德國外交官的蠟盤錄音機中,一百多年前的船工號子悠然傳出,即使沒有畫面,也像忽然置身於百年前的長江岸邊,船工們深一腳淺一腳地行進,齊心拖動着險灘中的航船,朝着長江上游那座被城牆包圍的山城走去。

《城門幾丈高》:讓重慶歷史與現實動容相逢 - 陸劇吧

這是央視熱播紀錄片《城門幾丈高》的第一幕,在船歌之後,重慶自清末開埠至抗戰結束的恢宏歷史便隨之翻開。9月2日,這部「解碼重慶DNA」的匠心之作正式上線,引發了全網討論熱潮。一位觀眾留言,這部紀錄片中,瀰漫著久違的歲月馨香,透露着重慶的獨特氣質。

百年前的重慶,究竟如何尋得?紀錄片中,又暗藏着怎樣的動人細節?今天,小編就帶你走進紀錄片《城門幾丈高》的動人世界,聽總導演徐蓓講述它背後的故事。

「念」城門

未見其形 因「人」而活

對徐蓓來說,重慶城門,是一個令人魂牽夢縈的謎。小時候,家住南岸的她,每周都會去拜訪住在儲奇門附近的舅舅。周末,一家人需要走下一條長長的山坡,坐半個小時一班的輪渡到達朝天門碼頭。然而,穿過沙地,走上石梯,小小的她卻並沒有看到自己期待中的「朝天門」。它去了哪裡?為什麼空留名字?

《城門幾丈高》:讓重慶歷史與現實動容相逢 - 陸劇吧

徐蓓講述《城門幾丈高》的幕後故事 鄒樂 攝

尋而不得、未見其形的重慶城門,在她心中種下一顆種子,待到2015年才徹底破土而出。

「我一直都想做一個關於重慶的東西。」徐蓓回憶說,四年前,當總策劃周勇建議做一個關於重慶開埠的紀錄片時,一首熟悉的歌謠鑽進了她的耳朵,「城門城門幾丈高……」

她心下一動,為什麼不做一部關於重慶城門的片子呢?

那時的徐蓓已了解,重慶城門的深意,遠不止一首流傳的童謠。19世紀末到20世紀三、四十年代,山城「九開八閉」的城門紛紛打開,一個位於中國西部的城市就此開始與世界相融。

《城門幾丈高》:讓重慶歷史與現實動容相逢 - 陸劇吧

《城門幾丈高》中九開八閉城門示意圖 劇組供圖

策劃、調研、立意……《城門幾丈高》的誕生,是一場充滿挑戰的冒險。單就主題來說,如何讓較為陌生的「重慶城門」被全國觀眾理解?徐蓓說,整個團隊抓住了一個關鍵的創作要素——從精彩的人物故事入手。

「只有人的故事,才有永恆的、跨越文化的魅力。」她表示,片中,不管是與「肇通號」一起來到山城的船長蒲蘭田,還是就重慶開埠展開了一場博弈的李鴻章與立德樂,他們與重慶城門之間的羈絆,交織出了一段鮮活故事。這些歷史,都曾讓她為之動容。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徐蓓有信心,這些故事呈現出來時,會讓更多觀眾產生共鳴。

《城門幾丈高》:讓重慶歷史與現實動容相逢 - 陸劇吧

《城門幾丈高》海報 劇組供圖

突出人物,也是《城門幾丈高》音樂總監張蜀之的堅持。為此,張蜀之找了重慶許多區縣的民歌,最終,將一首銅梁婚嫁民歌《拆歌堂》放入了第五集《龍門陣》中。

「風吹門帘響叮噹,新姐請我拆歌堂……」與片頭《重慶歌》、片尾曲《城門謠》不同,《拆歌堂》是《城門幾丈高》中唯一的一首愛情歌,張蜀之說,片中,應該有這麼一個形象作為代表——他不見得有名有姓,但卻有着與我們大多數人一樣的經歷,能讓一百多年前的重慶變得「有血有肉」起來。

「立」城門

遍尋影像 穿越剪輯

可以想像,讓歷史「活過來」並非易事。在《城門幾丈高》中,大量珍貴的影像資料,讓百年前的重慶形象變得清晰。然而,19世紀末20世紀初,照相技術還未在中國風靡,這些珍貴的影像究竟從何何來?

徐蓓說,開拍時,他們手頭幾乎沒有現成的資料,在影像資料的尋找上,整個團隊就下了很多細緻的苦工,搜尋範圍從重慶延伸到了國外,英國國家檔案館、大英圖書館、格拉斯哥造船廠檔案館、美國國家檔案館、美國國會圖書館,都曾出現他們的身影。

《城門幾丈高》:讓重慶歷史與現實動容相逢 - 陸劇吧

徐蓓講述《城門幾丈高》的幕後故事 鄒樂 攝

徐蓓還分享了一個小插曲。在英國倫敦的一家檔案館,她和分集導演意外找到了許多珍貴資料,其中甚至有最早一批進入重慶的西方人的攝影作品。徐蓓笑稱,就像是「淘到寶」了一樣。當時,檔案館給出的價格是10英鎊一張照片,等到二人挑了一大堆去結賬時,對方說,如果用到電視上,價格是220英鎊一張。

由於要價太高,徐蓓只能「忍痛割愛」,挑選了這三張照片——外國教師給重慶孩子上體育課的照片、重慶那時的全景圖、以及「肇通號」的照片。幸運的是,它們都在片中得到了完整呈現。

《城門幾丈高》:讓重慶歷史與現實動容相逢 - 陸劇吧

在英國格拉斯哥的博物館採訪學者 劇組供圖

即使團隊盡最大努力獲得了相對齊全的資料,但還是難以滿足紀錄片的節奏要求。徐蓓陷入了糾結——她不願「輕易屈服」,用再現場景填充畫面,但也不知去哪裡找到更多資料。某天她靈光一現,想起立德樂的日記中有這樣一段話。

「凡是能在街上做的事,人們都在街上做。叫賣的小販呀,修補瓷器的呀,這兒有理髮師在剃頭,那兒有穿戴整齊的女工匠……」

《城門幾丈高》:讓重慶歷史與現實動容相逢 - 陸劇吧

20世紀初的重慶街頭 劇組供圖

她心想,這些一百多年前描繪的場景,在如今重慶的大街小巷中,依然能夠覓得蹤跡。既然如此,能不能通過剪輯,去營造一種過去與現在的聯繫?隨即,《城門幾丈高》團隊做了一個冒險的決定,將「穿越剪輯」融入片中,例如講到開埠以後西方工業品進入,用的就是果園港的鏡頭。讓團隊慶幸的是,觀眾都覺得這種手法「很有創意」。

「品」城門

連接古今 意蘊悠長

如今,徐蓓的名字在紀錄片業界愈發閃耀。2015年,《大後方》以全新視角展現了抗戰歷史,2018年,《西南聯大》令無數觀眾動容,此次,《城門幾丈高》的驚艷亮相,更是讓徐蓓收穫了如潮好評。作為為數不多的女性紀錄片導演,她的作品中卻總有一種讓人震撼的宏大感。徐蓓表示,這與自己的專業密不可分。

《城門幾丈高》:讓重慶歷史與現實動容相逢 - 陸劇吧

現存的東水門城牆

從小就對歷史情有獨鐘的徐蓓,在學習了社會人類學之後,對每一個歷史題材的紀錄片選題都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會儘力讓內容從空間與時間上盡情伸展。例如,在《城門幾丈高》中,有學者、民間尋訪者等多個視角,她坦言,希望可以從不同人群的口中,還原一個真實的重慶。

談及「解碼重慶DNA」這個說法,徐蓓表示,曾經的重慶,依山圍城、以江為池,以「九開八閉」的格局扼守着兩江交匯之地。然而,從開埠以來,由於城門的開放,重慶從一個偏遠山城變成商埠,文化、經濟、教育都變得更加多元,逐漸形成了今天的底色,「考察重慶開埠以來的歷史,就是考察重慶的城市基因。」

《城門幾丈高》:讓重慶歷史與現實動容相逢 - 陸劇吧

朝天門古城牆城門拆除前最後一張照片 劇組供圖

隨着《城門幾丈高》拍攝的不斷推進,團隊里的每個人,幾乎都對這座城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重慶生活了15年的湖北人張蜀之說,這是一個複雜的城市,山水柔情、潑辣縱橫、熱情好客,都不是它唯一的特質,他理解的重慶,神秘且富有魅力。

《城門幾丈高》:讓重慶歷史與現實動容相逢 - 陸劇吧

影片中用3dMax軟件技術還原的重慶朝天門 劇組供圖

在重慶生長了40多年的徐蓓說,這座城市是豐富的,有氣質的,是可愛的,有煙火氣的,「以前生在其中,看街巷、美食都覺得很正常,但因為《城門幾丈高》來重新看待它,才知道,它是一個極具特色、獨一無二的城市。」

《城門幾丈高》:讓重慶歷史與現實動容相逢 - 陸劇吧

保存較為完好的通遠門

更讓她感慨的,是在重慶處處可見的,歷史與現實的交織。在第二集《城門開》的結尾,一個超過一分鐘的空鏡頭,從通遠門的城門洞,一直拉到東水門大橋,一輛軌道交通列車緩緩開過。初見這個鏡頭後,徐蓓久久不能平靜,在片尾寫下了百感交集的一段話:

至此,沿江所有的城門,除東水門、太平門以外,全部拆除。九座開門,如今剩下通遠門、東水門和太平門。

那些高高的城牆,在隨後的幾十年中,有的消失了。有的以另一種方式,繼續存在於這座城市。

城門的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

如今,城門不在,重慶因此日漸開放;城門仍在,山城因此韻味綿長。

《城門幾丈高》:讓重慶歷史與現實動容相逢 - 陸劇吧
標籤: 電視劇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