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九年前的電影,隨着疫情的發生,再次被人提及。甚至上了熱搜,成了熱門電影。
為什麼?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這部電影宛如先知預言,與當下竟然如此相似。
《傳染病》
這部電影上映於2011年,是一部災難題材電影。卻在上映之後慘遭滑鐵盧。
不僅票房慘淡,還遭到了輿論界的口誅筆伐。
主要的批評聲集中在影片的文本層面:
影片的多線敘事過於散亂,故事缺乏戲劇性和張力,劇情設計過分理想化……
時至今日,影片在豆瓣上也只有6.8分。
然而神奇的是——疫情發生中的現在,我們再回顧電影會發現,影片彷彿是個精準的預言,電影的各種環節和,都在當下一一上演。
電影和當下的現實的相似度有多高呢?別急,讓我們從疫情的源頭開始說起。
故事同樣開始於冬天,一個傳染性極強的新型病毒開始在全球擴散。
這種病毒通過空氣就能傳播,病例最先是在美國、日本、香港等地出現。
很快,世界各地不斷有人出現類似癥狀,先是發燒、咳嗽,接着昏迷和腦出血,直至最終死亡。
就在病毒事件擴散的第二天,美國某大公司高管貝絲剛從香港出差回國。
在機場候機的她感覺身體有些不舒服,咳嗽不止,但海關人員以為是普通的感冒,就沒當回事。
可就在回到家之後,貝絲的病情突然加重,出現高燒不退,昏迷不醒的癥狀。
她的丈夫馬斯立刻將妻子送往醫院,可沒想到為時已晚,妻子不治身亡。還沒來得及走出悲傷的托馬斯,緊接着又發現,年幼兒子也被貝絲感染,病死在了家裡。
面對這樣的飛來橫禍,托馬斯徹底陷入絕望而無助的困境中。
與此同時,全世界都開始出現了類似的感染病例,而且數量呈現不斷攀升的趨勢。
當時正值感恩節假期,人們大規模移動,走親訪友,所以病毒得以迅速傳播。
尤其在一些人口密度高、人員流動基數比較大的大型城市,如香港,芝加哥,東京,倫敦等地擴散最為迅速。
而隨着假期的結束,很快又將面臨人們節後返回各自所在的城市,那時病毒將會變得更加難以控制……
電影中是感恩節,現實趕上了春運。這一切的場景是不是似曾相識?
隨着疫情的傳播擴散,醫院方面緊急對貝絲的屍體進行了解剖檢驗,並提取了病毒樣本。
此時,已經到了病毒傳染的第5天。醫療小組的專家們已發現了這個新型病毒有人傳人的可能性,想要公之於眾。疾控中心的專家們已經統計出47例疑似病例和8人死亡的數據,可有關部門卻不願意公布真相。
為什麼不公布真相呢?因為害怕引起全社會恐慌,所以隱瞞了具體感染人數和死亡人數。
而且當地最大的購物季馬上開幕,這事關係到州政府的一年收入,沒人會擅自發佈這些危險信息,讓公眾恐慌。
對外,他們一直聲稱只是普通的流感,而故意隱藏掉了更加恐怖和嚴重的真實情況。
但實際上,美國的各州已經在召集警衛隊設置路障,準備「封城」。
也正為信息的不透明和不公開,導致人們以為疫情並沒有很嚴重,照舊去逛街購物。
然而隨着疫情的不斷升級,政府和權威機構的沉默和隱瞞,反而造成了更大的社會恐慌。
有一位網絡博主艾倫看準了時機,率先在網絡上發佈病毒擴散的信息,吸引了大量網友的關注。
隨後,他在網上聲稱自己也感染了這種新型病毒,但是靠着一味中藥「連翹」就治癒了自己。
果不其然,他的「自愈藥物」迅速引發了大量關注。
一時間引得民眾去藥店瘋狂搶購連翹,城內藥店被搶奪一空;甚至開始出現搶劫事件。
然而事實上叫做「銀翹」的藥物根本沒有什麼特效,也沒有經過對此症的臨床實驗。
真相不過是艾倫與藥品商人的一次利益勾結,利用疫情造謠來帶貨。
看到這裡,電影中的荒誕似乎再一次與當下的現實產生重合。
看看雙黃連的主要成分前幾天,雙黃連口服液在沒有臨床實驗的基礎上,被誇張宣傳為「具有抑制作用的藥物」。
失去理智的民眾們瞬間爆發了一場關於雙黃連的搶購風潮,甚至雙黃蓮蓉月餅,也未能倖免。
比起病毒,謠言的傳播速度更快。
而接下來的劇情,還有更多魔幻現實的地方。
因為沒有及時向公眾告知情況,病毒在人群迅速傳播,第十二天,感染人群超百萬,迫近千萬。
而另一方面,隨着各種謠言滿天飛,造成了民眾的集體恐慌。
為了阻止病毒進一步傳播,美國政府開始緊急封鎖疫情最先開始擴散的城市芝加哥。
於是,學校停課,城市道路被封鎖,人們被要求待在家裡,整座城市都似乎淪為了一座空城。
眼看着形勢如此嚴峻,一些陷入恐慌中人們,開始想要偷偷逃離自己生活的城市。
由於物資短缺,城內所有超市被搶光;
而警方也對此束手無策,因為整座城市都陷入混亂,警察根本忙不過來。
太多太多的劇情,都被應驗。
就連疫情時期在家辦公的橋段,都被編劇給神預言到了。
最危急的則是醫院,因為病患太多,救援物資極度缺乏。
美國政府決定將嚴重感染的人都集中運送到大學體育館,以便於集中隔離。
這難道不就是現實中的「小湯山」醫院嗎?
此時的感染者們,除了被隔離之外,找不到任何對付病毒的疫苗和特效藥。
每天激增的感染者的爆發和死亡,導致醫療機構崩潰,最終不得不啟動挖掘機進行批量安葬。
隨着疫情不斷失控,來到了病毒擴散的第21天,更糟糕的事情發生了——
病毒發生了變異。
按照疾控中心的數據預測,未來全球會有1/12的人感染,也就是大約5.8億人。
另一邊,經過科學家們晝夜不分地工作,對病毒進行研究分析,終於製作出疫苗。
疾控中心研究員艾莉甚至為此冒險以身試藥,只為了第一時間證明疫苗有效。
幸運的是,她成功了,然而這僅僅是證明了戰勝傳染病的可能性。
疫苗想要全面推廣使用,還要繼續做臨床實驗、聯繫藥品製造商和分銷渠道,這些還需要時間。
直到病毒擴散的133天,疫苗終於被研製出來,立即投產。
但新的問題又來了——全球病人那麼多,誰先接種疫苗先活下去?
於是,房局採取了最公平的方式:搖號。
以生日為號,每天只搖一個號,搖中的人可以領取疫苗,其他人繼續在家隔離等待。
大家也深有體會吧,第一次搖號不是買房買車,而是買口罩。
可這種看似公平的手段,也不能讓所有人信服,因為那意味着——
有人很可能要等一年才能輪到注射上疫苗。
而且注射疫苗的過程很難保證沒有貓膩,有錢有勢的人們往往可以第一時間拿到疫苗。
從來沒有什麼是絕對公平的,包括生死。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整部電影最細思極恐的地方在於——
影片中的病毒源頭——
居然也是來自於一種蝙蝠。
給大家劃重點——
沒錯,又是蝙蝠!!!
這場疫情的開始,是如此得似曾相識。
原本,一隻攜帶病毒的蝙蝠將將啃食一半的香蕉掉到了豬圈,被小豬吃到肚子里。
之後,這隻攜帶病毒的小豬被一位廚師宰殺,廚師的手上沾上了小豬的血液,其中就包含病毒。
而這這位廚師在沒有洗手的情況下又和電影中的貝絲握手,從而貝絲感染了病毒。
於是,就從一隻蝙蝠開始,病毒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傳遍了世界。
電影雖然是虛構的故事,但不得不說,影片的劇情儼然就是當下疫情的翻版。
根據導演所言,影片的靈感是源於2003年的SARS。
電影從一開始,就不斷用不斷利用特寫,茶杯、咳嗽、文件、握手等接觸畫面,強調病毒傳染途徑的無所不在。雖然病毒人眼看不及摸不着,但這種驚悚壓抑的氛圍卻蔓延整部影片,讓觀眾透不過氣來。
導演索德伯格沒有採用戲劇性的手法,而是運用非常精準的細節和刻意控制,十分內斂的鏡頭語言,將一個末世景象描述的非常真實。
所以——
相比普通的商業災難片而言,這部電影更接近於一部醫療紀錄片。
此外,作為一部災難片,影片也沒有例外地將故事的重心落在人性思辯上。
瘟疫的發展不只是病毒的本身的問題,還有很多制度、人性的問題都暴露了出來,文明在病毒面前是那麼的不堪一擊。
於是,我們才能在影片中看到如此真實的的人性群像。
疫情之下——
有人想着怎麼發國難,有人熱衷造謠製造恐慌,但也有人義無反顧奔赴前線,救死扶傷閃耀着人性的光輝......
相比病毒本身,人心也許才是更可怕的存在。
靠大眾自己不能抵抗流行病,醫生也不能,政府也不能。只有三者通力合作,才能擊敗它。
現在,我們全民抗疫呆在家裡,知道很無聊很憋。但,現在還不是時候,請大家都要繼續堅持,直到出現拐點。
正如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說的那樣:
現在我要說,你們每個人都是戰士,呆在家裡不出門的也是戰士。我們的戰鬥需要每一位戰士的配合。
的確,現在我們全民在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每個人都是戰士。待在家裡不亂跑,保護好自己,就是我們普通人能做的最大貢獻。
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們就會勝利,會雨過天晴,會陽光普照。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