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樟柯新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柏林首映 影迷看後這麼說

明星新聞 1966℃

賈樟柯新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柏林首映 影迷看後這麼說 - 陸劇吧

圖說:《一直游到海水變藍》放映後,主創與影迷見面  官方圖 下同

當地時間2月21日下午三點,賈樟柯新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在柏林國際電影節舉行全球首映,片方同時還公布了一款國際版海報,詮釋「過去是照亮今天的燈塔」這一深遠意境。

電影與人同在 聚焦「說書人」傳遞歷史

《一直游到海水變藍》首映當日,不少影迷提前來到影院門口排隊進場,影廳座無虛席。影片放映前,賈樟柯特別提到:「現在正是我們中國人民最困難的時候,我們在出發的時候都不知道能否按時來到柏林,但是我們來了。我覺得這個時候電影應該存在,電影和人一起存在着。」

據悉,影片主要通過賈平凹、余華、梁鴻三位作家的回憶,反映中國人的現實生活,賈樟柯稱三位作家為「歷史的證人」。雖然講述的是中國人的故事,但在觀影過程中,世界各地的觀眾都被影片中的情緒所牽動。

賈樟柯新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柏林首映 影迷看後這麼說 - 陸劇吧

圖說:賈樟柯在柏林電影節留影

映後交流中,賈樟柯談及了為何選擇文學作為新片主題:「優秀的作家是信使,他們會在第一時間告訴大家我們的生活發生了什麼。為什麼他們的反應這麼的迅速?因為文學是最古老、最便捷的表達方法,所以我們總是從文學中最早知道世界的變化。」而被問及電影與文學的關係時,賈樟柯表示,「文學有電影達不到的地方,電影也有文學表達不出的東西,在我的其他電影里,也會引用詩句,來表達某種感受。」

電影中戲曲元素的出現也引起了部分觀眾的注意,對此賈樟柯解釋說:「在中國,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戲曲。選擇這些,跟選擇幾位作家一樣,因為他們都是說書人,能帶給人更加久遠的歷史感。戲曲都是用方言來唱的,很多作家,比如賈平凹老師,會運用大量的方言來寫作,這保留了一定的地域性和獨特性。」

觀眾感嘆東方文學力量 國際版海報寓意深刻

柏林首映之後,許多影迷通過網絡平台表達對影片的喜愛: 「被喚起了亘古至今的土地依戀」「與其說是紀錄片,更像一部聚焦個人創作歷史、反哺故土的影像抒情散文」「影片將一些看似無關的主題,通過鄉村與文學這兩把鑰匙串聯在一起」。

賈樟柯新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柏林首映 影迷看後這麼說 - 陸劇吧

圖說:《一直游到海水變藍》國際版海報

在全球首映當天,片方還公布了國際版海報。海報由知名設計師黃海操刀,延續了片名的詩意,畫面中幽暗的海面波瀾壯闊,此起彼伏的波浪中央豎起一支鋼筆,筆尖似燈塔一樣放射出金色光束,詮釋了「過去是照亮今天的燈塔」這一含義,同時向用筆反映時代的作家們表達敬意。這也是黃海繼《山河故人》、《江湖兒女》後第三次與賈樟柯合作創作海報。(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孫佳音)

標籤: 明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