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天才的墓志銘是孤獨

電影快訊 1570℃
海上鋼琴師——天才的墓志銘是孤獨 - 陸劇吧

你去豆瓣上看影評的時候,會發現這部電影排在熱門的評論幾乎都是十幾年前寫下的,那時候的熱詞還是樓主,「我是你的FANS」這句話看起來還很潮流,剛剛接觸互聯網的人們都保留着一絲神秘,故作深沉的留言也不是特別通順,好像總有一點時空穿越的感覺。

然而當十年之後這部電影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里的時候,有些熱評的賬號已經變成了已註銷,他們或許還喜歡着電影,但是就如同1900所說,他們踏入了無止境的生活中去,沒人記得自己曾經說過什麼,做過什麼,我們可憐他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弗吉尼亞號,他心疼我們庸庸碌碌,追逐着無窮無盡的理想與歡愉。

海上鋼琴師——天才的墓志銘是孤獨 - 陸劇吧

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完美地繼承了意大利人從文藝復興時期流傳下來的那種骨子裡的浪漫,和法國人又不同,這種浪漫還摻進了發源於意大利特有的人文主義文學,如果你仔細品讀他的時空三部曲《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和《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就會發現這種人文主義文學內核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所以它們三個的另外一種翻譯方式可能會把這種內核體現的更加透徹:《星光伴我心》、《聲光伴我飛》和《真愛伴我行》。托納多雷在電影中對鏡頭的精細把控以及古典音樂的功底再加上人文主義文學不可多得的講述故事的能力,讓人再怎麼愛不釋手都不為過,《西西里島的美麗傳說》拍出了人人推崇的情色片,那種壓抑與渴望的少年情感讓人覬覦,《天堂電影院》拍出了一生一個電影夢而《海上鋼琴師》則拍出了旁人理解不了的幸福,無論時光孟浪如何荏苒,1900作為天才,從他的生辰記到墓志銘,都是孤獨。

-1-除了自己,他沒對手我相信就算是沒有特意看過這部電影,對其中最經典的片段也一定是耳熟能詳,那段斗琴不是片中最唯美的段落,但是卻對1900整個人物作為鋼琴師的形象的塑造鋪下了最經典的一筆。整部電影沒有反派,但是傑利·摩爾·羅頓的出現還是讓電影的高潮出現了一點兒火藥味。當他在船下向媒體大肆吹捧自己卻貶低1900的時候,1900站在船上望着他,問了船員一句:「他是在說我嗎?」一曲彈罷,傑利收穫了全場的掌聲,包括對手1900,可是這時候,坐擁主場之利的天才卻只是在意他心愛的鋼琴不要被煙燙到,並用一曲《平安夜》來表示他心中的快樂,畢竟船上的聖誕節,也就是他最開心的日子了,可是在傑利和我們眼中,好像這是1900的宣戰,期待這場對決的觀眾也大失所望,可是1900並不在乎,他向那些噓聲鞠躬致意。

海上鋼琴師——天才的墓志銘是孤獨 - 陸劇吧

第二首曲子是傑利自己的作品《The Crave》,他自信,悠揚,就像是在愛撫琴鍵。而1900卻好像不在乎輸贏,給予對手最真誠的讚美的同時淚流滿面,他不知道什麼是比賽,對於他來說,音樂就是享受在有限的琴鍵上做出無限的創造,於是他滿懷敬意,一下不差甚至更完美地彈奏了傑利的原創歌曲。傑利知道,沒下過船的1900不可能聽過他自己的原創音樂,儘管觀眾都覺得天才已敗,但這個時候的傑利其實已經大亂陣腳,他自知已經比不過1900了,只好憤怒地使出最後一擊,而1900彷彿從一個又一個的表現中看出了傑利的挑釁。終於,他回應了,手速快到重影,看到人目瞪口呆,把傑利趕下了船,趕回了美國。

這次他讓全世界都知道了他是個天才,天才享用音樂的方式從不通過競賽,他是孤獨的,因為無論比與不比,他都沒有對手。

-2-除了麥克斯,他沒朋友電影結束有很多人都有疑問為什麼麥克斯不把1900打暈帶走,畢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但是這可能也就是為什麼我們只是普通人,而只有麥克斯才能成為他的朋友吧。

雖然直到1900死前麥克斯才真正理解了為什麼他不肯下船,但是縱使再多疑問,他也沒有問過一句為什麼,他知道1900並不羨慕甚至不理解那些像他一樣普通的人們,1900曾說:「陸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姍姍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遊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並不羨慕。」所有人都追名逐利,渴求更好的生活,而天才卻總是孤獨。

你們覺得他的身邊會缺少不同種類的有趣的人嗎?1912年,泰坦尼克號沉沒,他十二歲;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他十八歲;1929年美國經濟大蕭條,他二十九歲;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他三十九歲;1945年戰爭結束,弗吉尼亞號炸毀,他享年45歲。他見過愛因斯坦,也見過弗洛依德,經歷過爵士樂的興起,見證了美國夢的破碎,但他還是選擇守在鋼琴邊,無論接觸過誰,經歷過什麼,弗吉尼亞號就像是只屬於他的大陸,只不過地圖上從不會有它的標記,人來人往,天才卻總是孤獨。

他多孤獨啊,閑暇時光去三等船艙為窮苦的人們彈奏他們想聽的音樂,卻沒人渴望像他一樣沉浸在裏面,也沒人過問他的身世生活,辛酸苦辣,音樂對他們來講就是消磨時光的消遣,消磨到看見了自由女神像為止,然後會有一個人大喊一聲:「America!」人群散去,沒人再管剛才聽過什麼,見過什麼,就只留下1900孤獨的身影望着散去的人們,繁華散盡,天才卻總是孤獨。

可其實對於1900來講,有一個少數派麥克斯就足夠了,有一個願意為他穿越人流獻上一吻並留下住址的少女就足夠了。也許對於他來說,那段在船上與鋼琴一起跳起華爾茲時露出的笑容就好像肖申克靠在陽台上的笑容,那是自由,是欣喜,是對生活的篤定。1900,就算看似什麼都不曾擁有,就算這一生從未存在,只要有鋼琴,他在上帝面前也可以驕傲地舉起兩隻右手,說自己的墓志銘是孤獨。-3-除了大海,他沒有歸宿

1900離那片陸地最近的距離就只有半截舷梯,站在舷梯上看着密不透光的城市建築群,他也只是取下自己的帽子任由它飄入大海,與世界擦肩而過。他曾說:「連綿不絕的城市,什麼都有,除了盡頭,沒有盡頭」,他就生活在那艘承載着人與夢想的大船上,從生到死,除了大海,沒有歸宿。他和那麼多人說了遙遙無期的再見,那麼多次渴望走下船聽一聽大海的聲音卻都屈服於歸宿之外無限的恐懼。有人說他重度社恐,有人說他只是喜歡逃避,或許都沒有錯,但我在他的身上看到了我們。或許在導演的腦海中,根本不存在1900和麥克斯的區別,換句話說,麥克斯就是下了船之後的1900,而1900就是還沉浸在自己夢幻之中的麥克斯,整個傳奇的故事,就都是出自麥克斯的自述。而他們,又分別是我們的夢想與現實的真實寫照。我們的夢想就像那88個琴鍵,它重度社恐,生怕出現被人嘲笑,它也喜歡逃避,最後也許爛在心裏。可是在其中,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每一個目標,每一個盡頭,可我們又都不是天才,我們沒辦法演奏出夢想的無限種可能,最終只能悻悻地踏上陸地,陷入無止境的生活中去。我們走着別人安排好的道路,陷入一座座光怪陸離的城市,我們娶妻,相夫,生子,教子,我們被期待着有一座漂亮的房子,房子後面最好還有一個美麗的花園,每個周末會有聚會,每段人生看似都充滿希望但卻無從下手。我們要面臨的選擇太多了啊,而太多的選擇,太複雜的判斷,精神會崩潰的。然後我們再把這些經歷告訴我們的孩子,讓他們模仿,就像是一頭拉磨的驢子,與它的後代們陷入了一種「工業化溫暖」當中,一圈一圈地繞着磨盤打轉,看到門外一頭拒絕拉磨自由自在的驢我們就會和自己的孩子說:「你看啊,不要學他,他只是在逃避生活。」可是它們也沒辦法模仿,或許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門外那隻與門內那群,早就劃分出了物種的區別。

或者我們也可以嘗試着選擇孤獨,至少孤獨比隨波逐流要來得更心安理得一些,就算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銷魂的船長,但是至少可以讓夢想起航。天才必然是孤獨的,而實現夢想的道路,也註定沒人陪伴。踏上陸地不好么?或許很好,但我們仍願意選擇以自己的方式,走完漫長又絢爛的一生。

如果不夠漫長,但至少足夠絢爛。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