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少女的青春被扒光, 這片太過於真實

電影快訊 1069℃

以往給大家聊的韓國電影,大部分是成熟的商業類型片,像自黑、催淚等套路,相信大家早已了熟於心。

而今天要說的這部韓國新片卻有所不同,它以少女的視角為切入點,將其日常生活的細節娓娓道來,雖然沒有多少狗血的矛盾衝突,但細膩的捕捉特別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韓國少女的青春被扒光, 這片太過於真實 - 陸劇吧

這部電影是導演金寶拉的處女作,在國內外電影節獲得多個提名,並一舉拿下柏林國際電影節新生代青年單元評審團大獎。

至於到底有什麼亮點,今天咱們就一塊來看看——《蜂鳥》。

韓國少女的青春被扒光, 這片太過於真實 - 陸劇吧

影片的主角是個初二女生,家裡排行最小,跟父母哥哥姐姐生活在一起。

如果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她的生活狀態,那「無形」最合適不過。因為無論女主身上發生什麼事情,都會被父母選擇性無視。

韓國少女的青春被扒光, 這片太過於真實 - 陸劇吧

比如,她在家裡跟哥哥一言不合挨了打,好不容易鼓起勇氣在飯桌上告狀,結果得來的只是母親簡單的一句「你們倆別再打架了」。

比如去醫院做個小手術,從診斷到術後康復,女主都是獨來獨往,因為爸爸媽媽需要照看年糕店的生意,根本顧不上她。

就連和閨蜜一時興起偷東西被抓,店家給父親打電話要求賠償時,女主也無法得到父親的關注,反而被冷漠回復:那就把人交給警局好了……

在父母眼裡,女主只要好好學習考上大學,不讓別人瞧不起,就是最好的孝順。

然而,在這個充滿迷茫與不安的年紀,女主根本無法忍受「小透明」的生活。

她開始變得叛逆,早戀、吸煙、唱K、蹦迪,基本把校規違反了個遍。

在女主看來,只有在小男友的身邊,才能感覺到自己被關心;只有在學妹崇拜的眼神里,才能體會到被關注的快感。

這種叛逆讓女主成為了同學眼中的「混混」,大家都覺得她以後 「考不上大學,只能去當保姆」。

可是,就連女主靠叛逆得來的一切,也是那麼短暫。

小男友看上去忠厚老實,其實背地裡朝三暮四,後來這段戀情還直接被「准婆婆」棒打鴛鴦。

學妹原本對她崇拜不已,在她住院時都會去探訪,甚至心疼得淚灑病房。

可沒想到一個假期過後,學妹突然冷漠翻臉,說自己已經不是「上學期的自己」了……

可以說,即便女主身邊每天都有家人、老師、同學經過,但一直生活在一個沒有依靠的次元,她所做的一切無非是想喚起周遭的關注,然而得來的永遠是「丟人」的評價——談戀愛丟人,偷東西丟人,連做手術留下傷疤也丟人……

在女主近乎無法翻身的生活中,唯一能讓她感到慰藉的,是補習班教中文的金老師。

與其他老師不同,金老師看上去沉默寡言、特立獨行。她不會給女主講太多大道理,但總是在她陷入迷茫的時候給予安慰和幫助。

比如,她會用一句「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告訴女主簡單卻又深刻的交友道理;

當女主戀情告吹時,她會用簡單易懂的比喻,開導女主正在經歷成長的陣痛;

而發現女主經常被哥哥毆打時,金老師還會認真勸告女主,無論如何都要奮起反抗。

可以說,《蜂鳥》並不是一部快節奏的影片,它由女主的日常生活拼湊而成,人物的情緒也看上去飄忽不定,特別需要觀眾靜下心來慢慢體會。

但值得一提的是,女主這種上一秒歡呼雀躍、下一秒悵然若失的狀態,正是每個人在青春期的真實寫照。

她在崩潰邊緣朝着家人的一通嘶吼發泄,便能讓人明顯感覺到,在看似波瀾不驚的生活下,其實掩藏着令人窒息的無力感。

這個年紀最直觀的特點,便是在形成三觀的過程中變得異常敏感脆弱,總想找到一個人能夠真正「懂我」。

初中二年級的女主,幾乎融合了所有「中二」特質,經常不經意間提出一些無法用簡單幾句話回答的問題,比如「你討厭過自己嗎」,比如「我的人生總有一天也會發光嗎」……

正因有如此多的疑惑,金老師的出現才會讓隱形人一般的女主,彷彿抓到了救命稻草——她所有的煩惱,在金老師面前都可以收穫期盼已久的回應。

然而殘酷的是,女主的這根救命稻草也轉瞬即逝。

金老師突然辭職,等女主再次尋得她的消息時,她已經因為意外去世。

但出乎意料的是,這次女主並沒有像之前面對家人時那樣情緒崩潰。

因為此時她已經體會到了老師曾經說的,動動手指,看似無能為力,但手指卻還能動。

在我看來,這部《蜂鳥》最精彩的地方就在於它通過對生活細節的細膩刻畫,表現了少女的自我成長。故事看似瑣碎,但整部電影講的正是我們自己的日常。

因為並不是所有人的青春都會有主角光環,遍地校花校草富二代白富美,大部分人其實都跟片中的女主一樣,家境一般、成績尚可、中二叛逆。

在這種平平無奇的成長過程中,我們因為那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生活經歷,漸漸明白親情、友情、愛情、死亡等抽象概念,也會因為某些突如其來的變故搞得遍體鱗傷。

有時候連傷口都來不及癒合,青春期就匆匆流逝。

坦白來說,這樣的情緒雖然很容易引起大多數人的共鳴,但其實放到電影里並不容易捕捉,一不小心就會拍成一部充滿狗血情節的殘次品。

但《蜂鳥》的突出之處便在於,影片通過各種環境刻畫,潛移默化地表現出女主在青春期煩惱而又無助的狀態。

比如她的家庭,是一個男權獨大的失衡環境。

女主的爸爸身為一家之主,是標準的大男子主義,吃飯前都要大張旗鼓總結一下當天如何罵走了女顧客,向孩子們炫耀自己的「能耐」。

每當女主和姐姐在外翹課貪玩,爸爸也總是甩鍋給媽媽,一言不合就動手家暴。

在這種父權壓制下,女主的媽媽經常默默忍耐,就連發現丈夫出軌都不敢聲張。前一晚被丈夫毆打,第二天習慣性地和好如初。

這樣糟糕的家庭關係,也直接影響了子女的三觀。

女主的哥哥仗着獨享父母的寵愛,經常對女主拳打腳踢,女主開始時就像媽媽一樣習慣性被動挨打,不知反抗。

在這種成長環境的影響下,女主不知不覺變得異常脆弱和困惑,明知自己的處境糟糕,卻又一時找不到解脫的出路,才會不停嘗試各種叛逆行為。

而除了家庭環境的刻畫,影片中也通過電視畫面,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那是1994年,美國舉辦世界盃,金日成去世,韓國聖水大橋坍塌致人死傷。

這些具有明顯時間節點的大事件一一在片中出現,它們看似與女主發生了勾連,卻又跟她沒有多少直接關係。

像這種人物與環境背景產生割裂的畫面,在片中還有不少。

比如女主每天上學都會經過一片抵抗拆遷的區域,手寫的標語上充滿憤怒情緒,但這一切都與女主無關,因為她一直沉浸在自己的煩惱中找不到出路。

這樣的方式,讓我聯想到《戲夢巴黎》,同樣是肆意的青春,同樣有時代的印記,但二者之間卻並不割裂。相反,《戲夢巴黎》中混亂不倫的三人關係,意外地和窗外進行的學運事件本質相同,產生了一種個人命運與時代的勾連。

但相比之下,這部《蜂鳥》卻沒有那麼大野心,它只是用一種細膩平實的方式去講述一個女孩的成長故事,摒棄了商業化類型化的敘事,呈現出韓國電影中少見的女性視角。也正因如此,它猝不及防就戳中了無數人的內心。

因為對大多數人來說,青春就是在這種自我的世界中度過,等很多年後回過頭來,才會發現自己不過是時代背景下的一個渺小個體。

總有一段青春,是在尋找「懂我」中度過,但真正的成長,恰恰是盲目尋找過後,開始懂得自己。這樣的青春沒有光環,但值得被書寫。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