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片十年回顧: 女人的眼淚到底有多值錢?

電影快訊 1237℃
愛情片十年回顧: 女人的眼淚到底有多值錢? - 陸劇吧

「齊秦給你打電話,王祖賢同意了么」,本着以「大哭一場」的心情走進《大約大冬季》,在幾位配角的超強發揮下卻成了一部「喜劇」片。當然,男女主角之間的感情戲本來就顯得枯燥無聊且狗血。

要說影片中唯一觸動的點,倒是電影結尾的路人採訪視頻真實地讓人鼻酸。黑衣女孩淡淡然說到,曾經我以為他是我的來日方長,沒想到最後成了我的大夢一場。說著說著,便哽咽了起來。

是啊,時間這位「庸醫」或許會讓我們坦然接受那段刻骨銘心又不可挽回的感情,但從來不會替我們解決任何問題。有人說,一場感冒痊癒大概是十天,一場夭折的愛情痊癒的時間是——未知。

愛情,一直在生活中佔據重要位置,因其具有強有力的商業市場,也一直是影視作品永恆的主題。

投資回報率奇高但10億是難以跨越的門檻

1980年,由黃祖模導演執導的《廬山戀》在銀幕上完成了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吻」,這部影片被稱為我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部愛情片,不僅創下了當時吉尼斯放映場數最多的影片記錄,女主角張瑜也憑藉本片當選第一屆金雞獎和同年百花獎的「雙料影后」。

《廬山戀》

經過多年的發展,愛情片已成為商業電影的一個重要類型。2013年,在《致青春》《北京遇上西雅圖》《小時代》等影片帶動下,這一年愛情片達到一個「小高峰」,創造了超20%的票房佔比;2017年年末上映的《前任3》一舉拿下19.41億票房,成為國內院線第一部票房跨過10億元大關的愛情片,也是至今為止票房最高的愛情片。

不過在大家談論起愛情電影時,也少不了悲觀情緒:產能低下、「滿意度」大不如前、觀影氛圍越發冷清……

愛情電影的商業表現究竟怎樣?觀眾喜歡什麼樣的愛情電影?帶着「愛的拷問」,【話娛】整理了過去10年每一年的愛情電影票房top10,試着從當中找到一些線索。

(註:因為幾乎每部影片都有愛情元素,這裡所說的愛情片,為個人所理解的愛情片,即「愛情」至少是劇情主線之一的影片,同時包含了在國內院線上映的進口片)

整體而言,2013-2016年是愛情電影最火爆的幾年,進入票房top10以上的影片票房都在1億以上。有數據統計,2013-2016年過億愛情電影共46部,佔總體的近70%。其中,2014年和2016年均達到13部。

而2017年-2019年雖然愛情電影最高票房都能突破10億,但過億作品分別只有7部、6部、7部。

值得一提是,2013-2015年是青春愛情片肆意的幾年。2013年到2015年票房TOP20的愛情電影中,青春愛情題材有10部,佔到總票房的56%。

從2016年開始,青春愛情片的口碑和票房表現每況愈下,又開始流行都市愛情片。從《北雅2》《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到《前任3》《喜歡你》,再到《愛情公寓》《超時空同居》《比悲傷》,都市愛情完全取代了青春愛情,頭部作品的票房也再上一個高度。

細數檔單中的100部電影,大部分影片的票房能在1億之上,但對愛情片而言,10億+,是個難以跨越的門檻。

至今為止,中國共有4部愛情影片成功跨過10億大關,分別為《前任3》《芳華》《後來的我們》《少年的你》。

票房接近10億的有《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這部小成本「哭片」堪稱2019年最大的黑馬之一,並擊敗此前台灣電影《我的少女時代》在內地的最好成績。值得一提的是,3D版《泰坦尼克號》2012年在中國重映時也取得了將近10億的票房,傑克和露絲催淚的愛情故事感人又吸金。

票房在5億到9億區間的有《愛情公寓》《超時空同居》《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北雅2》《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滾蛋吧,腫瘤君》《小時代3》《匆匆那年》《北雅1》《致青春》等10部影片。

以上這些作品基本上是愛情電影中的佼佼者,有着非常高的投資性價比。網傳《前任3》總投資3000萬、《超時空同居》總成本4000萬、《北雅2》總投資6000萬…… 投資回報率均高達300%以上。

催淚、IP改編愛情片的兩大法寶

這些受到年輕人追捧的愛情電影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其一是有影響力的IP。近五年來,票房過5億的愛情片中,《芳華》《少年的你》《小時代3》《匆匆那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致青春》《滾蛋吧!腫瘤君》等8部影片改編自小說或動漫;

《前任3》《北雅2》《愛情公寓》有着系列成功案例在先;《後來的我們》的創意由音樂而來;《比悲傷》翻拍自2009年的同名韓國電影。

其次深受女性觀眾的青睞。例如《比悲傷》這部電影在貓眼上的首周女性購票用戶佔比達到了65.4%,25歲以下年輕用戶高達60.7%;《後來的我們》女性用戶佔比62.2%;《前任3》女性用戶佔比60.7%……

更為重要的是滿足了主要受眾的情感需求。俗說話,能讓你大笑、或者能讓你大笑的片子票房都不會太差,而那些先讓你大笑再讓你大哭的電影很可能將成為黑馬。

在票房超過5億的愛情片中,《後來的我們》《比悲傷》《匆匆那年》《芳華》等85%的影片均以「哭」引發受眾的情感共鳴,僅《超時空同居》《愛情公寓》兩部影片嘗試讓你從頭笑到尾。

依稀記得《前任3》上映之初,一個女生看完電影后在影院失聲痛哭的視頻在網上瘋傳。同樣的案例還有《比悲傷》,該影片上映前4天的點映結束後,幾個女生坐在地上哭成一片的視頻登頂抖音熱搜榜……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范德彪在《馬大帥》中感慨到:女人啊,你為何總是傷害我!

不管你是水庫浪子范德彪,還是情場高手段正淳,亦或是赤練仙子赤焰仙子,幾乎每個人都渴望愛情,但愛而不得卻是愛情的常態。

想必這個世上兩心相愛且共度餘生的歡喜是極少的,很多事情我們只能通過影像夢幻來感慨,可是誰都經不起那細密綿長的回憶和回放舊情時的酸楚。

足夠煽情,哪怕劇情爛俗透了,也能在笑和淚的片段中賺足眼淚,順便賺足了票房。

不過也正因為大多數愛情片不能免俗於被觀眾熟知的各種套路,這一類型的影片常常出現口碑與票房倒掛的情況。

口碑與票房倒掛是常態極少數作品豆瓣過7分

在豆瓣上,獲得高評價的愛情電影是極少數的。粗略統計,只有《芳華》《少年的你》《北雅》《我的少女時代》等少女影片的豆瓣評分在7分。

絕大多數愛情電影帶來高票房的同時,也引發了大眾的不滿與批評。如在青春愛情片蜂擁而至那幾年,負向口碑中的近70%都在吐槽影片故事無聊,故事老套。

而有些影片則讓電影的文化價值受到前所未有的質疑。如人大代表點明批評《小時代》宣揚紙醉金迷意識;很多網友認為《比悲傷》在催淚背後,實則是價值觀的扭曲;不少影評人批評《前任3》價值觀惡俗,開篇就向男權社會獻媚,把女人都定位為男人的附屬品……

觀眾到底喜歡什麼樣的愛情電影?翻看豆瓣上那些高評價愛情片,有人喜歡《美麗人生》中性感直白的愛情,有人喜歡《本傑明·巴頓奇事》中平緩而又深沉的愛情,有人喜歡《大聖娶親》中最終錯過的愛情,也有人喜歡《甜蜜蜜》中糾纏與「出軌」的愛情……

若有人問筆者:小夥子,你最喜歡哪樣的愛情啊?

我的答案是,《馬大帥》第一部中大帥與玉芬同甘同苦的愛情。為了給玉芬籌措醫療費用,四十多歲的馬大帥四處打工。哭喪、陪聊、陪練、護工……一天做四份工,什麼掙錢做什麼,當玉芬知道真相後感動得痛哭流涕,我也被這份樸實無華的感情深深震撼,其真實可靠的愛情堪比楊過與小龍女。

事實上,提起那些真正感人的愛情故事,大多數人想到的都是多年以前的經典作品。反觀近些年的國產愛情電影,評價大多集中在無聊、狗血、浮誇、無病呻吟、三觀不正等詞彙。

觀眾對愛情電影的反饋不理想,也提醒了創作者不過過於追求套路化,或者過於在乎電影表達的娛樂行者而丟棄了電影的正向價值觀表達。逐漸產生審美疲勞之時,如何在泛濫如潮的爛片中做到獨樹一幟,是每一位電影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最後,祝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也祝那些被愛的人,終有一天學會愛人。

作者 / 湖南豬血丸子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