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雪莉熱依扎再看《搜索》: 互聯網時代本質, 全民狂歡的「平庸之惡」

電影快訊 1574℃

大家好,我是狐狸。

1935年,阮玲玉憾然離世,留下一句「人言可畏」。八十年後,傷害和殺戮非但沒停止,反倒因變換了形式,隱藏得更深,進化為毀人於無形的大殺器。韓國藝人崔雪莉被曝自殺的新聞還在持續發酵,大洋彼岸宋茜微博卻淪陷「殺人兇手」「冷血怪」種種憤怒的攻擊和指責一瞬間鋪天蓋地地襲來,只因為宋茜沒有在昔日好友離開時第一時間在微博上表態。

從雪莉熱依扎再看《搜索》: 互聯網時代本質, 全民狂歡的「平庸之惡」 - 陸劇吧

互聯網的大幕下,處處是不見鮮血的謀殺:多少人在自己的生活還是一地雞毛的時候,藏在電腦後面,敲擊着鍵盤,輸入那些最惡毒的語言,去表達自以為的「正義」,站在道德的至高點上以最大的惡意去揣測別人、去抨擊謾罵別人。

從雪莉熱依扎再看《搜索》: 互聯網時代本質, 全民狂歡的「平庸之惡」 - 陸劇吧

「人肉」是娛樂的利器,也是殺人工具

在全民狂歡的網絡平台上,在無孔不入的智能手機的監察下,我們能肯定自己發出的聲音一定是自己的么?每個人認知的特殊性,每個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每個人置身環境的影響,都讓我們有理由相信「眼見不一定為實,評論也不一定正義」。當隱藏在電腦屏幕後的人對世間蒼生嗤之以鼻時,他的道德難道就真的無可指摘?

從雪莉熱依扎再看《搜索》: 互聯網時代本質, 全民狂歡的「平庸之惡」 - 陸劇吧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2012年的電影《搜索》,該片由陳凱歌導演,由高圓圓、姚晨、趙又廷、王珞丹等主演,改編自唯一一部入選 「魯迅文學獎」的網絡作品小說《請你原諒我》,該片是近幾年在創作思路上最接近互聯網時代本質的一部電影。

人血饅頭的集體狂歡

電影講的是關於公交車上「讓座」事件所引發的網絡暴力,女主角因為在醫院被檢查出癌症晚期而受到打擊,沒有給身邊的老大爺讓座。被人拍下視頻傳上網絡,最終引起群體的口誅筆伐,在網絡上通過文字言語、圖像的方式進行攻擊,最終人肉搜索和網絡暴力將女主提前推入死亡。

人們往往只重視表面,卻不在乎真相的世界。該片的事件,一如現實生活中天天上演的新聞事件,只要成為關注焦點,如潮水般的評論將一切淹沒。流言往往來自眾多留言,管他真假是非黑,各種全知觀點令人匪夷所思。

粗暴世界的一面鏡子

當評價不分善惡,全憑喜好,言論自由就失去了底線。我們判斷一件事情是憑理性和理智,所以才有所謂正義的說法。如果僅僅用情緒來思考問題,看到的只會是自己希望看到的那一面,評價也失去了客觀性。倘若不能做到絕對客觀,就不要輕易在互聯網上跟風和製造傷人言論。每個人有言論自由,同時也可以選擇不做施暴者。

一切追求正義的過程,都應當在法治的軌道下運行。沒有任何一個人有權利用道德的力量去審判他人無論看上去多麼合理,網絡暴力永遠無法催生正義。網絡暴力的成本之低、蔓延之廣讓人膽寒。有人用「言論自由」和「評論無罪」來粉飾暴行,在泥沙俱下的互聯網環境,很少有人因為攻擊別人付出法律的代價,然而我們是否應該自省:在法律約束不到的地方,在人性之惡被肆意放大的地方,仍然還有道德的譴責、靈魂的拷問。網絡暴力,從來不是言論自由,是一場群體謀殺。

凜冽的現實主義

導演要說並不只是搜索二字,但人肉搜索的確是故事裏最觸目驚心的傷疤。暌違現實主義創作十年之久的陳凱歌,在花甲之年仍能拍出這樣犀利的接地之作。但實際上,陳凱歌用自己一如既往的人文關懷之心,生動描摹了當下社會的各個階層。在紛繁複雜的人際大網裡,劇中的每個人都有可怕的一面,但同時他們也有可憐的一瞬,這是不是在對網絡亂象給出自己的答案呢?

對生命的熱愛

電影里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去尋找着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哪怕看上去是那麼的悲劇。陳凱歌想透過此片表達的是:對生命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只是這種熱愛和追求,在快節奏的互聯網時代,被扭曲和變形了。在影片播出7年後,重新翻看,影片里的所有問題在今天仍舊比比皆是,更是讓人心寒。

中國青年報評論雪莉事件:雪莉之死,不應僅僅是娛樂新聞。網絡暴力向來是互聯網的痼疾,在虛擬身份的掩護下,狠戾的惡意經由鍵盤傾瀉而出,傷害着無辜的受害者。

如果世界的粗暴無法停止,至少下次發言前請經過思考。也許,我們真正該搜索的不是別人,而是逐漸消失的善良之心。我們真正需要的,並不是得知真相時心頭翻湧的那一絲同情心,而是寬容善良的靈魂。若能如是,葉藍秋、雪莉的悲劇便不再有發芽的土壤。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