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中,比高考「級別」更大、參與人數更多的大考,是2020年武漢開始的新冠疫情。面對這場大考,社會各行各業,男女老少的攻堅克難,積極應考的樂觀態度,讓我們所有不能置身其外、有切身體會的每一個人,再一次為之感動。
本劇六個高考生家庭,以對三個高考生家庭的濃墨重彩,三個高考生家庭的輕描淡寫,來論述「高考」對於學生來說是有形大考,對於家長來說是無形大考這個命題。
高考,不僅僅是最後那一張考卷的得分,更多的是潛藏在這張考卷背後,來自考生、家庭及社會的過去時、現在時和將來時的各種表現。
在家庭中,所有參與高考的人,其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言行,對高考造成直接與間接、自己明曉或麻木不自知的影響,通過六個家庭的畫像向觀眾一一展示。
02
№1 周博文家——父母一方缺位 & 操心的孩子
周博文(胡先煦飾演)是六個高考生中學習成績最好、心智成熟的男生。他的父母從未發生過爭吵,關係融洽。
然而,這個「祥和」的家庭氛圍,主要源於有着強大包容心、家裡家外吃苦耐勞、無所不能的周博文媽媽的苦心營造。
在外,家庭的經濟來源——小飯店,由媽媽一人操持、打理。
在內,洗衣做飯,那些需要男人修修釘釘、登高爬低換燈泡之類的粗活,這位媽媽也是大包大攬,全部拿下。
在這個家裡,周博文的媽媽似乎有兩個兒子。一個是「大兒子」周博文——媽媽自己生的。另一個是「老兒子」周美仁——奶奶生的。
按一些地方風俗稱謂,「老兒子」是居於「大兒子」之後,是家裡最受寵的老幺。
而事實確實如此——周博文的媽媽似乎更嬌慣自己的丈夫,「老兒子」周美仁(王驍飾演)。
而周博文管起老爸周美仁的樣子,更像是懂事的哥哥幫助父母教管自己不懂事、迷戀網絡遊戲的弟弟。
在這個家裡,周美仁沒有履行任何作為父親和丈夫的責任和義務。因為,能幹的老婆肩負了他這個丈夫和爸爸應盡的家庭職責,且毫無怨言。
在這個家裡,周博文的媽媽「培養」出了一個手指不沾陽春水,只動鼠標玩遊戲,不懂心疼她的老公。
一方面,周博文媽媽雖然為家辛勤付出,勞心費神。但面對時不時跟自己撒嬌,處處需要自己出面相助的老公,這種被需要,讓她內心感到踏實和滿足。
另一方面,人中之龍的「大兒子」周博文對自己的幫襯和心疼,讓她感到自豪與欣慰。
且這個成功兒子周博文,日常還幫着她「管束」巨嬰丈夫。更令她滿意的是,這個巨嬰還服管。
所有這些,相較那些出軌在外,胡鬧糟錢的丈夫,周博文的媽媽,身邊兩個不惹事的男人圍着她轉,她無疑感覺是幸福的。
但在兒子周博文的眼裡,媽媽非常不幸福:一邊是辛苦地操持着家裡的一切。一邊是爸爸的不管不顧,不心疼,自己獨自一人玩到嗨。
他心疼媽媽,勸導媽媽與爸爸離婚,今後自己帶媽媽去上海,表現了他鐵定地認為,媽媽的婚姻生活很悲慘,媽媽太苦了。
然而,在第9集里,爸爸遊戲通關,夫婦二人激動親吻的畫面被他撞見,周博文震驚了。
他至此才明白,媽媽對於爸爸在家不作為、打遊戲的態度,父母之間的親密關係,完全不是他心中想像的那樣不堪。
父親一職缺位,不管不顧兒子的教育,卻能擁有一個心智成熟、大學霸的兒子,是造化弄人還是情有可原。
原因有五:
1.母親性格剛強,自立能幹,是個好榜樣。
2.與母親相差萬里,遭兒女厭棄的父親,是周博文努力徹底規避的不靠譜男人的榜樣。
3.母親對家庭的不平等付出,激起了第三者兒子的強烈保護意識,他想通過學習改變媽媽的命運。
4.不靠譜的爹從某個角度講是「尊重」妻子和兒子的,他不僅服從兒子的「管束」,而且對婚姻忠誠,沒有犯那些讓老婆糟心,令兒子敏感的錯誤。這點很關鍵。
5.不懂事的父親,只會讓兒子操心,讓周博文早熟。
№2 田雯雯家——異地打工「不懂事」的父母 &「太懂事」的留守女兒
田雯雯是周博文的同班同學。從小被去武漢打工,以沒有能力把孩子帶在身邊為由的爸媽留在了家鄉跟奶奶一起生活。
可是幾年後,父母在武漢有條件生下了妹妹,卻依然沒有條件把她接到身邊。
田雯雯讀到高中時奶奶去世,她寧願獨自一人繼續住在奶奶的老屋,也不願意住到條件好的父母的家裡。
因為,留守孩子已經習慣於這種生活常態——平日缺失父母,只有逢年過節才匆匆一見。
「惦記」她的爸媽,僅僅只是惦記。而她對爸媽,也只是血濃於水綁架下的惦記。他們之間根本沒有過多的溝通,更談不上遇事時的,及時雨似的相助。
發現小偷入室盜竊的企圖,她第一時間選擇告知居委會大媽。自己發燒,即使父母正在返鄉的途中,即將見面,她也是選擇第一時間告知班主任。
這些表現,她就像一個沒有父母的孤兒。她看似是一個怕父母擔心,太懂事的孩子。
實際上,這些懂事是被生活逼迫鍛鍊出來的。因為,即使有事聯繫父母,也遠水不解近渴。
從小被留守,後來接受命運不哭不鬧。長大後替代父母贍養老人盡義務,被父母認為是一個既懂事,又能扛事的「大人」。
所以,田雯雯的爸爸感染新冠,怕妻子受不了瞞着妻子,而是告知即將高考的女兒,讓女兒獨自一人再次直面奶奶去世後,與親人的生死離別。
這樣的家庭,對於一個高考生來說,根本談不上家庭教育模式,與周博文家比起來,無論是正面榜樣,還是要規避的負面形象,皆不存在。
家庭教育完全缺失。父母對田雯雯來說,僅僅只是逢年過節時的禮物饋贈者和上大學的資金贊助者。
在這樣的家庭背景下,田雯雯會有什麼樣的特點?
1.缺少父母的寵愛,獨立性強。
2.擅長與外人接觸溝通——與居委會大媽溝通、與班主任老師溝通,身為QQ交流群的群主等等都足以說明。
3.缺乏與父母的有效溝通,只停留在儀式感的問候上,因長期的不接觸,雙方不懂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愛。
4.內心敏感,對原生家庭有心結,羨慕在父母身邊生活的妹妹。和父母之間無事時,各自安好。有事時,則蘭艾同焚,刀光劍影。
聯考成績田雯雯考了520分,比平時少了30多分。在得知周博文考了670分後,被打擊的她心情煩躁。
在聽到媽媽與妹妹嬉戲玩耍,影響自己學習的嘈雜聲音後,田雯雯一改往日的懂事形象,對媽媽和妹妹新帳、舊帳一起算,怒懟——
你根本不關心我的學習成績,妹妹可以跟在你們身邊,憑什麼我過得這麼苦……
這次的情緒爆發,是田雯雯多年被父母忽視,而委屈壓抑的怒火噴涌。如果沒有這次的爆發,她的父母永遠「不懂事」,他們永遠不知道「太懂事」的女兒,內心的真實想法與脆弱。
田雯雯說,自己的獨,不是獨立的獨,而是孤獨的獨。投石問路,我是探路石,拋磚引玉,我是那塊磚。
她對爸媽條件好了,要二胎,而不是把自己接到武漢而耿耿於懷。這個看似堅強懂事的女孩,實際上渴望父母的陪伴。
子女成長路上缺位的父母雙親,對子女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遠遠不止於那些呈現出來的表面化東西。
№3 吳家俊家——父弱母強 & 困境中叛逆的孩子
與田雯雯家截然不同的是同班同學吳家俊,他的父母一路陪伴他的成長。媽媽在爸爸手機通訊錄的名字是——「華哥」。
這是一個典型的虎媽貓爸的家庭教育模式,女主人在工作中要強,有能力。在家強勢做主,不僅做老公的主,也要做兒子的主。
身為警察的老公回家,她怕老公把新冠病菌帶回家,不讓老公進門,做主讓老公去婆婆家睡覺。
對在家學習的兒子,她辭職陪考全力以赴,做主為兒子「量身定製」了一套學習計劃,將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不得空閑。
並且每天定時定量給兒子標準「投喂」——三種水果、一瓶酸奶,營養保健品。
吳家俊想做一名原畫師,通過了藝考聯考,一隻腳已跨進藝術高校的大門,沒想到卻遭到媽媽的極力反對。
當看見吳家俊「學習時」把門反鎖,乾脆直接把門鎖拆掉,說「母子之間沒有隱私」。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吳家俊這個高考生就像一台高考機器,一個囚徒,他不能動彈,沒有半點自由空間,壓得他喘不過氣來。
趁媽媽打盹的時間,他偷着拿出自己的畫作畫上兩筆,結果被媽媽發現,畫了好幾個月的漫畫頃刻之間被媽媽塗鴉毀掉,吳家俊當場崩潰。
物極必反,吳家俊想盡辦法離開了媽媽,住進了奶奶家,逃離了媽媽的魔掌。
剝奪孩子享受父愛的權利,剝奪丈夫教育兒子的權利,剝奪孩子的興趣愛好和自由的靈魂。
她附體在兒子的身上,操控着一切,對於兒子來說就是「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這是另一種形式的教育「缺位」,她是兒子前行路上的一顆絆腳石。
№4 潘小宣家——各自再婚的父母 & 想被關注的富二代
潘小宣是金和縣一中的高三學生,父母離異,各自成家開始新的生活。無論在哪個新家,他都是一個「多餘的人」。
他對前來接他的父親說,想要媽媽。對來接他的母親說,想要爸爸。他不想讓父母分開,但又做不了父母的主。
在現實生活中,沒有他的位置。在軍事化管理,戰鼓擂,血拚高考的一中,他也是格格不入,另類般的存在。
因為日後要出國留學,他早已放棄了高考備戰。但他又不甘心成為被同學、被父母遺忘的角落。
叛逆中求關注——在教學樓里,他興奮地開小賽車轉圈,以此讓校長給他的爸爸告狀,從而博得爸爸的「關注」。
然而,這個搗蛋的富二代卻善解人意、樂於助人。他不僅幫助四中田雯雯尋找離家出走的吳家俊,還委託爸爸從國外買幾箱口罩寄到學校,並且給家境不好的同學高銘宇買手機。
為了保護高銘宇的自尊心,讓他「心安理得」地接受手機,他把手機扔進垃圾桶。當手機被高銘宇撿出來後,他說,記得工作後還錢給我。
這個手機對高銘宇來說猶如雪中送炭,為高銘宇上網課提供了必要條件。
潘小宣分崩離析的家庭,父母完全把孩子塞給學校代管,這種只給孩子金錢支持的甩手掌柜,是不負責任、自私的父母。
潘小宣體恤高銘宇,是因為二人「同病相憐」,缺少父母的愛。他與父母雙亡的高銘宇的區別在於,「有錢」與「沒錢」。
從某種角度來看,潘小宣甚至還不如高銘宇活得有滋味,高銘宇可以通過知識改變命運,而他只能靠叛逆來刷存在,博得父母和人們的關注。
№5 高銘宇家——父母雙亡 & 被命運擺布的貴子
高銘宇是一中備受校長關注的特困生學霸。他的老家在偏遠的山村,從小父母雙亡,與爺爺相依為命。
疫情來臨,他只能靠村裡開的證明,到村外的小火車站蹭網學習。家裡困難的條件讓高銘宇萌生了不再上網課,想通過自學考上普通大學的想法。
在爺爺訴說將來無法和他死去的爸媽交代後,高銘宇不再顧及自尊心,開始上網課。
然而,爺爺又摔傷了,面對幾千塊的醫療費,高銘宇再一次不得不正視他今後必須要面對並承擔更大的責任。
高銘宇的家庭,父母的缺失,隔輩爺爺老觀念的教育,讓高銘宇變得自卑又敏感。
№6 秦司遙家——成熟教育理念的爸爸 & 快樂學習的高考生
秦司遙是劇中金和縣教育局秦局長(郭濤飾演)的女兒。最初,她在軍事化管理的金和縣一中上學。
一中王本中校長(王千源飾演)說,十七八歲的孩子不成熟,沒那麼多想法,嚴管就是厚愛。高壓下的教學理念,讓秦司遙不開心、不快樂。
轉學到走讀的金和縣第四中學後,史愛華校長(陳寶國飾演)講求學生自主性的教育理念,讓秦司遙變得開心快樂,喜愛學習。
按照常規,每個地區的一中一定是比四中排名靠前,擁有更好的教育資源和教學質量。對於這一點,作為教育局局長的爸爸不可能不清楚這點。
這是一個不唱高調給他人聽,真正做到尊重女兒個性,擁有成熟教育理念的明智父親。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女兒證明,高考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
飯桌上,秦司遙不以為然地說:沒錢的家庭應該想辦法掙錢,開個直播賣賣慘就行。
爸爸詫異於女兒的冷漠和優越感,拍桌子質問女兒的價值觀。 看到爸爸發火,秦司遙飯都不吃回到自己的房間。
對於這種情況,郭濤飾演的秦局長在劇里呈現出有的放矢的教育手段,這段父親對女兒的教導過程堪稱教科書級別。
他先是跟女兒道歉自己粗暴的態度,然後用女兒最感興趣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打開話題。
他引用小說中的一句話: 當你批評別人的時候,記住,並不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有和你一樣的條件。
不是用大道理說服式的教育,而是用女兒了解的東西作為切入點,不僅有說服力,而且讓女兒感受到爸爸平日對自己的了解和關注。
秦司遙反思自己,承認錯誤。同時希望爸爸有話可以好好說。 此時的秦爸爸,通過再次道歉,用自己的真誠,和女兒徹底和解,父女情深。
03
六個家庭,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教育模式,反映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和不足,一定會影響孩子的成長,並且會給他們帶來不可挽回的傷害。
在「高考」面前,不要求家長和子女之間一定要好馬配好鞍,也不要求最終一定要抵達羅馬。
最為重要的是,每一位直接或間接參與大考的人,要清晰「考試」面前自己要做的準備,明確自己肩負的責任。在「大考」面前,只要不負時光,皆為通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