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是金庸非常有名的武俠小說,後來也被翻拍成各種版本的影視劇。這主要講述在宋朝戰亂時期,眾多武俠人物之間的愛恨情仇。
以契丹人喬峰為主線,因父母在雁門關外被伏殺,自己被救下後,由少林玄苦大師傳授武功,後來在汪劍通死亡後成為新一任的丐幫幫主,卻因為契丹人的身份遭到全武林的猜忌,喬峰為了找出自己身世而引發出來的一系列故事。
然而大家是否想過一個問題,《天龍八部》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金庸先生為什麼要以此為名呢?
天龍八部,其實這個是佛教用語,主要用來劃分佛教體系的,指的是佛教的八位護法神明,分別是:諸天、龍、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
金庸先生借用佛教的「八大護法神明」來命名也是有其深意的,在八位護法神明中每個神明都有各自的鮮明特點。八大護法神明主要代表了《天龍八部》中的八個人物,分別對應:喬峰、段譽、虛竹、慕容復、鳩摩智、游坦之、丁春秋、段正淳。
特別是喬峰、段譽和虛竹這三大主要人物,金庸先生也是從佛教的角度來描述三個人物的命運走向,都以佛教的「普度眾生、悲天憫人」為核心,喬峰雖然知道自己是契丹人,但為了宋遼之間的和平,不惜威脅自己國家的皇帝,讓他發誓永不犯宋的承諾,而自己也因為謝罪自殺於雁門關。
所以,金庸用佛教的「八部」為名,不僅「天龍八部」這個書名來自於佛教,並且全文本身也處處透漏着佛教悲天憫人的情懷,深刻地揭示了「命運悲劇」的內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