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悅
醫院產科病房裡。
准媽媽甲:「你特着急把這個孩子生下來啊?」
准媽媽乙:「是。而且必須順產。因為只有順產,才能二十四小時出院,要是剖腹產的話,必須在醫院裏住夠三天。所以絕對不能剖。」
准媽媽甲:「那你不坐月子啦?」
准媽媽乙:「不坐!生完孩子在那躺一個月,那是沒事幹的女人才做的。」
准媽媽甲:「你可真厲害,你自己也太有主見了。」
准媽媽乙:「我大學畢業,從實習生開始做起,一路往上,一直做到公司CEO。我沒有一刻敢放鬆過,因為只要你一肯放鬆,別人就會替代你。就連結婚,我也只請了兩天假。後來我懷孕了,每周都會有人跑到董事長辦公室去問,她怎麼樣了,要不要請假呀。我就不信了。一邊拚命地鍛煉身體,一邊工作,我愣是堅持工作到了昨天。」
……
這是電視劇《親愛的生命》中的一段對話。
准媽媽乙,叫袁婭,是個典型的職場女強人。為了拼事業,直到四十歲才懷上第一胎,又為了保住自己的事業,一直工作到過了預產期才入院。
在得知順產可以更早出院之後,她堅持一定要順產,並且入院不到一天,就強烈要求管床醫生杜帝(宋茜飾)給她打催產針。
至於原因,就像袁婭在開頭對話中說的那樣,她不想失去自己的事業。
對於劇中的袁婭,我是發自內心的佩服與尊敬。倒不是我在刻意標榜、呼籲女性獨立,而是說在袁婭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個內心強大的女人的模樣。
兩難
作為一個40歲的高齡產婦,袁婭真的不想休息一下,讓自己喘口氣嗎?
不是不想,而是不敢。
就像劇中她說的那樣,一旦她離開她的崗位超過三天,就會有人取代她的位置。而走到今天,是她從大學畢業起,一刻都不敢停歇,拚命換來的。
一旦失去了這個位置,也就相當於失去了過去二十多年的青春。
人生能有幾個二十年,誰也不願意看到自己多年的努力付之東流。如果真的要因為生育而放棄事業,那她大可以不必緊繃著神經拼搏這麼多年。
可話又說回來,40歲的年齡已經屬於高齡產婦,如果她再不生育,可能這輩子都不會有自己的孩子了。
一邊是為人母的願望,一邊是拼殺多年的事業。
職場女性的辛酸與無奈,全在這兩難之中。因為在這兩難之中,還有很多隱藏在背後的東西。
一方面,為人母只是角色轉變的開始。孩子出生之後,夫妻雙方自然需要有人來承擔照顧、教育孩子,以及兼顧家庭的責任。
一旦涉及男女雙方有一人需要放棄事業,那麼在一些人的心中,女性必然會是首選。
就像劇中的李駿驍一樣,同為醫生,他希望女朋友杜帝放棄正在上升的事業,結婚生子照顧家庭,在杜帝表示並不想如此的時候,李駿驍惱羞成怒道:
「行了,你就別跟我爭了。事實就是女人,尤其是女醫生,是不可能做到工作與家庭兩全的。你只能選一個。你不要以為你把招娣的娣,改成皇帝的帝,你就是女皇了。就算你是女皇,你不也得生個兒子,拚命繼位嗎?」
這就是一種偏見,存在於一些人的心中。
另一方面,有些女性在選擇回歸家庭之後,又要面臨另一個問題——風險問題。
女性放棄事業,回歸家庭後,就等於交出了主動權與話語權。能否保持家庭地位的平等,完全取決於丈夫對妻子所付出的認可程度。
這也是為什麼有人會說,家庭主婦是一個「高危職業」的原因。
在近些年熱播的影視劇中,關於此事的證據數不勝數。比如《玫瑰之戰》中的幾個被出軌的妻子。比如《我們的婚姻》中被掃地出門的蔣靜。再比如《我的前半生》中被指責一無是處的羅子君等等。
事實就是,在一段婚姻關係中,誰掌握了經濟大權,誰就等於掌握了家庭中的主動權與話語權。而這也是一些女性不敢輕易放棄事業的原因之一。
對於這種兩難,袁婭心知肚明。
也因此,她才會拚命地鍛煉身體,希望能夠順產,然後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工作崗位中去。
對袁婭來說,她不想交出獲取幸福的主動權,更不想成為一個等待被別人賜福的女人。
選擇
我特別欣賞劇中袁婭的一句話:
「女人不是天生的,是被後天塑造的。」
這句話是袁婭說給同病房的另一個準媽媽陳萍(也就是開頭對話中的准媽媽甲)聽的。
在陳萍看來,女人擁有各種各樣的身份,被外界賦予了形形色色的樣子,唯獨沒有女人自身的樣子。就像劇中她說的那樣:
「女人一旦懷了孕,身體哪還是自己的了。妻子是女人的樣子,孕育容器是女人的樣子,媽媽是女人的樣子,婆婆是女人的樣子,誰在乎女人自己是什麼樣。」
因此,陳萍一直默默接受着婆婆安排的生活。
婆婆讓隱瞞曾經2次流產的病史,她就隱瞞;婆婆不讓給之前已經順利出生,卻夭折了孩子做檢查,她就不做;婆婆說這次一定要剖腹產,她就剖腹產。
對她來說,這都是女人為了所扮演的角色,應該付出的,逆來順受已經刻在了陳萍的基因里。
可實際上,女人不該只有一種價值。
做一位好母親,是女人的一種價值,也是偉大的。但這並不代表着女人選擇另一種生活,追求自己的夢想,通過實現夢想從而實現價值,就是錯的。
即便後者在一些人看來,是自私的,不是偉大的。
但對於只能活一次的人生而言,堅持自己的選擇,其本身就具有不可忽視,並且應該得到尊重的價值。
就像在劇中被多次提及的「萬嬰之母」林巧稚一樣。
她一生無子,將所有的熱情與愛都獻給了事業。成為了中國婦產科學的主要開拓者、奠基人之一,填補了多項中國婦產科醫學的空白。2009年,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2019年,被評選為最美奮鬥者。
她雖然沒當過母親,卻成全了成千上萬的母子。
我們不能說,她不是一位母親,就剝奪、否認她的人生價值。因為,任何人的價值,都是由自己書寫的,由自己創造的。
沒有一個人從生下來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被決定了命運。而每個人的命運,終究都要歸結為個人的選擇。
誰也沒有權利指責他人的選擇,我們能做的只有尊重,或是警醒自己。只要我們的選擇是遵心而選,那我們就是自己生活的贏家。
請記住:不要被別人輕易定義,也不要輕易地定義別人。
如果你正處於兩難的選擇之中
其實對於女人來說,絕大多數的難題都來源於三個方面:
- 外界的環境
- 家庭內部的矛盾
- 內心的掙扎
在這三個方面中,我認為最難以解決的,反倒是女性的內心。
有些問題如果有一個明確的對錯標準,那麼做出取捨並不困難。可很多時候,並不是這樣的。可能兩邊都是對的,可能兩樣東西也都想要。
就像劇中的袁婭一樣。她除了想要保住自己的事業以外,內心也早已渴望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孩子。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需要做出選擇,勢必是困難的。
而如果不想捨棄,又沒法折中,那麼換來的結局很可能是自身也無法接受的。
劇中的袁婭,為了儘可能減少損失,生下這個孩子,準備了多年。多年如一日的鍛煉,不斷地推遲要孩子的時間,甚至在懷孕了以後,也在工作崗位上堅持度過了四十周的孕期。
她只求快一些「卸貨」,然後生活回歸到往日。為此,她不惜私自注射了催產素,以致發生了意外。
幸好,結局不完美,但並不太壞。付出了切除子宮的代價,換來了母子平安。
同時,始終未露面的袁婭的老公,也在第一時間出場了。不僅表示了對袁婭的理解與關心,還表示願意為了支持袁婭的事業,放棄自己的追求:
「如果你覺得追求事業,是你最大的幸福,我也想過了,我願意在家帶孩子,哪怕就當個軟飯男。」
其實,女人在兩難的選擇中,忽略了一個問題。
之所以會出現兩難的情況,是因為把應該兩個人一同去面對的問題,全部擱置在了自己的身上。所以,難以選擇是必然的。
自然,我們應該承認,在現有的一些偏見的影響下,女人說服另一半來共同面對一些問題,是困難的。
但我們也要承認,這是解決兩難問題的最優之選。
我們與其把精力放在不知如何是好,兩頭都為難的掙扎之中,不如將精力放在溝通協調上。我們應該對自己曾經做出的選擇抱有一定的信心,因為當初兩個人能走到一起,也是經過慎重選擇的。
他值得你所愛,也就意味着溝通的結局未必會有你想的那麼壞。
當你真的去嘗試了之後,也許會發現,偏見不僅僅存在於一方,你同樣也在偏見的影響下,認為有些希望是渺茫的。而當正視偏見,打破偏見之後,所有的恐懼僅僅只是一種設想。
希望無所謂無,也無所謂有。嘗試了,努力了,去做了,才能看到。因為,你也是在某種偏見下,去看待這個世界的。哪怕這個偏見,是因某種偏見存在而產生的偏見,但偏見終歸是偏見。
卿心君悅,一位情感觀察者,Ta說書評人、影評人。用文字溫暖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