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劍》是由香港作家梁羽生所撰寫的武俠小說《七劍下天山》所改編而成的電影作品。影片由導演徐克執導,甄子丹、黎明、楊采妮、陸毅、孫紅雷、張靜初等演員聯袂主演,於2005年7月上映。
影片主要講述了1640年代,滿清雖已入關,但中原武林仍隱藏不少反抗力量,滿清親王哆格多頒佈「禁武令」,並派前朝降清高手風火連城剿殺各地違令武林人士,其中的重要目標便是位於西北邊陲的武庄。武庄表面上住了一批庄稼人,實則是反清組織天地會分舵人馬。路見不平的俠醫傅青主認為要解武庄之危,只有帶了兩位武庄青年武元英和韓志邦上天山求助。
天山萬里冰封,住了一位擅於鑄劍的世外高人晦明大師。晦明有四大弟子,其中包括大弟子楚昭南,倚仗師傅所傳的絕世寶劍,希望將來可在江湖上快意恩仇;二弟子楊雲驄,雖武功高強卻無意再涉足凡塵。當楊雲聰冒險在雪崩危機中救了遇險的武元英,其清凈的天山生活終於被打擾了。晦明大師答應襄助,盡遣四大弟子隨傅青主、武元英和韓志邦下山,並把畢生修為煉成的七把寶劍分贈七人,展開「七劍下天山」的武林傳奇。其中七劍分別為:莫問劍、由龍劍、青干劍、舍神劍、天瀑劍、日月劍、競星劍。
陸毅在片場做得最多的就是練劍並和所騎的馬培養感情,徐導特別注重演員和馬的關係,但他不會告訴大家怎麼去做,只要大家和馴馬師交流,然後再考很多問題 。
劉家良作為《七劍》的武術指導,不僅要為劇中人物設計打戲,還在劇中飾演七劍之一的莫問劍傅青主。雖然過足了癮,但也為打戲傷透腦筋,因為七把劍打起來都不同,七把劍七種打法。看上去好像並沒有什麼難的,但是要它變得忽左忽右卻很難 。
楚昭南一開始的人選是韓國演員宋承憲,影片開拍前宋承憲突然退出,甄子丹火線救場。後期配音需要有國語、粵語和韓語三個版本,甄子丹非常專業,三種語言的對白都由他本人親自完成 。
徐克告訴演員不要用好壞來理解人物,就是風火連城也有他動人的一面,他要求演員七把劍達到人劍合一的境界,用自己手中的劍來感悟持劍者的性格,這種將自己釋放的過程很過癮。有一段時間黎明把劍放在自己的枕頭底下,時時刻刻都不離開它,感覺就在潛移默化中進入他的思想 。
劇中,黎明與楊采妮有諸多對手戲。劇中的黎明教楊采妮練劍以及擺脫感情煩惱。劇外楊采妮說沒想到黎明武打身手嫻熟,教會她好多技巧,同時很紳士,她受傷的時候都立即得到黎明的護理 。
徐克為了拍《七劍下天山》,跑了四次新疆,前兩次是選外景地,接下來兩次是為拍攝作準備。
9月剛到新疆拍攝的時候,徐克嫌陸毅太白,讓他和一眾男群眾演員一起全身塗油站山頂曬太陽 。
因為陸毅在片中是「養馬」的,要在銀幕上體現馬術的精湛。偏偏劇組為他挑了一匹前任賽馬,性子十分剛烈。每次上馬都要三個馬師拽着馬頭、擋着馬腿,好不容易上了馬還下不來,只能一獃獃半天。問他幹嘛不換一匹好脾氣的馬,陸毅連連搖頭:「太乖的馬沒個性,就跟群眾演員一樣,太普通了。
《七劍》有東方電影發行,投資超一億四千萬港元。在2002年建組,而在2002年至2005年這三年之中,徐克沒再擔任過故事長片的導演。為配合片中多場大型動作及武打場面,全片動用超過500名臨時演員,300匹馬及打造過千件兵器。拍攝時徐克率領一眾演員、超過300人的拍攝隊伍前往位於海拔3000千米高、氣溫嚴寒及環境惡劣的天山作實景拍攝,另外大隊還在新疆、烏魯木齊、鄯善等地進行為期4個多月的拍攝工作 。
遠赴澳洲、日本、泰國及北京等地進行特技、剪接、音效等後期製作。特效方面,投資方請到曾經為《蝙蝠俠》和《十面埋伏》等片製作過視覺特效的澳洲特效師彼得·韋伯,《七劍》的視覺特效將主要應用於環境渲染和氣氛處理,徐克導演的「實況武俠」風格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後期動用《指環王》人馬,在澳大利亞由當初製作《指環王》的公司再把數碼轉換為膠片。擔綱《七劍》服裝造型的,是李安《卧虎藏龍》的服裝造型師黃嘉男。導演特別邀請日本配樂大師川井憲次為電影配樂 。
《七劍》的後期統籌由《功夫》和《十面埋伏》的剪輯師林安兒負責,影片初剪完成時長4個小時,但是發行方認為影片時間太長會影響院線排片,從而造成票房損失,徐克於是又重新剪輯了150分鐘和120分鐘兩個版本,相比之下,120分鐘的版本只是靠快節奏的武打戲製造高潮,缺乏人物的情感表現,於是投資方最終決定公映版本時間為150分鐘,而4個小時的導演剪輯版以DVD的形式發行。
電視劇版《七劍下天山》男主趙文卓是徐克推薦的人選,同時徐克也作為這部電視劇的作為藝術顧問,為影片進行了全新的創作,對故事以及人物的大膽改編,打破了以往人們頭腦里武俠劇的思想框框,打破了金庸定下的中國武俠世界的標準。
《七劍》表達的概念太多,有些粗糙的雜亂感,但這恰巧符合那個明清易代的西北邊陲的景象。之所以劇情上有些散亂,是因為電影具備了對抗、成長、感情、恩怨、計謀與打鬥等諸多要素,相比《七武士》和《指環王》等影片要複雜。武俠是中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現代人雖然不曾生活在江湖之上,但是對於江湖故事總會一種主動的比附。本片其實分出兩個江湖,七劍和天地會作為反抗清朝殘暴統治而抗爭是一,他們的信念來自於民間和原始正義;二是風火連城和他的僱傭軍,雖然徐克將十二門將卡通化野獸化處理,但是他代表了一種與執政當局妥協的力量,在他眼裡弱肉強食是鐵定的規則,他依然處於江湖和廟堂之間。
而所謂亂世,便是有今天沒明天。影片進一步闡述了亂世的人性,而且直接逼近內心。過往的武俠電影,正邪相對簡單,沒有本片的沉重和繁複。出場的角色眾多,十幾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魔需要面對,選擇自己的方向,本片已經沒有高大全的偶像人物,武功得來也不靠奇遇。人物關係錯綜複雜,尤其是恩怨與感情,牽涉到的人數量之多,人物各具特色很是難得。大俠們要吃飯穿衣,要有情愛,不再瀟洒,更接近世人。
也有人認為劇情讓人看得糊塗,在人物刻畫方面多下功夫,倒也能彌補一下不足。徐克曾說《七劍》重點是描寫人性,所以文戲比較多。只可惜他所謂的文戲大多數表現在各式各樣的戀情上,並沒有提升所謂「武」和「俠」的主題。韓志邦與武元英青梅竹馬,後來移情於劉郁芳;劉郁芳對楚昭南一見鍾情,於是拒絕與韓志邦野合;楚昭南則愛上了風火連城的女人綠珠;綠珠則與劉郁芳為爭奪楚昭南相互鬥氣;武元英也沒閑着,最後跟楊雲驄摟在了一起。完全搞不清楚他們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
總的來說,《七劍》中,眾多往事與近事,只是略加暗示或言語提及,而沒有全面鋪開。傳承的正義精神,值得再三品味。劇本相當的紮實,表現在電影上,便是跳躍和留白的大量使用。面面俱到的敘事,並不適應於徐克,徐克一生堅持革新電影表現手法,橫衝直撞地在前面,寂寞有時,誤解有時,成敗集於一身,所謂先行者,大都如此。
最後把七劍給大家展示一下:
1、甄子丹飾演的楚昭南及游龍劍
游龍劍:無堅不摧,一劍既出,眾劍稱臣,是最高攻擊的武器。晦明的劍越打越鋒利,直到找到玄鐵打出「游龍」這把天下最鋒利的寶劍。色澤金銅,有點紅紅的顏色。劍頭可能是軟的,會抖動。護手是球形,可以任意調換劍的方向,因此非常靈活。寶劍太鋒利有力了,因此它打斷別人的劍時,產生很大的震蕩,由護手內的小球旋轉化掉。劍會發聲,而且打得快時,聲隨劍走,聲音就是環繞立體聲的效果了。
劍技:劍打一柄劍時發出的聲音,能夠震斷旁邊另一把劍;拔劍—頻率可以把對方的劍震脫手。
2、黎明飾演的楊雲驄及青干劍
青干劍:奇鈍無比,非極鋒利,可抵擋天下最鋒利的武器,可克制「由龍」,是最高防守兵器。"青干"是晦明打的最後一把劍,劍以隕石煉成。劍身青銅感覺,表面不平,有顆粒感覺,可以折射光線。劍身有菱形反光鋼珠,揮耍時逞彩虹光暈。削鐵如泥,是克制"由龍"劍的兵器。
劍技:只要有一點光,「青干」會發光,光線四散中,看不清劍鋒在哪兒時,劍鋒已到。令人避無可避。
3、劉家良飾演的傅青主及莫問劍
莫問劍:劍身是烏黑的,長兼富彈性,變化無窮,招式變幻難測。心法重劍略,有劍氣,輕易不殺,使用者需智能與內涵。晦明為尋金石打劍,下山來到沙漠,看到一個人已經癲狂,擲劍而走,昏倒在地。這人就是傅青主。他是刑部劊子手,殺人無數。晦明撿起劍,只見劍身很長,上有很多血痕和缺口,戾氣很重。他拿這劍去找傅青主,看到傅青主倒在沙漠中,身上有官服,他救了傅青主,二人沒有講什麼話,晦明把劍修好,還給傅青主。
劍技:它的感覺是劍氣,劍風能傷人,如汽槍。空氣中有飛塵、有雨的話。
4、戴立吾飾演的辛龍子及競星劍
競星劍:短身,藏於衣服之內,在電光火石之間,出劍神速,迅雷不可目睹。是一把死亡拚命犧牲的劍。是晦明專門打給辛龍子的,設置流星是因為他沒有防守,必須有東西牽制住他。正常出劍時,劍尾流星可以幫到他,但狂性大發時,流星會打到他本人,藉此收他的鋒芒。武庄一戰,辛龍子打得最過分,自己不斷挨打。辛龍子很快學會躲,而且發現流星可以幫到自己,收劍時兩個流星可以絞住人的胳膊。劍為雙手劍,劍柄扎有鋼絲劍絮,絮尾有鐵珠。劍是用來攻襲防守,劍絮亦是用來攻擊和防守。「競星」劍可以放出去,再收回來。平時插在胸前。
劍技:追月,特色就是向著敵方的同一個目標,瘋狂進擊,攻擊距離越攻越近,直至對方無法招架『而來到只有肘位的距離時,一般的劍是退後再爭取劍長伸展的距離而進攻,但「追月」是利用肘位距離繼續追擊;流星,劍尖用彈打的方式,其速度快而所進擊位置出人意表'兩人對招,'流星"的招式是利用劍手的扭曲身形,用內力把劍尖彈向敵人身上的攻擊點,劍絮是用來封鎖對手的身體要害,以利進攻的招式。
5、周群達飾演的穆郎及日月劍
日月劍:兩把相連的子母劍,時而雙劍時而成一體,攻擊範圍可大可細。劍代表調協共存。是七劍中最亮的一把劍,並且會越打越明亮耀眼。劍是雙子劍,分長短兩把,主攻型。
劍技:進攻的形式是雙劍爭取接近敵人身體,子母雙劍持機交替或一齊出擊。用劍者的劍法幅度大而位置變化奇快,重心不斷轉移。
6、陸毅飾演的韓志邦及舍神劍
舍神劍:是一把開山辟石的大劍。使者攻勢力大無窮,鈍重有力。是一把求的劍,代表重生,純樸,恆心。這是晦明大師到天山的第一把劍,目的是開山劈石,重建新生。鑄打之時,由於材料有限,所以劍身粗獷帶野性,反映晦明初期不平伏的怨懣情緒。雖然此劍代表劍客的憤怒,但劍身卻含強烈生命力,無處不利,無處不堅。若要與後來晦明大師的「由龍」相比,兩把劍是兩個極端。雖然「由龍'銳利,如削」舍神「的劍身最厚地方,也要三劍才能了斷。
劍技:衝刺,威力驚人;鋸拖,切,拖,引,撩,洗,黏等技法。
7、楊采妮飾演的武元英天瀑劍
天瀑劍:一把雙頭劍,忽攻忽守,用劍者必須很專一,是一把表現「紀律」的劍。晦明大師居天山六年,以鑄劍修練心法,所鑄之劍過千,形形款款,變化無窮。只是每與「舍神」一比,形遜神衰,不足並列。一日晦明如常遠眺煙霞太虛,巒峰流雲,忽見白絮飛瀉,形似澗瀑,凝劃天際。晦明靈光頓閃,明白「舍神」乃俱野性未馴,神之執着,形之受限。晦明回山打破'舍神"的形式,將百劍溶化,打成"天瀑"。
劍技:式隨意變,始端隨意,陰陽互易,轉易顛倒,柄芒不分,忽攻忽守,前後左右,意到隨成。無招無式,水雲流澈,無為而為,形無虛實,勢無剛柔。來也去也,方便自如。非始非終,何必執着。
對於這部影片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