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晚間,央視一套先行播出扶貧劇《楓葉紅了》大結局,稍後接棒播出了電視劇《太行之脊》的第一集內容。因為當日只有一集播出,所以已經有觀眾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反映:看不夠!顯然,《太行之脊》是一部非常好看且優秀的抗日劇,一掃某些抗日神劇的糜爛氣質。這部《太行之脊》甚至於在很多方面,都是超過抗日經典劇《亮劍》的。
《太行之脊》首發劇情當中,以抗日戰爭初期的山西戰局和上海戰局作為敘事背景,重點放在了山西戰局方面,而背景烘托則放在了上海戰局的淞滬會戰上。顯然,這是一部宏大敘事和微小敘事巧妙結合的電視劇作品。《太行之脊》可以當電視劇看,從目前已經播出的內容來講,史料紮實,毫無疏漏,當抗日戰爭的歷史科教片看,也不為過。史料紮實,是《太行之脊》目前超越《亮劍》的重要層面之一。
在《太行之脊》當中,宏大敘事視角當中,不乏毛主席、周總理、彭老總、朱老總等等抗戰元老,國軍方面,蔣委員長、張治中、閻錫山等等也均亮相登場。我軍抗戰元老方面,保持着非常澎湃的革命樂觀主義,這種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直接運用到抗日作戰當中,可謂是非常振奮士氣。而對於國軍方面的展示,也並未流於表面,甚至於沒有故意抹黑誰。
已經播出的劇情當中,尤其是蔣委員長和張治中將軍對於上海戰局的談話,也可謂是明心見性。國軍方面殊死抗戰的決心,和即將面對的潰敗,都得以用談話的方式呈現。目前來看,在淞滬會戰的正面戰場上,國軍也是浴血奮戰的。電視劇《太行之脊》當中,更是告知觀眾,日寇在空軍戰鬥力上的強悍等等。
即使對於山西戰區總指揮閻錫山方面的呈現,也做到了力求剋制,尊重歷史。八路軍方面,雖然對閻錫山的作戰部署和對我軍摳摳縮縮的態度有所不滿,但依舊肯定了山西戰場的殘酷性和抗戰的艱苦卓絕。顯然,在這場抗日戰爭當中,站在一起的,都是自家人,大家同仇敵愾,英勇奮戰。不對國軍進行醜化,也是《太行之脊》的重要藝術造詣。
這部電視劇的微觀視角當中,則加入了諜戰和團營作戰的內容。已經播出的劇情當中,有大的宏觀層面上的偉人們的排兵布陣和對戰局的長遠預估,也有微觀層面上的諜戰和打掉日寇機場的團營作戰呈現。太原書店的諜戰劇情,可謂是宏大敘事當中非常見力道的微觀敘事,這個慢條斯理的敘事,看似微不足道,但後續劇情當中,一定會穿針引線,成就一些大事情。這正是編劇敘事技巧上的大能量。在宏觀和微觀敘事的有效結合上,這部《太行之脊》也堪稱經典。
而在局部作戰的呈現上,首集《太行之脊》便呈現了自己敘事上的技術性。這是和《亮劍》不相上下的。在電視劇《亮劍》當中,有李雲龍團攻打日寇高地的一個大的故事情節。李雲龍部隊可謂是打法明確,作戰非常有條理性。戰爭劇的好看之處,就在這種排兵布陣、微觀戰場的條理性。這種敘事能力,在《太行之脊》首集當中的打掉日寇機場的作戰當中,也有明確體現。這是自帶小規模作戰技術性的抗日劇敘事,不是某些抗日神劇的瞎打。
而對於日寇的展示,也是直面歷史真實的。宏觀層面上,非常肯定日寇的排兵布陣能力。更是以閻錫山之口,說出了山西戰局的緊迫和日寇的狡猾。微觀層面上,我軍作戰將領直接遭遇日寇小股部隊,雖然將這股部隊擊退,但我們將領絲毫沒有輕敵,而是分析了日寇部分失敗的原因,並且認為,我軍即將遭遇真正的對手了。對日寇作戰能力的高度肯定,正是對我們最終取得抗戰勝利的最大讚揚。
與此同時,不得不說,《太行之脊》當中,真正的精氣神,都來自我方偉人們的革命樂觀主義!這種革命的樂觀主義,貫穿整部電視劇的敘事基調當中。革命,意味着抗戰的艱巨,樂觀,則意味着敵後抗戰一定能夠取得勝利的信心。我軍最終英勇作戰、大浪淘沙,獲得了抗戰的勝利,憑藉的也是這種勇敢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抗戰題材的影視劇,不把這種精神放在首位,不足以呈現敵後戰場的氣勢。
比如,在《太行之脊》的首播劇情當中,我軍炸毀日寇二十多架飛機,蔣委員長獎勵兩萬大洋的橋段,就充滿着戲劇張力。蔣委員長這邊,憂心忡忡,把大洋從一萬提升為兩萬,可謂是內心戲份十足。毛主席這邊,談笑風生,調侃稱,蔣委員長這是沖喜呢。我軍這邊的革命樂觀主義,可謂是激情澎湃。這種革命樂觀主義的敘事法,體現到具體的抗戰題材的影視劇當中,再合適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