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背後的20個故事:一年的四行倉庫,留下了298封遺書

電視劇快訊 1182℃

《八佰》背後的20個故事:一年的四行倉庫,留下了298封遺書 - 陸劇吧


或許你也還曾記得,中學歷史課本上,在談及1937年的時候,有一個地名多次出現:


上海四行倉庫。


83年前,全面抗戰爆發,日軍入侵上海,淞滬會戰打響。


結果大家都知道,我們節節敗退。


但是戰役的最後,有一支軍隊卻奉命留守,這就是「四行倉庫八百壯士」。


這是一個「求死」的任務,可正是這群求死的同胞,成就了一座城市,乃至一個民族的精神。


83年後的今天,歷史與現實終於交匯。


當我看完《八佰》,走齣電影院的一剎那,內心翻湧一如江河奔騰:


我很慶幸,自己沒有錯過這段慷慨悲歌。


今天,耳朵想寫下《八佰》背後的20個故事,聊聊影片不為人知的台前幕後細節。


01

一封家書


「玉芝吾妻愛鑒:諸子長大成人,仍以當軍人,為國盡忠為宜,讓我子孫後代,再不受此屈辱。」


第一次看到預告片中這名戰士留下的家書,瞬間熱血,隨之淚崩。


看完電影之後才知道,這樣的人,原來不是一個,而是每一個。


四行倉庫保衛戰中,謝晉元組織官兵們寫下298封遺書。


這是很多人的第一封信,卻也是他們的遺書。


他們或為人夫,或為人父,或為人子。


有的甚至沒有留下名字,但是他們卻告訴世界:


「待我成塵時,你將見我微笑。」


02

一碗酒釀圓子


電影的開篇,是一位老奶奶的旁白。


四行倉庫保衛戰打響的時候,她還年幼,對戰爭的記憶,只是好喜歡吃那一年的酒釀圓子。


後來,在電影里,我們聽到一個小女孩,喊着吃酒釀圓子的聲音。


而隔着蘇州河的另一岸,戰火連天。


這個細節動人真實,也有些殘酷。


對於普通人來說,能吃到酒釀圓子的甜,是因為有人在拼盡全力去守護。


《八佰》背後的20個故事:一年的四行倉庫,留下了298封遺書 - 陸劇吧


03

一組數字


四行倉庫保衛戰的守軍有多少?


400多人。


為了迷惑敵軍,團附謝晉元對外宣稱800人。


可你不知道的是,謝晉元率領的第524團一營作為加強營,原本確實擁有近八百人的兵力,但是在之前的戰役中,全部犧牲。


此時已經是第五次補充兵員,很多戰士不過是二十歲上下的小夥子,壓根沒有多少作戰經驗。


而他們面對的敵人,不僅裝備精良,且窮凶極惡。


想起《悟空傳》里的一段話:


「大聖,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八佰」,不只是一組數字,更是一種民族精神。


《八佰》背後的20個故事:一年的四行倉庫,留下了298封遺書 - 陸劇吧


04

一匹白馬


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電影中,困在戰場里的那匹白馬,像極了守在四行倉庫的士兵。


從一開始的慌亂驚逃,到戰場上的無畏馳騁。


白馬的蛻變,也是戰火中人的歷練。


那才是這個民族浴火重生的希望——


生不畏死,悍不服輸的生命力。


《八佰》背後的20個故事:一年的四行倉庫,留下了298封遺書 - 陸劇吧


05

一群烏鴉


戰場上烏鴉隨處可見。


每一聲啼鳴,彷彿都在告訴我們,這不是人類該來的地方。


所以,在電影里我們才會聽到謝晉元的那句,「這裡是地獄」。


可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年輕的學生、街頭的混混、花季少女都可以義無反顧地衝進槍林彈雨之中。


沒有人不怕死,只是那些甘願赴死的人,都有自己必須要守護的東西。


06

一隻孔雀


賭場女老闆豢養的白色孔雀,在電影中驚鴻一瞥。


看似歌舞昇平的蘇州河南岸,其實並沒有表面上那般歲月靜好。


就像這隻孔雀,雖然不用面臨生死危機,但是失去了自由。


公共租界里的中國人,何嘗不是如此。


在自己的土地上,出入租界卻全憑外人決定,這是一個民族的痛。


這才有了八百壯士奮勇抗敵後,民族意識的喚醒:


教授、商人、戲子、記者、賭場老闆……為了支援抗戰,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


這不是別人的戰爭,而是所有中國人的戰爭。


要麼被奴役,要麼反抗。


《八佰》背後的20個故事:一年的四行倉庫,留下了298封遺書 - 陸劇吧



07

一個名字


趙子龍,這個英雄的名字,一直貫穿在電影之中。


歐豪飾演的端午,問李晨飾演的山東兵齊家銘:


「我們供的都是關二爺,為啥你這是趙子龍?」


李晨回答:


「關二爺那是兄弟義氣,趙子龍護着國呢!」


最後端午怒衝天檯面對敵人,他的形象在弟弟小湖北的「夢」中,與趙子龍單騎救主的形象重疊在了一起。


我終於明白,這個國家為什麼在經歷了那麼多磨難之後,依然屹立不倒:


因為在我們的民族之中,趙子龍這樣的人,一直在。


《八佰》背後的20個故事:一年的四行倉庫,留下了298封遺書 - 陸劇吧


08

一個稱呼


電影里有一個稱謂,很容易被我們忽略。


山東兵從一開始就喊端午「小孩兒」。


這裡包含着大哥對小老弟的關愛,但是在山東兵拿起皮影演起趙子龍,唱出那句「漢室中興待後生」的時候,我突然眼眶一熱。


抗戰中,有多少後生奔赴戰場啊。


如果和我們一樣,生活在和平年代,他們本該是父母心疼的孩子。


永遠別忘了,就是這樣一群又一群「小孩兒」們的前仆後繼,才有了今天的光明與和平。


09

一塊蛋糕


電影中,年紀最小的小湖北被「老兵」小七月,贈予過一塊蛋糕。


起初善良的他不願獨享,想分給七月,但是被七月以其年齡小需要長身體拒絕。


後來小七月在戰場中犧牲,他終於獨自吃下那塊蛋糕,狼吞虎咽。


那一刻,他從心底,已經長大。


戰火中,每一個人都被迫快速成長。


越是艱難的時候,越是要讓自己強大起來。


《八佰》背後的20個故事:一年的四行倉庫,留下了298封遺書 - 陸劇吧


10

一個人的七班


《八佰》中,有一場洗澡戲。


登記的士兵點名的時候,一整個七班,只有魏晨飾演的朱勝忠走進了洗澡間。


花名冊上的其他人,名字都已被紅筆划去。


這就是戰場的殘酷,誰都不知道下一秒,曾經朝夕相對的戰友,是否還能和你一起報到。


但只要有一個人在,軍魂就還在。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到如今我才讀懂了這句話的深意。


《八佰》背後的20個故事:一年的四行倉庫,留下了298封遺書 - 陸劇吧


11

一首歌


一河之隔的公共租界。


女歌手Eva,在窗前高歌一曲阿利亞比耶夫的《夜鶯》,讓北岸的士兵們一時魂牽夢繞。


Eva在影片中是中國和白俄羅斯混血,這首歌是俄國音樂家阿利比亞耶夫,在監獄裏寫給愛人的。


在戰爭的陰霾下,親人和愛人永遠是每個人身上的那根軟肋,同時也是每一個戰士心中最堅硬的鎧甲。


這世間所有的苦難,總要降臨,那麼就請遠離我們深愛的人吧。


12

謝,晉元


《八佰》中,謝晉元的一口廣普讓人印象深刻。


這個從小就學習優異的廣東孩子,剛剛20歲就在國立廣東大學投筆從戎,進入黃埔軍校。


謝晉元的長子謝繼民曾回憶,父親在和同僚談論抗戰時說過的一句話:


「我死也不相信,這麼大的中國會亡國。」


於是才有了那首:


「中國不會亡,中國不會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謝團長。」


「中國一定強,中國一定強,你看那八百壯士孤軍奮守東戰場。」


83年後的今天,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我們依然可以看到晉元路、晉元高級中學、晉元公園、晉元體育中心、晉元紀念廣場……


這一個個地名,就是後人在對他說:


謝,晉元!


《八佰》背後的20個故事:一年的四行倉庫,留下了298封遺書 - 陸劇吧


13

陳樹生的遺言


「八百壯士」死守四行倉庫,在敵軍高舉鋼板組成的「龜殼陣」面前,曾一時間陷入死局。


這時候,一位年輕的戰士身上捆滿手榴彈,縱身一躍。


臨死前他只給母親留下了一句遺言:


「捨生取義,兒所願也」


這位戰士名叫陳樹生,犧牲時年僅21歲。


他本是湖北利川人,因家鄉遭災,進城當小夥計,18歲時加入88軍。


直到今天,我們也沒能找到陳樹生的家人。


他這一生,也沒有一張照片留下。


《八佰》背後的20個故事:一年的四行倉庫,留下了298封遺書 - 陸劇吧


14

真正的演員


電影把我們帶回了1937年那個真實的戰場,這是400多名跟組演員,在開拍前用7個月的軍事訓練換來的。


近身爆破、高樓跳躍、寒冬入水……


曾經「八百壯士」的經歷,演員們也都要親身走上一遭。


看了《八佰》,你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演員。


《八佰》背後的20個故事:一年的四行倉庫,留下了298封遺書 - 陸劇吧


15

真實的戰場


1500名工作人員,499天籌備,230天拍攝時長,1∶1實景還原出1937年蘇州河北岸戰場原貌……


300多公斤煙油,5噸舊報紙,5萬個地面子彈……


這就是打造出《八佰》的劇組,向我們呈現出的最真實的戰場。


這是一群電影人的初心,也是一名中國人,對那段歷史最真誠的敬意。


《八佰》背後的20個故事:一年的四行倉庫,留下了298封遺書 - 陸劇吧


16

張譯的「哭」


端午發現張譯飾演的老算盤想要做逃兵,拿着槍威脅他不讓他走,但是老算盤不斷地哭訴。


一聲聲「我求求你」,磕了一個又一個響頭。


他有個未過門的媳婦,卻至今沒有見上一面,他好想好想活下去。因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


這是真哭,也是真磕。


連鏡頭後的導演都為之動容落淚。


張譯的演技,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是「不瘋魔,不成活」




17

歐豪的「病」


除了張譯,還有一個演員讓耳朵印象深刻。


那就是歐豪,從曝光的幕後花絮里,我了解到從進入劇組的那天起,歐豪就開始故意壓抑自己的情緒,甚至用不吃不睡,來「體驗」角色在戰爭中的狀態。


拍戲過程中,他摔倒過,受過傷,磕掉一塊肉。


沒有自己的鏡頭,他就獨自待着,也不和人交流,他想大家會覺得「這孩子咋了?」。


《八佰》背後的20個故事:一年的四行倉庫,留下了298封遺書 - 陸劇吧


他病了嗎?


看完電影我發現,他這份痴,讓他成為了觀眾最有代入感的角色。從他的視角,第一次直面戰爭,置身戰場渾身戰慄,感受到真實的恐懼感,卻最終成長為戰士。


18

電影龍標800號


《八佰》電影龍標:800號。


這個巧合,也許冥冥之中,是身為後來人向英雄最崇高的致敬。


19

愛哭的觀眾


走進電影院之前,我有預料《八佰》會很好看,但是我不知道它竟然如此好哭。


在我不止一次地擦拭眼角淚水之後,我終於明白:


《八佰》感動我的不止是電影的情節,更是融入中國人骨血里的那份血性,那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的真情流露。


20

一面牆壁


影片的結尾,定格在了一面布滿彈孔、傷痕纍纍的牆壁上。


那面牆曾經見證過「一個民族的新生」,如今它有了一個新的名字:


四行倉庫抗戰紀念館。


2015年08月13日,在淞滬會戰78周年紀念之際,作為上海唯一的戰爭遺址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落成開館。


那久攻不下的四行倉庫,那些在抗戰中悍不畏死的中國戰士和中國百姓,凝聚成了中國人最硬的骨氣。


《八佰》背後的20個故事:一年的四行倉庫,留下了298封遺書 - 陸劇吧


21


2020, 從疫情到洪水再到外界嘈雜的聲音,很多人都說中國太難了。


不僅要和疾病作鬥爭,國外還有一堆鬧心事找上門,經濟上打壓我們,合作上封鎖我們。


有人不禁要問,艱難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呀?


但是回望1937,回到那一年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其實我們已經有了答案。


沒有什麼可以摧毀一個不服輸的民族。


山河雖已無恙,吾輩更當自強。

標籤: 電視劇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