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始的滿屏熱搜,到現在的風平浪靜,高開低走的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為何越看越沒勁?
格十三說,這個節目開頭火爆的原因,主要是觀眾對節目的理念比較滿意。
比如:美麗、勇氣、自信、獨立、全力以赴等「實力向」的關鍵詞。
可是看到現在,這場秀也不過是把20+的女團變成30+的女團而已,換湯不換藥的依然是努力、打氣、淘汰、哭泣和復活的流程。
熟悉的套路和熟悉的配方,30+的女性依然要把自己打造成20+的樣子,用「青春和活力」來證明自己依然美麗。
直到看到李佟老師這堂五味俱全精彩絕倫的語文課,才忽然明白為何《乘風破浪的姐姐》越來越不香。
同樣是綜藝,同樣是互動,但是《叮咚上線老師好》這款節目明顯受眾面很小,話題度也不高,但是與《乘風破浪的姐姐》恰好相反的是,它越看越有味,越看越着迷。
尤其是李佟老師這堂「說學逗唱」精彩絕倫的語文課,強烈推薦給乘風破浪的伊能靜姐姐們。
為啥非要提起乘風破浪的伊能靜呢?這裡有一個小梗。
當年周杰倫作曲,伊能靜作詞的一首歌傳唱頗廣,這首歌的歌名叫做《念奴嬌》,曲風很好,但伊能靜親手寫的歌詞基本算是古詩詞的排列組合。
作為一名影視歌三棲明星,伊能靜在娛樂圈裡一向有「才女」人設,她也一直以自己的文學才華為傲。
那本記錄她與庾澄慶愛情的《生死遺言》曾一度讓她的「才女」人設走向巔峰。
但是,這首《念奴嬌》里,她卻犯了兩個非常明顯的錯誤。
一個是把「羽扇綸巾」里的「綸」字讀成了「倫」,另一個,是把「金步搖」拆開,寫成「金步緩搖」。
這兩處錯誤,一處是讀音錯誤,一處是知識錯誤。
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一首收錄在中學生語文課本里的詩詞,原文有: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除了收錄在課本之外,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也稱得上是蘇東坡的詩詞里的千古名句,非常經典。
比起讀音錯誤可以甩鍋助理,伊能靜歌詞里寫的「金步緩搖」所犯的知識性錯誤就更令人遺憾一些。
「步搖」是一種古代婦女的頭飾,金步搖,就是金制的步搖。
白居易《長恨歌》中的「雲鬢花顏金步搖」詩句,被伊能靜改成面目全非的「金步緩搖」明顯是沒有明白「步搖」是一種頭飾。
所以,「才女」人設真的是稍微弄不好可能就會是大型翻車現場。
在《叮咚上線!老師好》節目中,「跨界教學 多元文化」李佟老師的一堂課,就完美地把相聲藝術中的「說學逗唱」與傳統文化巧妙融合,一位「羽扇綸巾」的諸葛亮形象栩栩如生地站在了觀眾面前。
所以說,聽李佟老師講「羽扇綸巾」的諸葛亮,就想起了讀錯字的才女伊能靜,以及在乘風破浪舞台上爭奇鬥豔的姐姐們。
無論是《乘風破浪的姐姐》,還是《叮咚上線!老師好》,都只是一款綜藝節目。
但明顯,絕大多數年齡段的觀眾們,更喜歡的是蹦蹦跳跳有視覺享受的《乘風破浪》。
但如果被更多觀眾喜愛的這些明星們,能夠像《叮咚上線》中的李佟老師這樣,即使是「說學逗唱」,也能傳遞出更多的溫度、態度和深度,那麼也許一個人的藝術生命才可以更長久。
李佟用快板講漢字講名著,用京劇唱一出「空城計」,用妙趣橫生寓教於樂的方式,把我們的傳統文化在春風化雨中播散開來。
他不僅講《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他還把小說中的「空城計」的真實性生動細膩地分析給觀眾們聽。
他不僅講到「空城計」其實是羅貫中為表現諸葛亮足智多謀而把孫權的故事「移花接木」,還說到了正史中的張飛其實不僅模樣不醜,而且才華也不錯。
這樣的課堂,這樣的綜藝,既有趣又有料,在歡聲笑語中,把我們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一點一滴地融入孩子們和觀眾們心中。
回頭再看熱鬧非凡的《乘風破浪的姐姐》,就會覺得,我們的節目組和明星們,其實也可以再多一點文化底蘊,才可以多一份淡定和從容。
如果說我們真要定義不同年齡的美,真的不用只用「皮膚光潔」「能唱會跳」「媲美20歲」的這種單一方式。
記得曾經的央視著名主持人敬一丹說過一句話,她說:我30歲的時候覺得自己正當華年,現在我40歲了,我依然覺得自己正當華年。
四十歲的敬一丹,沒有刻意地去除皺紋,也沒有刻意地保持30歲的狀態,在她看來,40歲之所以依然正當華年,是因為歲月把它帶走的東西,以另一種方式還回來。
我們的審美,如果只膚淺地停留在外形上,那就是一種沒有溫度和沒有深度的文化。
我們只有讀了更多的書,走了更多的路,看了更大的世界,才會明白,任何階段的女性都可以美得從容而自信。
你健身可以美,你發胖了之後的怡然,其實也未嘗不美。
在乘風破浪的舞台上,52歲能唱能跳身手矯健的伊能靜是美,在直播間里,58歲的輕鬆恢諧娓娓道來的洪晃也是另一種美。
只有由內而外散發的美,才有最深遠持久的魅力。
所以,這堂李佟老師「說學逗唱」精彩絕倫的課,最該看的,是伊能靜和乘風破浪的姐姐們。
推薦娛樂圈的姐姐們,一起來看看《叮咚上線老師好》這款綜藝,是否可以讓我們的娛樂更有溫度,讓我們的明星更有態度,讓我們的文化更有深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