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白》: 教育不足以改變的人性, 一位老師的復仇

電視劇快訊 4988℃

《告白》是一部後勁很大的電影,看的時候起雞皮疙瘩,看完以後只想自閉。所有國家和地區都在倡導和諧的師生關係,關愛青少年心理健康,但是有的人性陰暗面只在最深的黑暗處蟄伏着,即便是學生也不例外。

《告白》: 教育不足以改變的人性, 一位老師的復仇 - 陸劇吧

當一個人感受不到愛,只覺得恨與黑暗,那麼剩下的,就只有復仇。 大多數的電影都喜歡設計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或者是施暴者的覺悟,亦或是受害者的寬容。但這是人性遠遠達不到的高度,也是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最難達成和解的原因。

《告白》: 教育不足以改變的人性, 一位老師的復仇 - 陸劇吧

《告白》中的女老師,從最開始就知道是誰害死了她的女兒,她就是帶着復仇的目的開始了自己的告白,也算是個人的獨白。電影場景中哄鬧的片段是所有學生都再熟悉不過的場景——老師在上面認真地講着事情,講着對學生有利的道理,但是老師難得的嚴肅卻只換來片刻的肅靜。

《告白》: 教育不足以改變的人性, 一位老師的復仇 - 陸劇吧

老師告訴班上的同學,自己的女兒去世了,教室里很快就與什麼都沒發生過般喧嘩。根本沒有人在聽老師講話,老師仍然在平靜地敘述着,她好像早就知道是這樣的場景,但她這次也不以為然了,因為早就已經習慣了。學生們冷漠的反應,不僅殘忍,而且直指人心。

松隆子飾演的森口老師在電影里可謂是氣場全開,讓人感受到十足的女王魅力。在相當一段時間裏,森口老師對學生告白的那些話在朋友圈和微博瘋狂流傳。

松隆子本來就是日本實力女星,這次在《告白》里的表現仍是讓觀眾和粉絲們驚喜。不論是台詞的表達還是表情的管理,松隆子幾乎做到了沒有瑕疵,她的告白可以說「直讓人內心深處感覺到顫抖」。

和原著小說一樣,《告白》的電影也是多人分段進行各自的告白。其實,往往這種第一人稱的小說和電影更難表達,但是一旦完美安排,會讓讀者和觀眾更有代入感。就像在電影里從老師和作惡學生的角度去分別剖析了每個人的生活,只印證了一句話: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

陰暗女表面卻是乖乖女,膽小懦弱的學生通過傷害別人來證明自己的勇敢,天才少年以踐踏別人的生命來嘲諷他人的渺小,媽寶男生更是一直被母親寵壞,完全沒有獨立的是非觀。

在所有作惡少年都藐視生命、踐踏尊嚴時,偏偏他們卻是最受保護的人。被父母保護、被學校保護、被社會保護,甚至被法律保護,因此他們有了肆無忌憚的「未成年人」特權。但是仔細想想,他們可只是初中生啊,本應只是在天真無邪的年紀。所以老師才會獨自走到這一步:自己復仇,懲罰這些害死自己女兒的兇手。

這樣題材的電影如果在國內,是永遠不會上映的。但是日本不僅拍了,還拍得很好,拍得引人深思,令人共鳴。年齡、性別、學歷......

無論什麼,都不是犯錯的借口,更不是作惡的理由。

如果有一天社會病態了,那麼一定是這個社會裡的人都出了問題,這些人是從什麼時候出問題的?—在未成年時,在學校里就已經垮掉了。所以,請不要為任何人,給任何的錯誤找借口。

《告白》的現實意義不言而喻,你看懂了嗎?

標籤: 電視劇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