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的內蘊與鏡頭語言、感情渲染都非常出色,可以看出,導演是枝裕和在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是帶着含蓄和內斂的。
電影是悲情的,換做是商業片導演,肯定會往死里煽情。但是枝裕和沒有這樣做,他很好的掌握了電影情感的尺度,讓你既不會抽離,也不會落淚,能夠以一種冷漠旁觀的心態看完整部電影。從這一點來說,電影摘得金棕櫚獎並不意外。
影片中的一家人,幾乎沒有任何的血緣關係。表面上,他們像「小姨」亞紀所說的那樣,是因為錢維繫着家庭關係。但現實是奶奶不想孤獨終老,所以收養了大治,大治偷竊的時候撿到了被父母忘在車裡的祥太,祥太又撿回了被家暴的玲玲。原有的家庭拋棄了他們,他們自己組成了一個真正互相依存的家庭。正如信代所說的那樣:我並不是誘拐,我把別人遺棄的東西撿回來…
電影也是諷刺的,明明做了好事又善良的小偷一家人要承擔「誘拐」的罪責,家暴孩子的父母變身成了愛孩子的好家長,ZF人員只知道對信代冷嘲熱諷,真正解決問題的,還是要靠底層百姓自己,顯然,這種情況哪兒都一樣。
影片最後信代毅然攬下了所有罪責,她沒有畏懼和退縮,因為在她的心中,愛得到了永存。ZF可以禁錮她的自由,奪走玲玲,但是,奪不走她心中的愛。因為有了愛,才能夠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