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連接俄羅斯和歐洲的「北溪1號」和「北溪2號」海底輸氣管道出現多處同時破損事故。相關國家普遍認為,這是一起人為的蓄意破壞事件。
相關國家指「北溪」管道泄漏屬人為破壞
就在歐洲多國民眾上街示威抗議能源危機、通貨膨脹,以及德國方面開始鬆動立場,有意恢復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的背景下,這次「北溪1號」和「北溪2號」3處海底輸氣管道同時發生破損泄漏事故就顯得非常蹊蹺和奇怪。
瑞典首相安德松第一時間表示,「這可能是一起破壞事件,政府非常重視這一事件」。丹麥首相弗雷澤里克森表示,根據綜合評估,「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並非「技術事故」而是「蓄意破壞」。丹麥能源署署長表示,天然氣管道出現類似的破損泄漏「極其罕見」。
波蘭總理也同樣認為,「北溪」管道數起泄漏事故「可能是因為人為破壞,或與烏克蘭局勢的下一步升級有關」。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指出,歐盟正就泄漏事故與丹麥當局聯繫,「現在最重要的是展開調查,查清事故原因」。她還說,任何對歐洲能源基礎設施的「蓄意破壞」都是「不可接受的」,歐盟將就此採取應對措施。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表示,初步報告指向「蓄意破壞」,若管道真的遭到破壞,「不符合各方利益」。
「北溪」海底輸氣管道破損有蹊蹺
對於西方直指事件是俄羅斯所為,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9月28日予以否認並表示,俄羅斯是管道的所有者,俄方將堅持申請參與事故調查。
佩斯科夫表示,有關「莫斯科是兩條管道事故的幕後黑手」的說法是愚蠢和荒謬的,目前莫斯科正在等待丹麥和瑞典的事故報告,因為這些國家擁有大量的監控設備。佩斯科夫強調,「北溪」管道出現緊急情況對俄羅斯來說也是一個嚴重問題,因為兩條管道中都充滿了天然氣,目前正在向外擴散,而燃料成本並不便宜,普京也計劃將此天然氣用於俄羅斯的內部平衡。
佩斯科夫同時表示,美國液化氣供應商對歐洲大陸的供應成倍增加,並已獲得巨額利潤,美國非常有興趣進一步獲得這些超額利潤,而俄羅斯則承擔了管道泄漏所造成的損失。俄聯邦委員會國際事務委員會第一副主席賈巴羅夫警告:如果美國參與其中,局勢將發生根本性變化。
更令人感到蹊蹺的是,德國權威的《明鏡周刊》近日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透露,早在幾周前,美國中央情報局就曾警告德國政府,「位於波羅的海的天然氣管道有可能遭到襲擊」。而事故發生後,波蘭前國防部長及前副外長莫名其妙地發送推文稱「感謝美國」,令人十分不解和疑惑。
直徑122公分的「北溪」海底輸氣管道,採用具有強大抗壓、防腐性能的鋅鋁合金不鏽鋼材料再加內外塗層製成,可在無維護、無檢修狀態下安全使用數十年甚至上百年。
「北溪1號」於2011年完工,「北溪2號」近幾年才剛剛鋪設,可以基本排除管道本身出現質量問題或老化現象的可能性。而這次「北溪」管道在三個不同的海底深處同時出現受損和泄漏,也可以排除潛水艇刮蹭、撞擊的意外事故可能。
另外,在「北溪1號」和「北溪2號」管道破損事故發生時,附近檢測到了2.3級地震,而2.3級地震的能量相當於42.5公斤TNT爆炸所釋放出的能量。這種震級如果是自然地震,由於存在震源深度和能量分散,一般不會對具有強度和韌性的海底管道產生任何影響,但如果是炸藥爆炸,所有能量施加於一個位置,就會產生一定的破壞力。
目前可能唯一能對此進行解釋的原因,就是某國利用深潛設備或潛水人員,在海底輸氣管道上放置爆炸物,人為造成管道破損甚至斷裂。現在問題的焦點是,到底誰是幕後黑手?究竟是哪個國家製造了這些人為事故?製造事故的國家可以從中獲得什麼好處和利益?
美國、烏克蘭或為幕後黑手?
首先,作為管道投資方、輸氣供應方以及巨額售氣資金的受益方,俄羅斯應該沒有任何理由做出破壞管道、自斷財路的事情。而接收天然氣的德國等23個歐洲國家,在目前能源危機出現、寒冬即將到來的嚴峻背景之下,也不可能做出這種「釜底抽薪」的自損、自殘行為。
一貫最反對「北溪」輸氣管道工程的國家,一是美國,二是烏克蘭。
美國之所以反對,首先是希望歐洲徹底擺脫對俄羅斯能源供應的依賴,切斷俄羅斯的巨額能源出口收入,再就是從中獲利,迫使歐洲大量採購美國的天然氣。美國每一艘運往歐洲的液化天然氣輪船,都可盈利幾千萬甚至上億美元。
烏克蘭方面也一直希望歐洲徹底阻斷俄羅斯的能源資金,並逼迫歐洲全力援助烏克蘭打贏俄烏戰爭。
由此看來,美國和烏克蘭就自然成為破壞「北溪」輸氣管道的最大嫌疑國家。如果歐洲方面最終對「北溪」管道遭破壞一事的調查結果含糊其辭或不了了之,就基本可以證實美國或者烏克蘭涉及、介入此事的微妙因素了。
無論如何,這次「北溪」海底管道多處同時受損事故,不僅使得目前的歐洲能源危機和俄烏戰況變得更加敏感微妙,也為歐美和歐烏關係平添一抹「陰謀論」的色彩。
(鳳凰衛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