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建設銀行召開2022年中期業績發佈會,建行行長張金良帶領副行長崔勇、紀志宏、張敏、李運,董秘胡昌苗,首席風險官程遠國出席發佈會,國有大行中期業績發佈會至此收官。
在總結建行上半年經營成績時,張金良表示,銀行業與宏觀經濟、實體經濟之間,有着血脈相連、共生共榮的密切關係。上半年,面對國內外超預期因素衝擊,建行積極服務和讓利實體經濟,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並實現了盈利保持平穩增長態勢。同時堅持審慎穩健經營,通過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加強精細化管理,信貸資產質量運行平穩有序。
「我們認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保持較強韌性。服務實體經濟,是銀行可持續增長的根本動力。支持實體經濟,就是支持銀行的未來。」張金良稱。
半年報數據顯示,2022年上半年建行盈利保持平穩態勢:集團實現營業收入近4360億元,同比增長4.72%;凈利潤1617億元,增速4.95%,與過去五年(2016-2021)複合增速5.51%基本相當;ROA為 1.01%,ROE為 12.59 %,保持可比同業領先水平。
縱觀工農中建四家國有大行上半年經營情況,在發揮大行「頭雁」作用,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助企紓困的同時,各家銀行經營亮點各有特色。就建行而言,上半年以下幾方面值得關註:
1、信貸投放創歷史新高,助力穩經濟大盤。上半年,建行人民幣貸款新增1.54萬億元,同比多增3642億元,人民幣債券投資新增8000億元,均創歷史新高。
2、信貸資產質量運行平穩,分類審慎,風險抵補能力較強。截至6月末,建行逾期90天以上貸款占不良的比例為44.89%,近年來該指標一直處在較低水平;撥備覆蓋率244.12%,四大行中位於第二,較年初上升4.16個百分點。
3、凈息差穩中有降,絕對水平位居四大行首位。今年上半年,建行凈息差2.09%,較去年同期下降0.04個百分點,符合行業整體趨勢,但絕對水平位列四大行第一。
支撐財務指標穩健增長的背後,離不開銀行對業務轉型的孜孜以求。對建行來說,近年來在主動謀變轉型發展的過程中「大動作」頻頻。從深化數字化能力建設,到探索平台化運營融入業務經營;從大力推進住房金融、普惠金融業務,到開拓綠色金融、大財富管理、鄉村振興場景,這些變革之舉被建行稱之為「新金融行動」的探索。
張金良表示,下一步建行將堅持高質量發展主線不動搖,推動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深化新金融行動,推動一二曲線相融並進。堅持夯基固本,提升客戶綜合服務能力,增強業務高質量發展動能,努力實現規模、效益、風險等主要指標均衡、協調、可持續。
加力支持穩經濟大盤,追求規模與質量持續平衡
上半年,為助力穩住經濟大盤,國有大行加大信貸投放、債券投資的力度可謂空前。以建行為例,上半年發放貸款和墊款、金融投資增幅分別高達8.38%、10.26%。
光大證券首席金融業分析師王一峰認為,年初以來,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居民端擴表意願不強,企業部門信用擴張高度依賴政策驅動,市場化私營部門資本開支意願不足,有效信貸需求不足。在此背景下,大型銀行扮演信貸投放的「頭雁」角色,「擴表」最明顯,截至二季度末,貸款增速為12.5%,較一季度末進一步提升0.6個百分點。
金融與實體經濟共生共榮,對銀行來說,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投放力度不能再是「壘大戶」,而是要注重提升與實體經濟轉型發展的需求結構相匹配,實現信貸投放量與質的「雙升」。
上半年,建行在穩住信用擴張總量的同時,也在謀求信貸結構調整的轉型,增強信貸投放的精準有效性,以適應實體經濟發展新趨勢,基建、製造業、普惠、綠色金融等是重點投放領域:
1、截至6月末,基礎設施貸款餘額5.4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4065.90億元,增幅8.02%,餘額在公司類貸款和墊款中的佔比為51.66%。
2、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8359.32億元,增速超24%。
3、普惠貸款餘額繼續保持同業第一,截至6月末,普惠金融貸款餘額2.14萬億元,比年初增加2671億元,貸款投放的序時進度過半;貸款客戶225萬戶,比年初增加超31萬戶,半年增量為近年來最大值。
4、綠色貸款餘額突破2萬億元,增速近23%。
5、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餘額1.17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加2,457.70億元,增幅26.66%。
對於實體經濟轉型與銀行信貸結構調整之間的關係,張金良在會上詳細闡述了他的看法。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經濟面臨增長放緩、通脹加劇、市場動蕩等挑戰。但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發展韌性持續增強,推動高質量發展具備諸多有利條件。經濟轉型升級催生增長新動能,數字化轉型、綠色發展及科技創新等領域期待更多金融支持,更蘊含著商業銀行的歷史性機遇。」張金良稱。
張金良進一步表示,服務好實體經濟是商業銀行的天職,也是實現自身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下一步,建行將着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平衡好規模與質量,推動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資產負債業務要量價平衡,積極滿足市場主體融資需求,持續優化負債經營策略和負債結構。中間業務要「挖潛增收」,在重點業務領域加快突破。發揮集團協同聯動效能,優化綜合營銷和利益分配機制。成本管控堅持勤儉辦行原則,切實提高投入產出效率。
把好資產質量關,厚植穩健審慎風險文化
上半年,在疫情衝擊和「三重壓力」疊加的複雜環境下,銀行業不良資產餘額進一步攀升。根據銀保監會公布的數據,二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3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416億元。其中,大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較上季末增加280億元,不良率環比下降0.01個百分點。
從建行半年末指標來看,信貸資產質量運行相對平穩。6月末,不良貸款餘額較上年末增加194.38億元,不良率較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至1.40%。
據張金良介紹,上半年,建行開展全面風險摸排,加強風險應對預案,持續強化房地產、地方隱性債務等風險管控,穩妥化解重點領域風險。不斷強化信貸資產質量管控,推進大額客戶分層分級貸後投後管理,推動統一信用風險監控。資產質量保持平穩,風險分類審慎紮實,逾期率低於不良率43個基點,逾期不良負剪刀差879億元,保持行業最好水平。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現金回收額和回收率保持領先。
今年以來,地產金融風險的暴露,也讓市場對於商業銀行涉房信貸資產質量的前景高度關注。發佈會現場,建行管理層直面這一熱點問題並作出詳細解釋。
程遠國表示,上半年末,建行房地產行業貸款雖然受一些房企風險暴露的影響,不良率有所上升,但涉及貸款金額相對較少,總體風險可控,依然在可比同業中保持最優水平,並且撥備充足。截至6月末,對公房地產貸款餘額7628億,不良率2.98%,較上年末上升了1.3個百分點,個人住房按揭貸款餘額6.48萬億,不良率0.25%,比上年末上升了0.05個百分點。
另據李運介紹,截至7月底,全行涉及停貸斷供輿情的個人按揭逾期貸款金額11.42億,佔全行全部按揭貸款餘額的0.018%,不良餘額5億元,佔全行全部按揭貸款餘額的0.0077%,總體來看,全行個人按揭貸款風險整體可控。
程遠國進一步解釋,近年來建行房地產行業資產質量一直保持相對穩定,這主要得益於以下三方面:
一是建行不斷優化信貸結構,房地產領域的投放較以往有所減少。
二是建行積極踐行住房租賃戰略。建行先於同業將更多的信貸資源投向了住房租賃領域,優化了對公房地產貸款的信貸結構。
三是持續優化客戶、區域和產品結構,資產抗風險能力較強。優質客戶佔比保持穩定,房地產開發貸款中優先支持類客戶餘額佔比超過57%。貸款支持項目主要集中在一二線城市,房地產開發貸款中一二線城市餘額佔比超過85%。主要支持住宅項目,房地產開發貸中住宅開發貸款的餘額佔比超過85%。
「可以說,我行信貸資產質量管控空間充足,有底氣、有能力應對各類風險挑戰,確保信貸資產質量保持平穩態勢,核心指標在合理區間運行。」 張金良稱,預計我行風險抵補水平持續充足,信貸成本保持基本穩定,確保有能力抵禦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
張金良稱,建行將統籌兼顧發展和安全,不斷強化風險合規管理。厚植「穩健、審慎、全面、主動」的風險文化,夯實業務經營、風險合規、審計「三道防線」。堅持「主動管控、加快處置、協調有序」的資產質量管控策略,確保資產質量核心指標處於合理區間。
凈息差四大行第一,探索新金融尋求一二曲線並進
凈息差作為保障銀行盈利的主要支撐力量,近年來受利率趨勢性下行等因素影響,面臨著持續收窄的壓力。二季度末,大型商業銀行凈息差1.94%,季度環比下降0.04個百分點。
不過,從同業可比角度看,建行上半年凈息差實現了國有四大行第一的市場位次,達到2.09%,降幅相對有限,較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均下降4個基點。
張金良解釋稱,今年以來,建行通過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加強綜合化和差異化定價管理,深化數字化經營拓展低成本資金,加強利率風險管理等舉措對沖部分外部經營環境變化對我行的負面影響,在可比同業中仍然處於較優的水平。
「預計下半年貸款收益率還有一定的下行空間,我行將主動採取措施對沖對凈息差的負面影響,有信心保持凈息差在可比同業中的領先優勢。」張金良稱,資產端努力向結構調整要效益,產品結構和期限結構上還有比較大的優化空間。負債端把流量經營作為重中之重,運用數字化的理念和方法,加大中小客戶和長尾客群的拓展,提高支付結算、代發工資、代收代繳費用等基礎金融產品的覆蓋度等。在減費讓利的大環境下,把負債成本降下來,才更有利於支持實體經濟。
為彌補凈息差下行對盈利能力造成的擠壓,近年來各家銀行都在加大業務轉型的布局力度,其中又以財富管理業務作為轉型的重中之重。對建行來說,已明確將大財富管理列入全行「十四五」規劃戰略重點,在減費讓利導致銀行業傳統中收業務增長乏力的背景下,財富管理業務正成為中收業務增長的重要引擎。
過去幾年,建行大財富管理業務已成為全行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增長的重要引擎。2018年至2021年,財富管理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年複合增速近14%,是集團中收增速的2倍。此外,以個人全量資金為核心的管理體系會形成更多低成本活期存款沉澱,也利於降低負債成本,穩定凈息差。
建行所稱的「新金融行動」,包羅了多種新業務領域的探索,大財富管理只是其中之一,按照張金良所說,目的是「推動一二曲線相融並進」。
在普惠金融領域,建行憑藉著金融科技的「加持」在國有大行中率先發力普惠金融,普惠貸款餘額已超2.1萬億元,在全市場佔比近10%,成為普惠信貸規模最大的銀行。
另據張敏介紹,建行以數據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科技為核心生產工具,以平台生態為主要生產方式的發展格局。通過「建生態、搭場景、擴用戶」連接G、B、C三端,構建數字化經營生態。例如,C端以手機銀行金融服務與「建行生活」非金融生態深度融合的線上經營平台為核心,以區域特色化場景為補充,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數字化生態體系。
至6月末,建行零售業務客戶新增的32%是依靠線上渠道;手機銀行用戶數持續保持同業領先,線上賬務性交易佔全渠道的97.57%。
張金良表示,下一步,建行將深化新金融行動,將平台思維有機融入業務經營,推動新金融質效不斷提升。例如,普惠金融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加快推進客戶綜合化服務;金融科技強化驅動引領作用,做好企業級業務需求統籌,推進數據整合、共享與運用。綠色金融持續提升資產佔比,創新拓展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大財富管理持續推進存款與全量資金協同增長,大力開展「財富季」系列活動,打造重點區域財富管理標杆等。
管理層表態:有信心保持未來業績穩定增長
縱觀建行上半年的盈利來源,呈現出利息凈收入平穩增長、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總體穩健、非息收入受金融市場波動出現同比下降、經營費用略有增長等特點。
對於下半年的盈利前景預測,張金良表示,從收入端看,建行資本充足率較高,能夠支持資產規模持續增長,對沖凈息差下行影響,而且資產負債結構還有進一步優化空間。隨着疫情影響消退,居民消費改善,加之大財富戰略持續推進,中間業務收入增長動能在不斷積蓄。
從支出端看,建行的成本收入比居於同業優勢地位。未來將進一步提升市場營銷和戰略投入力度,創造更大的產出回報。信貸成本是銀行經營的最大成本,建行將始終堅持實質風險判斷,資產風險分類嚴格,不良逾期剪刀差持續為負,撥備覆蓋率水平較高,風險抵禦能力一直處於較優水平。
「雖然當前疫情和經濟仍存在不確定性,但我們有信心保持未來業績穩定增長。」張金良稱,自上市以來,建行為廣大股東創造了可觀的現金回報,已累計分紅超過一萬億元。近年來,建行現金股息總額占歸屬於本行股東凈利潤比例保持在30%的水平,目前建行暫無調整分紅比例的計劃。未來將持續提升精細化管理效能,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致力於為投資者提供長期、穩定的回報,這也是銀行股投資的核心優勢。
責編:戰術恆
校對: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