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演員,是練出來,教出來的

電影快訊 1278℃

昨晚,有一檔國綜開播。

目測將在接下來的幾周頻繁登頂熱搜。

第一時間,香玉來跟大家嘮嘮——

《演員請就位》

好演員,是練出來,教出來的 - 陸劇吧

這是騰訊視頻新出的一檔真人秀節目。

雖說標題裡帶了「演員」二字,但其側重的定位,卻是在「導演選角」。

四位皆是知名導演:

陳凱歌、李少紅、趙薇、郭敬明。

好演員,是練出來,教出來的 - 陸劇吧

四位代表,四種風格。

陳凱歌,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創下過巔峰輝煌,也遭遇過輿論質疑。

李少紅,女性導演代表人物,80年代北京電影製片廠打磨出來的科班導演,能夠輕鬆駕馭多種題材。

趙薇,演員轉行導演代表人物,《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打開了內地青春片拍攝熱潮。

郭敬明,作家轉行導演代表人物,近年來將自己的多部小說作品影視化,斬獲高票房的同時也頗受爭議。

經典與新銳,前輩與新人,男性與女性,商業與文藝。

多維度,多層次。

光是他們在觀點上的碰撞,就相當有看頭。

為什麼要請導演帶隊?

因為導演看演員,更准

「調教演員」是每一位導演的必修課。

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的情況:

同一名演員,交到不同的導演手裡,會呈現出完全不一樣的狀態。

甚至更極端些的。

在一個導演手裡是「戲精」,換到另一個導演手裡卻成了「面癱」。

其中的差距,有時候不全是演員的鍋,而是導演功力的直觀表現。

批評一個人演得不好,是很容易的;

但要指點出正確的表演路徑,引導他/她呈現出「對的狀態」,卻非常難。

這裡就不得不說說陳凱歌了,出了名的會講戲

有多厲害呢?

第一期中有個段落非常精彩。

陳若軒和明道二人試戲,演《破冰行動》里的片段。

加急排練後上台,現場表演,一氣呵成。

好演員,是練出來,教出來的 - 陸劇吧

兩人的表現都還不錯。

趙薇點評「情緒飽滿」,郭敬明點評「些許過火」,兩人還就「舞台表演」和「鏡頭表演」產生了些許爭執。

輪到陳凱歌了。

他沒有直接點評,而是上台開始講戲。

「這場戲其實很明確,兩個兒子,兩個父親,一命換一命,敢不敢。」

「若軒,對方手裡是你的父親,但我從你的眼睛裏,感覺不到對方是你的父親。」

講完後,陳凱歌把台詞又梳理了一遍,讓兩人回到場景,重新進行演繹。

第二遍的效果完全不一樣。

可以說,好了太多太多。

後台其他選手都驚呼:「這就是一個導演的功力。」

陳凱歌說:

「葛優老說一句話:你這麼演,我接不住。」

演戲,演的其實是個人物關係。

人物關係建立起來了,附加之上的情緒和情感自然也就真了,也就能讓觀眾相信了。

這就是表演的藝術。

《演員請就位》的演員里有不少新人,即便有些戲齡長的演員也多是因為出道早,都還是「渴望導演給機會」的青年演員。

有評論說,這導致節目的話題和噱頭不夠。

或許確實有一定犧牲。

但另一方面,也因為他們都還是青年演員,學習能力和可雕塑性都很強

整檔節目下來,可以明顯看到他們的成長和進步。

演員于小彤(新版《紅樓夢》里的年輕賈寶玉扮演者)也說:

「花多少錢都請不來四位老師給你上一堂表演課。」

所以來這兒,贏不贏其實沒那麼重要,哪怕只是演一場戲也將受益匪淺。

在分組時,按流程,每位導演都需要說點什麼吸引演員。

常規的,比如像李少紅導演說的,之後能在她的作品中獲得角色。

很實在的一個承諾。

而陳凱歌則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我能提供的很有限,就是讓他體驗一下,什麼是真正的好演員。有效期是一輩子。

語畢,全場鼓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話,是講到了所有演員心窩子里去了。

看到這裡,大家或許也發現了,陳凱歌是個很會講話的人。

這裡的「會講話」,不是油嘴滑舌,或滴水不漏。

而是有種真摯的暖心。

之前,香玉受節目組邀請探班《演員請就位》,並對陳凱歌進行專訪。

候場時工作人員就向我「安利」,說大家都現場被凱歌導演圈粉

見了面,我懂了。

他實在太平易近人了,不露鋒芒,沒有架子,甚至讓你感覺不到距離感,像嘮家常一般地跟你聊天。

說話慢條斯理,但邏輯嚴謹。

內容很豐富,時不時引經據典,娓娓道來。

香玉問他,為何會來參加《演員請就位》這檔節目。

他的回答挺讓人感動:

「我見過挺多年輕演員,我呢,其實挺心疼他們。他們好多人並不懂表演是怎麼回事,真的就是盲目摸索。他們都有一顆愛表演的心,只是不得其門。而在這個平台上,我能夠給他們分享一些經驗,告訴他們怎樣才算是站在門內,不能演了幾年戲都還在門外轉悠。怎樣將真情和技巧相乘,是相乘,而不是相加。這是屬於我可以做到的,也是我的專業範疇,絕不敷衍了事。」

這番話,在節目中都已經得到了真實體現。

他近乎手把手地帶領演員們探尋表演的門道,事無巨細地進行講解。

「我真心覺得,電影是導演的藝術,對電影想表達什麼,如何表達,是都在導演心裏的。於我自己而言,不希望演員們去猜導演到底要什麼,而是把內心想的告訴大家。」

導演和演員心思交融,自然也就能合作無間。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演員們都喜歡與他合作。

陳凱歌自己也說:

「我真心摯愛跟我合作的演員。哪怕他演的是一個特別小的角色,我都跟擔任主要角色的演員一樣看待。進我的電影,我就一定尊重,不管你是大是小,有不有名。」

他珍惜人才,心疼晚輩。

對年輕演員也不帶偏見。

不可否認,對於很多年輕演員,尤其是「流量明星」、「小鮮肉」一類標籤人物,觀眾們頗有微詞。

對此,陳凱歌導演態度反而比較平和。

「前兩年怒斥小鮮肉的時候,我就說過,年輕演員還是應該多多鼓勵。在我的劇組裡,我沒見過真有哪個小鮮肉耍大牌的,都挺認真。他們覺得這事兒有意義,有價值,自然會拿出認真態度;而如果人家跑你那兒光衝著賺錢來了,結果也可想而知。」

「角」這個字,按陳凱歌的話說:

「你是角色,不是角兒」

很多演員一出道,就把自己定義為明星,始終端着身份,摘不掉偶像包袱,演什麼都是自己。

而陳凱歌做的,就是讓這些演員摘掉自己的身份,真正投入角色中去。

所以才會一遍遍強調,「在戲裏,你是誰?」

很多演員,不是真的不會演戲,而是不得其門。

白白辜負了一顆愛表演的心,着實可惜。

演員這個職業,說實話,不輕鬆。

身處名利場,在享受榮光與鮮亮的同時,也或多或少會受其所累。

有太多旁雜的因素會讓觀眾們戴上有色眼鏡,干擾其評判。

就說外貌這一最直觀的。

長得漂亮/帥氣,會被指認為花瓶、沒演技,靠臉吃飯;

長得不夠漂亮/帥氣,又會遭受各種人身攻擊甚至侮辱。

鄂靖文,《新喜劇之王》的女主,在片中的表演其實相當紮實。

但輿論口中,她的標籤卻是「最丑星女郎」,用在她身上的詞也都是什麼「逆襲」「翻身」「走運」。

她也來參加了《演員請就位》,試完戲,笑着說了段特心酸的話:

除了面對外界的指指點點,演員更難面對的,是自己。

演戲,是需要大量自我消耗的。

尤其是演些生離死別、情感極致的戲,你得把自己沉浸到那裏面去了,甚至真成了那個角色,才能感染到觀眾。

角色和故事是假的,但情感是真的。

因為真的,所以感人;

也因為真的,所以痛苦。

現實中有太多為戲瘋魔,甚至陷入抑鬱的例子了。

李少紅說,當年周迅演《戀愛寶貝》,足足兩年都沒從角色里走出來。

陳凱歌也對香玉講:

「那些了不起的演員,為了一個角色下了多大的功夫,做了多少細緻的工作,我們是不知道的。」

觀眾只看到了結果。

比如他拍《妖貓傳》,有場戲,是白居易站在雪地里。

戲裏,不過幾秒鐘的鏡頭,觀眾只覺得美。

但在戲外,是黃軒只披了件薄衫,在雪地里站了足足45分鐘,鬚髮皆白。

這些,我們都看不到。

其實不僅僅是演員,大眾對於整個影視行業背後的實際操作邏輯、導演在台前幕後承擔了什麼樣的功能,每一部作品,每一個角色如何塑造的,都並不清楚。

影視作品密集地鑲嵌在現代人的生活之中,但很多人並不真正知道,自己到底在看什麼。

也因此,《演員請就位》這一類的節目具有存在價值。

它拉近了綜藝與影視之間的距離。

就拿其形式來說,相當新穎

舞台會被布置成一個完整的戲劇場景,演員需要在其中一氣呵成地完成指定表演。

在極狹窄的空間內,呈現下雨、打雷、下雪、地震、放禮花等等各種特效。

但它又與話劇等舞台藝術不同。

置景內會有四五個機位在同時進行拍攝,實時進行景別的切換和剪輯。

舞台上方的大熒幕就相當於是監視器,所有的表演細節都會毫無保留地放大到導演和觀眾面前。

極具電影質感。

而所有這些呈現出的,其實就是一個影視化劇組的拍戲全過程。

節目相當於是把觀眾,直接拉到了片場。

這在以往任何一檔綜藝節目中,都是不曾有過的。

你可以看到在喊action的前一秒,演員還在緊鑼密鼓地練走位、背台詞,導演還在臨時做修正,道具組跑來跑去調整細節。

包括「演員請就位」這個節目名稱,其實就是影視拍攝現場非常常規的一句口令。

這句話下達之後,所有演員包括人員都要有預備狀態,預備把好的內容呈現出來。

藉此,節目正是通過導演視角這一創新角度,讓觀眾能夠真正走進演員、導演以及整個影視行業內部,了解所謂的拍攝、作品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能夠稍稍學會點看戲的門道,能夠辨別作品高低好壞,而不是只會傻愣愣地看顏值、眼淚和嗓門。

好的影視作品,需要好的觀眾來支持。

導演需要磨練,演員需要栽培,觀眾也需要熏陶和培養。

這一切,其實都相輔相成。

觀眾能遇到一部好電影,是一件幸事。

而演員能遇到一位好導演,更是一生之幸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