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關注偷窺? 也太小看這部電影節最佳了!

電影快訊 1654℃
只關注偷窺? 也太小看這部電影節最佳了! - 陸劇吧只關注偷窺? 也太小看這部電影節最佳了! - 陸劇吧

最恐怖的不是血腥的驚悚片,而是明明播放着午後陽光卻讓你感到汗毛豎立的劇情。

「最後一排是最好的位置,因為你能看到所有人,但所有人卻看不到你。」

天才與變態,往往只在一線之間。當天才的慾望得以釋放,便只能眼睜睜的看着自己一步步墜入深淵,直至毀滅:《登堂入室》

只關注偷窺? 也太小看這部電影節最佳了! - 陸劇吧

嚴格來說,這是一部講偷窺的片子,節奏從容,卻讓人看得步步驚心。

入圍多個電影節,獲獎4次,提名9次。實力幫助法國編導弗朗索瓦·歐容拿下了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最佳編劇和金貝殼獎。

只關注偷窺? 也太小看這部電影節最佳了! - 陸劇吧

影片一共105分鐘,但差不多每一分鐘都在變奏。

從gay片視角到挖掘出戀母情節,到師生情,再到婚外情……

妥妥的,歐容元素全部湊齊。

片中,每一個人看上去都那麼平實,但每一個人內心深處又都波濤洶湧。平靜的表象背後是一個個或失望或哀傷或無奈或悲傷的故事。

故事由某高校文學老師吉爾曼(下圖右一)給學生布置的一篇周記引發。

在眾多乏味的作業中吉爾曼意外發現16歲少年克勞德(恩斯特·吳默埃 Ernst Umhauer 飾)的文章異常精彩。

在文章中,他與妻子發現了克勞德偷窺者的身份。

克勞德(下圖後排)是一個安靜的觀察者,習慣坐在教室的最後一排。他的作業中講述他是如何潛入同學家中、一步步深入同學家的各個房間,甚至目擊同學父母的性生活...

原來克勞德愛上了同學拉斐爾的母親,於是以為拉斐爾補習為由,堂而皇之的進入拉斐爾的家庭,暗中窺探這個「中層階級」的家庭生活,想方設法與拉斐爾的母親(下圖左一)在一起。

光是想想就感到脊背發涼,可誰知道吉爾曼居然被克勞德才華橫溢的字裡行間深深吸引,點燃了他熄滅已久的文學激情,甚至決定親自指導克勞徳,繼續慫恿克勞德的行為……

身為老師的吉爾曼不惜一切代價,幫助克勞德持續他的偷窺創作,為了讓克勞德繼續在拉斐爾一家取材而偷數學試卷。

其實通過電影我們不難發現,一開始吉爾曼老師確實是出於幫助克勞德更好的完成創作。

然而,隨着創作的深入,老師在不知不覺中沉迷於克勞德的「偷窺」情節當中,從一開始的窺視者姿態到後面與克勞德一起堂而皇之的「登堂入室」。隨着事態的失控,老師最終失去了自己的工作,與妻子分道揚鑣……

你以為這就是全片結局??

這部劇讓人不寒而慄的真相,才剛剛開始!

我們16歲的主人公克勞德,看似是被老師掌控的小可憐,但如果你稍微留心整部劇情,會發現他才是精心策劃並摧毀老師整個人生的幕後黑手。

克勞德,一個具備非凡洞察力與心思縝密度的少年,一個高智商「偷窺」狂。而克勞德此番真正「偷窺」的對象,其實是自己的老師——吉爾曼。

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克勞德想要進入吉爾曼的生活,並且與吉爾曼永遠分享自己的創作,永遠惺惺相惜。

但過程存在障礙:1,吉爾曼先生始終是自己的老師,高高在上;2,吉爾曼先生有妻子

在與老師吉爾曼交談的隻言片語中,克勞德了解到他的生活狀態:妻子無法生育孩子,輕視妻子的藝術工作,熱愛文學但自覺無天賦……

為了掃除這兩個障礙,一個完美的計劃由此誕生!

他虛構了一次 「偷窺」創作,他非常清楚,在文學創作中屢屢失意的老師,一定會被自己的作業所吸引。

後來,在與老師分享「偷窺」果實的過程中,又故意誤導老師,讓他犯錯,從而丟掉工作。吉爾曼失去老師的身份,他們平等了。

而克勞德創作的「偷窺」內容,看似是同學拉斐爾一家及其混亂的生活情境,實際上全部是有針對吉爾曼與妻子的矛盾點所設置,最終成功導致吉爾曼與妻子的分開。

吾愛吾師,所以棲之。他得到了最好的法語老師吉爾曼先生。

影片的結尾讓人印象深刻:蒼老而憔悴的吉爾曼老師孤獨地坐在長椅上,一如既往洋溢青春色彩的克勞德依然帶着那抹意味不明的淡淡微笑坐在他的身旁:

「我們總有辦法進入到別人的生活中,你會幫助我對嗎?」

兩人相視而笑,克勞德自信滿滿,吉爾曼則顯得慘然卑微。鏡頭拉遠,各家各戶的不同畫面呈現在觀者眼中,接下來哪家是他們登堂入室的對象呢?或許是每一個正窺視着的我們自己?

全片的畫面色彩與氣氛渲染,色彩上其實完全沒有一般懸疑電影的厚重陰鬱感,相反視覺效果上還是偏暖色系與清新感。但在觀影的過程中卻不由得從腳底生出一股寒意。

影片中,男主滿是邪氣的眼神讓人不寒而慄。而在生活不遠處,也有一雙雙偷窺着的眼睛,這其中包括了我們自己。

我們偷窺着別人的生活,同時也偷窺着自己。

這便是生活。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