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國漫的崛起?

電影快訊 1015℃

今年的電影暑期檔無疑屬於火遍全國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簡稱《哪吒》),其奇蹟般的 49 億元票房,將中國動畫電影的「天花板」提升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高度。近期上映的動畫電影《羅小黑戰記》同樣憑藉極佳的口碑引起了廣泛關注,再加上年初的黑馬作品《白蛇:緣起》,2019 年中國動畫電影的非凡表現,再次引發了國漫是否已經「崛起」的討論。

如何看待國漫的崛起? - 陸劇吧

有聲音認為「崛起」之說忽略了此前中國動畫學派曾經的輝煌,當下的繁榮至多只是「復興」。然而,對照以「上美廠」為標誌的國有和計劃生產模式,電影產業化改革至今中國動畫的發展,或可視為一場脫胎換骨、成就卓著的深刻變革。《哪吒》的爆發看似「突如其來」,其實卻是長期鋪墊之後的「水到渠成」,當中折射出來的是中國動畫近二十年來取得的巨大進步:

僅從產量與體量來看,中國動畫產業已位居世界前列。2014-2018 年,中國年均上映國產動畫電影達 34 部,而 2019 年至今已有 32 部上映,其中《哪吒》已取得打破全球單一市場動畫電影票房紀錄的驚人成就。而數據亦顯示,2018 年中國動漫產業總產值已突破 1500 億元。中國早已成為動畫生產的大國,並正向動畫生產強國邁進。

中國動畫產業的轉型升級正在展現成效。在國家文化戰略層面,2004 年開始的國家產業扶持政策為動畫發展提供了強勁助力,近年來中國動畫逐漸告別補貼時代的粗放增長模式,開始向追求質量與效益的模式轉型。在產業內部,以 2015 年光線傳媒成立彩條屋影業為標誌,各大電影公司紛紛在動畫領域謀篇布局、精耕細作,貫穿動漫、影視、遊戲、衍生品、授權、實景娛樂的動畫全產業鏈開始逐漸搭建起來。事實上《哪吒》正是彩條屋成立後重點孵化的影片之一,其成功本身便是產業轉型升級的直接成果。

中國動畫產品的類型日益豐富,動畫文化不斷突破圈層獲得更大市場空間。雖然定位相對低幼的《熊出沒》系列仍然在國產動畫票房 TOP10 中佔據了半壁江山,但面向成人以及合家歡類型的作品比例正在攀升,影響力亦與日俱增,事實證明《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白蛇:緣起》乃至《哪吒》等影片更具備突破圈層的能力。《哪吒》的觀眾畫像顯示其 20 歲以下觀眾比例僅占 3.8%,本科及以上學歷觀眾佔比高達 62%,其成功進一步打破了動畫電影低幼定位的慣性思維,對於動畫文化的破圈無疑具有某種里程碑式的意義。

動畫創作的創意能力與製作水平獲得了顯著的提升,類型化生產走向成熟,精品意識成為自覺,對傳統文化資源的創造性發掘與現代性轉化展現了文化自信力的日益增強。《哪吒》與即將問世的《姜子牙》《大聖鬧天宮》等片的相互勾連使植根本土神話體系的「封神宇宙」隱然成型。這些傳統題材並未在「民族化」標識下固步自封,而是經歷了全面的現代性轉化:高度的類型化(更強的戲劇性和觀賞性)、現代生活和價值觀的融入(個性意識與主體精神、家庭價值等普適理念)、藝術觀念的雜糅融合(對好萊塢電影、香港商業電影的全方位借鑒)等,都使這些古典題材呈現了全新的時代風貌。

然而中國動畫的問題仍相當醒目:動畫類型在電影產業中的票房份額還不夠高;工業體系還遠未成熟,多是小而散的手工作坊式公司,缺乏具備強勁創作能力與雄厚產業實力的龍頭性企業,即使是《哪吒》的製作公司可可豆動畫,亦因缺乏充分的自制能力不得不大量對外分包,一度造成生產流程與項目管理的混亂;缺乏持續穩定的項目支撐和優質作品產出,甚至連可可豆動畫也要靠承接外包來維繫生存;缺乏成熟規範的生產和管理流程;缺乏專業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人才外流現象嚴重;缺乏深入的全產業鏈開發能力,《哪吒》後產品開發的嚴重滯後便是明證;少量經典 IP 被反覆咀嚼,往後看的傳統題材多,向前看向身邊看的科幻、現代題材少,創意能力仍然不足,還未見到諸如《尋夢環遊記》《頭腦特工隊》中令人嘆為觀止的想像力,以及諸如《瘋狂動物城》等片的內容深度;製作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哪吒》最初設計的許多場景便因技術落後而無法實現,而《白蛇:緣起》等片中相對粗糙的遊戲感仍是其明顯的瑕疵。

要判斷國漫是否已經「崛起」,取決於判斷的標準和參照系。縱向比較,中國動畫無疑已成就卓然,但在面向國際的橫向比較之下,其短板弱項亦相當明顯。國漫之崛起,不是完成時而是進行時。國漫之發展,前景光明卻也前路漫長,還需要電影業、動畫人持續不懈的共同努力。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