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看不懂《低俗小說》, 25年後照樣看不懂《好萊塢往事》

電影快訊 1154℃

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

25年前看不懂《低俗小說》, 25年後照樣看不懂《好萊塢往事》 - 陸劇吧

最初看到《好萊塢往事》的報道,是昆汀「不要劇透」的公開信,以及放映前全球各大媒體影評人的排隊盛況,接着就到了李小龍事件。一波喧鬧過後,就是撤檔的消息。

而作為昆汀的第9部電影,終於在11.22日在某平台資源的幫助下,跟影迷見面。昨天剛剛看完,簡單來說故事分為四個部分,落魄演員翻身記、替身兄弟基友情、無辜被殺孕婦生前事以及狂熱嬉皮殺人狂。

25年前看不懂《低俗小說》, 25年後照樣看不懂《好萊塢往事》 - 陸劇吧

先簡單說一下體驗感,前32分鐘很ok,還在進入影片所搭建的世界以及了解人物的基本狀態。而在結尾半小時高潮前,略有焦躁,滿心疑問「昆式血槳」在何處,什麼時候殺人?

但最後36分鐘,跟磕了葯一樣,整體評價是這**太昆汀了!但是昆汀開始克制了……比李安還克制,細思極恐,這個鬼才還有什麼做不到。

25年前看不懂《低俗小說》, 25年後照樣看不懂《好萊塢往事》 - 陸劇吧

影片的背景是1969年的洛杉磯,好萊塢與嬉皮士文化的鼎盛時期。而被媒體很熱鬧的其實是,大師級導演羅曼·波蘭斯基的妻子莎朗(孕期8個月)和4位友人,被殺人狂魔曼森和其追隨者殘忍殺害的案件,也就是電影改編的主體。

所以電影一不小心就被打上了,緬懷好萊塢的黃金時代與嬉皮士精神的標籤。但事實上緬懷,完全不過是藉由爆款真實事件改編創作的影視業常態。不過如果只是講述殘暴的殺人案件,那就不太可能是金棕櫚提名了。

故事上,三線並置發展配以嬉皮士追隨者的街上生活,以時間為序的交叉敘事加閃回。

基本就是三個人的一天,三個人的一天,三個人的一晚。但即便是如此規矩的敘事,昆汀還是在變形與反劇作法則中完成了這部該改編,可謂精簡有力。

莎朗在觀看《勇破迷魂陣》(1968),Rick(小李子飾)在片場拍戲《勝利大逃亡》(1963),Cliff(皮特飾)與嬉皮士的接觸的一天。其中有一段落,處理的非常精彩。

從故事層面看是,Cliff堅持看老友的情況下,被嬉皮士扎爆了車胎,這時影片出現第一個衝突。也是影片第一次出現了暴力畫面,嬉皮士男被狂扁。這時嬉皮士叫頭頭趕來幫忙,預示着一個大衝突的即將到來。但卻以Cliff揚長而去收尾。

傳統的一波三折往往是選擇上揚,進一步加劇衝突,而這裡卻選擇化解衝突。打破了劇作常規,同時也達成了另外一種形式的戲劇張力,直到結尾這種戲劇張力才得到明顯的釋放,這也是為什麼看到最後,是磕了葯一般的戲劇張力。

這種完成,是以戲虐觀眾而得以完成的。試想,當今電影圈,有那個導演編劇敢這樣玩弄觀眾,可能影院觀影的觀眾就要奪門而出了。從這一段落來講,全然打破行規,在《低俗小說》里,昆汀做了一次,25年後的今天他又做一次更大的突破。從整部作品的布局來看,昆汀學會了剋制,這簡直是神一樣的跨越。

鏡頭方案上,以嬉皮士頭頭趕來的過程為例:一組35秒的追趕蒙太奇鏡頭組合,值得注意的是僅是表現一個簡單的騎馬追趕動作。而這組蒙太奇是以兩個9秒長度的長鏡頭結束了敘事,以及下一個鏡頭:Cliff揚長而去了。 (這一段落的設計可以完全取代《畢業生》中的追趕鏡頭成為新的教學案例。)

這次鏡頭總長度略長(相對於整片電影的鏡頭設計而言),更加劇了觀影時對結果的期待。這種期待值越高,達成的戲劇張力則越強。帶來了的情緒上焦慮也隨着鏡頭長度而先行增長,再加上收尾的兩組9s長鏡頭,完全把觀眾的心情與期待逼上絕路。配以簡明的Cliff揚長而去鏡頭,如此實現戲劇上的一波三折可謂神來之筆。

但當故事進展快結尾段落,故事大衝突才出現,嬉皮士出現——隨機殺人,幾句台詞便淡寫輕描帶出了嬉皮士的冷血與瘋狂。這時昆式暴力美學又上場了,但十幾分鐘後又恢復了友好的平靜。

莎朗謀殺案也完全未提及,Rick開始與莎朗一家相識落在了故事結尾。這種創作方式一如安東尼奧尼在《奇遇》中的劇本改編,將傳統的三幕劇改為兩幕,最初的衝突與矛盾完全避而不談,故事引至了一樁婚外戀的講述,均是悖逆傳統劇作規則的。

兩個小時對莎朗生活的描述,一個偶爾讀點書喜歡聚會跳舞音樂的女性,一個精心準備禮物送老公的妻子,一個得到好反饋而興高采烈的演員,在瑣碎的生活中看到了一個惹人憐愛的普通女性。

亞當斯密在人性論中也提及,人的同理心因距離的拉遠而減弱。莎朗對當今的大多數人來說不過是一個數字,一個事件。對其產生情感最難,但昆汀以一部電影做到了這樣的共情效果,也是電影應有之意。我相信每個人包括我看到結尾她對鄰居的關心,內心感受就是:「莎朗不要死」。

而對殺人狂魔曼森利用個人崇拜,控制一群年輕女性,狂熱嬉皮士的追隨者的表達上。是從Cliff遇到的搭車女開始,她便是這一群人中的一員。

開篇描述這群人一邊唱着「這是為了父親」一邊在垃圾堆里撿東西吃,電影營造出一種超人理解的美好感,就如新聞畫面中殺人受審判後的樣子一般。以及影片中台詞中暗示,他們是給年老的喬治提供性服務,才換得在舊片場的居住權。

在還原這一歷史事件上,可以說昆汀表現的尤為細緻以及克制。以日常表達狂熱,落回冷血,一如她們殺人後毫無悔改的樣子。

而實際上的Cliff不是也被殺了嗎?真人真事又被昆汀大篡改。可能很多人已經要跳腳,真事完全是幌子。但是改編最忌諱只表達淺顯的故事,而不能言其真義傳遞情感。昆汀的改編的要求高度電影化的表達。忤逆的是傳統劇作意義上的形式,但精準的達到了改編的要求。

惡趣味與人情味的兼顧,就像香港電影中常出現的討人喜歡的「痞子」,有點壞但不失溫情。電影的整體構思,完全是一付大師做派,但又不惹人討厭,只覺得調皮

影片里大量的各式老式西部片感,隱隱感覺這是真的是回到了60年代。

提到西部片,則不得不提及賽爾喬·萊昂內,一個把西部片講出藝術格調的導演,當然也是昆汀的菜,昆汀和賽爾喬·萊昂內在鏡頭語言上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尤其是特寫與直切的方式。

萊昂的三部「鏢客」系列意大利式西部片,《黃金三鏢客》等,堪稱一絕。至今還未見到哪個導演,能把用如此之多的特寫鏡頭搭建故事。達到高度的戲劇化後,也不失衡,沒有淪為爆米花電影,留存影史,實屬難得。

也可從中窺探一下昆式特寫的變形前的手法,以及腳癖之謎。

而《好萊塢往事》,交叉蒙太奇的使用又是另一重亮點所在。

如莎朗觀影與李小龍教學的回憶,直接對切,用如此直接的方式展示回憶,彼此促進,完美融合,完全營造出了1+1>2的戲劇衝擊力,完全掌控了觀眾情緒。也算是從昆汀處,偷學到另外一招了。

在色彩上,豐富的色調與局部色相,從黑白片,到西部片,到日常田園感色調,色彩跨越之大,完成了至少十個以上跨越時空的場景,融合得很完美,也是驚喜之一。

拿我的配圖舉例,電影場景跨越之大,應用起來難度很大,而電影方面卻組合的很好,可見昆汀在美學上的誠意。但可能有人會質疑,影片中海報的移動式呈現,但其實這種粗糙的製作非常具有年代感,也是刻意而為之的美感。

整體看下來,昆汀還是昆汀,一如《低俗小說》之時,那個消解敘事的「鬼才」。而這次的消解,其實從導演不要劇透的告知書就已經開始了,除了前文提到的劇作上的完成,實際放映時導演也下了很大工夫。

可以說,這次的消解與變革是電影內外合作完成的。最後回味電影之時,不由一笑,昆汀,有意思!電影的主權由他說的算,就差破口大罵了。「老子永遠是鬼才」!

想起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說的話,「讓一個人置身於變幻無窮的環境中,讓他與數不盡或遠或近的人物錯身而過,讓他與整個世界發生關係:這就是電影的意義。」

而當這演變成另外一種敘事方式時,普通卻驚喜。第九部影片,算是老年昆汀反抗年老才衰的最佳證明了,一改踢里哐啷就是燥的少年,像一個成熟的老者。

雖然目前評分不高,但試想每一個走在前面的導演註定要經歷一波這樣的評價,一如李安。但所有對電影媒介的嘗試與改變,註定都會寫進影史,被後人嘉獎。

總之,去享受昆汀的俏皮話去吧。

結尾,想聽聽有電影學習需求小夥伴的建議,尤其是電影專業考研黨。呼聲高的話,就做一個鏡頭劇本分析文檔,供大家學習使用。因人力有限,所以小編目前集中製作電影學院的必拉片目,下期是《飛越瘋人院》。如果沒有過多留言,應該會放到後面在製作。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