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中途島》: 由頭打到尾的流水賬戰爭片

電影快訊 1116℃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好萊塢挖不盡的題材,最新作品是《決戰中途島》。與過去不同,導演擺明車馬不拍攝人文色彩濃厚的戰爭片,而是秉承主流大片風格,大場面才是主菜,由頭打到尾。毫無疑問,本片娛樂性十足,但亦有如流水賬,動作場面未見創新,僅屬觀眾過目即忘之作,並非具野心的新經典。

導演羅倫·艾默里奇以科幻動作片聞名,作品包括《天煞地球反擊戰》、《明日之後》、《2012》等,可謂商業片能手。早於2000年,他就拍過講述美國獨立戰爭、氣氛傾向嚴肅沉重的《孤軍雄心》。這次他再執導戰爭題材,豈料以娛樂效果先行,反而更像《珍珠港》,全片側重狂轟濫炸,毫無言志之意,跟二戰片《敦刻爾克》的新銳拍法,更有極大差距。

《決戰中途島》: 由頭打到尾的流水賬戰爭片 - 陸劇吧

但話說回來,在處理大場面方面,本片確見盡架勢,片長137分鐘無太多冷場,動作戲碼佔了全片超過一半,務求以密集方式麻醉觀眾。若追求視覺效果,不難盡興而歸。相對《珍珠港》花近兩小時作文戲鋪排,直到最後一小時才到武戲,《決戰中途島》則爽快得多。在劇情配合下,開場前15分鐘已出現大空襲場面,觀眾很快進入狀態,特別是戲中的戰爭場面比1976年的《中途島戰役》更壯觀,並利用電腦特效重構許多貌似不可能的場面。

雖然本片並無言志,但這種不言志也是一種言志。因為,電影縱然重現了美國史上最光輝的戰役之一,卻無大肆渲染大美國主義,難得地做到平實客觀,與導演的前作宣揚美國是救世主大不相同。可惜,電影亦僅此而已,事前一張白紙般的觀眾,若想增進對二戰、中途島之戰的認識,又或以為電影會反思戰爭,則是抱着美麗的誤會。

《決戰中途島》: 由頭打到尾的流水賬戰爭片 - 陸劇吧

以劇本論,本片在情節處理方面無疑較貪心,因為所涵蓋的部分並不限於決戰中途島。電影由美國處理情報失誤、日軍成功偷襲珍珠港談起,再提到美國展開空襲日本東京的反擊行動,直至最後壓軸的一小時才是中途島之戰的主戲。如果電影一開始就講中途島,電影難以由頭打到尾。可是,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安排,本已甚為突兀,更遑論只為滿足為打而打的動作戲碼。

始終,上述三場重大歷史事件均能獨當一面,足夠分別開拍三部電影,甚至可發展為電視節目系列來解說。然而,將此塞進同一部戲,即使片長超兩小時,亦難免水過鴨背,何況還要預留時間打打殺殺。片中的歷史交代僅達起承轉合之效,不論是精密的情報戰,以及各式海空較勁,並沒怎樣展開詳談。

《決戰中途島》: 由頭打到尾的流水賬戰爭片 - 陸劇吧

至於戲中角色,同樣屬於為交代而交代。中途島之戰涉及不少歷史人物,好像傳奇機師Dick Best、時任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Chester W. Nimitz、居功不少的情報官Edwin Layton及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等,他們每一位無疑皆可專書詳述。即使電影幕前陣容星光熠熠,找來美、日兩地知名影星演出,包括艾德·斯克林、伍迪·哈里森、帕特里克·威爾森及豐川悅司等。可惜礙於劇本過分重武輕文,加上需處理的角色眾多,以致他們的發揮空間少之又少。最終一眾歷史明星僅在片中走走停停,面目模糊。

電影將如此豐富的歷史大事、歷史人物集中一起,結果淪為堆砌,這包括堆砌大場面,從而為動作戲碼服務,繼而將娛樂效果推到極致。戰爭在電影、歷史,甚而對人類的意義,肯定不為挑起感官刺激,故題材使然,戰爭片往往都是深度的作品。《決戰中途島》卻予人消費戰爭之感,甚至似是發災難財。不論是到空軍基地,抑或建構1:1的航母等,相關實景拍攝與其說是為了還原歷史,不如說是為了強化娛樂。

真正還原歷史的電影,重點不在形而下的視覺場面,而在形而上的心靈層面。

標籤: 電影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