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古裝,曾被罵但爆了

娛樂頭條 4456℃

文|骨朵‍‍‍



暑期過半,往年此時競爭激烈的文娛大盤依舊熱鬧非常。


綜藝方面,超過50檔節目陸續上新,不乏概念新穎的類型綜藝和受眾寬泛的大眾綜藝;電影方面,喜劇、懸疑、科幻和現實主義題材全面開花,滿足了不同年齡層次的觀影需求;劇集方面,完播的《慶余年2》《唐朝詭事錄之西行》《度華年》成績突出,同時還有近十部待播劇集吊足觀眾胃口。


但熱鬧的另一面是爭議不斷,尤其圍繞劇集市場的話題層出不窮,#親媽坐鎮還是質量保障嗎#、#原作者當編劇就能防止魔改嗎#、#長公主是內娛女演員的新賽道嗎#等熱搜霸屏。其中,劇播期間討論度直線飆升的《度華年》,也因網友、演員粉和劇粉的不同角度熱議而導致口碑走向兩極。


無論從數據層面還是製作層面來看,《度華年》其實都表現不俗,那麼這些爭議究竟從何而來?行業內又該如何應對呢?


劇圈也開始流行「黑紅」了?


不同於綜藝市場的模式固化和電影市場的類型飽和,劇集市場一直沒有放棄過對內容的求新求變,演員年輕化、題材創新化、製作精品化無一不是劇集市場的標籤。此外,古偶賽道更是能在每年暑期檔都祭出爆款,成為流量製造機。


例如,《度華年》就是在高期待下誕生的典型作品。這部劇從立項之初便備受關注,網友們紛紛押注其成為暑期檔的爆款,預測主演趙今麥張凌赫等主演能夠憑藉此劇再攀事業高峰。


而這些期待的建立基礎,不僅在於其新穎的劇情設定——不同於常見的女主重生題材,劇中三位主角共同重獲新生,展開了一場權謀較量。更在於原作小說《長公主》極為火爆,劇集改編又由爆款頻出經驗豐富的編劇饒俊親自操刀,這才做到了未播先熱。


如今《度華年》的播出成績,則充分證明了高期待可以帶來高回報。開播前,優酷站內平台預約量達到了445.2萬;開播後,創下了「2024年優酷劇集開播首日熱度值top1」的紀錄,站內熱度迅速破萬。


這些古裝,曾被罵但爆了 - 陸劇吧


播出期間,連續位居骨朵劇集熱度指數周榜前列,並且頂住了同期對打劇集《長相思2》帶來的巨大壓力,在7月首周完成了周榜的成功登頂。其最高熱度峰值79.78,超越了很多同期競品。


這些古裝,曾被罵但爆了 - 陸劇吧


然而,爆款劇集總是難逃被批判的命運。《慶余年2》曾被批評不如第一季精彩,編劇王倦的微博評論區充滿了來者不善的質疑。《長相思2》曾因演員戲份問題,引發主演粉絲之間的罵戰。《度華年》自然也未能倖免,男二加戲、男二人設、男二自帶音響等爭議,逐漸掩蓋了觀眾對劇集本身的討論,導致播出後期遭遇惡意差評,影響了劇集原本的良好口碑。


幸運的是,《度華年》自帶一些「黑紅體質」,熱鬧的劇外空間反而為劇集增添了熱度。有人批評男二加戲,也有人因好奇而觀看;有人吐槽男二人設,也有人盛讚編劇對這一悲劇角色的塑造;有人埋怨只有男二自帶音響,網友為男女主二創的bgm視頻卻意外出圈。


伴隨着一波波吐槽和質疑,《度華年》反倒越發火爆,成為今年暑期檔最耀眼的爆款劇集之一。


被罵的主創總是有苦難言


近些年,被飯圈思維裹挾的劇集不僅僅是《度華年》,《狐妖小紅娘月紅篇》《追風者》《長月燼明》等流量駐紮的劇集都曾被迫捲入過飯圈的戰場。


大多數「戰火」爆發的根源在於粉絲過度關注演員戲份的多少,一旦不如意,便開始對導演、編劇、主創團隊進行猛烈抨擊,忽略了戲份本應為內容服務的事實。


參與過《奔跑吧兄弟》《龍門飛甲》等作品的編劇張海韻在接受採訪時提到,「編劇不是作家、不是文學家,編劇是一個工業,一個職業。製片方通常會說『我有一個想法』,但不知道怎麼寫,不知道寫出來什麼樣,那就找編劇,把它影視化。」


換句話說,編劇和其他劇集創作者並不能完全主導創作思路,劇集的最終呈現受到多方現實因素影響。而且影視ip改編更是難做,因為小說內容有文學描寫、心理活動、支脈龐雜,需要編劇、製作方在保留原作味道的同時,進行合理的結構調整。


關於《度華年》男二戲份的問題,不乏有編劇和製作方主動為男二加戲的聲音傳出,但從專業角度來看,這種說法更是飯圈思維的體現。


這些古裝,曾被罵但爆了 - 陸劇吧


曾執筆過《中國式離婚》《大校的女兒》等經典劇集的編劇王海鴒提到過,「劇本改編需要故事性、戲劇性,還需要有巧合、波折、衝突等跌宕起伏的情節。一部劇的情節不可能完全是緊繃的,需要一些閑筆作為填充。」


在《度華年》中,原著小說中蘇容卿便是作為與男女主共同重生並與之對抗的重要角色,在劇情發展中起到關鍵作用。從小說的一次元到影視的二次元,承擔如此功能的人物形象和關係都需要更加立體,勢必要進行一定的調整,編劇則通過塑造蘇容卿的完美、儒雅形象,合理化了女主的情感,增加三人的對抗。


同時,李蓉的長公主形象在編劇的筆下變得更為具體,細緻展開了她在裴文宣和蘇容卿之間的坎坷情路,折射出當時女性的戀愛價值體系。除了李蓉,愛恨分明的上官雅、理性執着的秦真真等其他女性角色也在《度華年》里各具特色,而大女主本就不應該只存在一種特定的形式。


這些粉絲和主創之間的信息差顯而易見,但有些粉絲卻無法接受任何非主演角色分擔劇情。


這些古裝,曾被罵但爆了 - 陸劇吧


可以說,如《度華年》一樣的流量劇集,都或多或少因為這些信息差而宣發失守,無論導演、編劇和製作人都不敢與粉絲公開辯白,擔心陷入自證陷阱,以至於即使創作初心是好的,也只能隱忍不發。


為了逃離「發聲困境」,主創團隊不妨先將非建設性意見「重重拿起,輕輕放下」,再根據有效建議做出相應調整。同時,宣發團隊需要安撫粉絲情緒,讓劇集生態回歸正常。行業內的從業者,則更應該呼籲大眾理性對待飯圈爭議,避免好劇淪為飯圈的犧牲品。


以劇捧人沒有想像中容易


另一方面,古裝偶像劇作為劇集市場的剛需產品,一直在推動劇集與演員的互利發展。然而,市場上能夠實現「以劇捧人」的劇集卻寥寥無幾,內容、風格、設定高度同質化的古裝偶像劇已經打破了「爆人神話」,甚至像《與鳳行》這樣的古偶劇依賴的是「以人爆劇」。


《度華年》男二加戲的問題引發熱議,或許也與《度華年》確實能夠「爆人」有一定關係。相比其他劇集,《度華年》通過多人重生設定,將傳統重生梗提升到新的高度,增加了劇情的變數和張力,吸引了更多觀眾的興趣,使得「以劇捧人」變得可行。


這些古裝,曾被罵但爆了 - 陸劇吧


這一可行性的關鍵又恰恰在於其精彩的劇本。劇中,男女主角既有感情中的誤會,還要在朝堂鬥爭中攜手合作,結合了先婚後愛、先殺後愛、相殺相愛、追妻火葬場和真相大白等流行元素。編劇需要巧妙地將這些感情拉扯進一步穿插在劇情中,通過設定延伸出人物關係的創新。


從演員的角度來看,《度華年》對趙今麥、張凌赫兩位主演的加成非常之大。曾被「童星」標籤束縛的趙今麥,通過飾演李蓉長公主成功進軍古偶領域;而張凌赫則在劇中展現了自己對男主角色的駕馭能力,突破了以往高冷、深沉角色的單一形象。


加之主創團隊在古裝劇中疊入了輕喜元素,張凌赫飾演的裴文宣既有傲嬌的一面,也有搞笑的一面,他與李蓉之間的小夫妻拌嘴場景深得抖音網友的喜愛,許多網友從中發現了張凌赫的喜劇潛力。


這些古裝,曾被罵但爆了 - 陸劇吧


發展勢頭正猛的張凌赫選擇參演《度華年》,本質上也是因為劇本吸引了他,並且他需要這樣一部不同風格的代表作來全面鞏固自己古偶男主的地位。


其次,從流量的角度來看,《度華年》的種種爭議未嘗不是增加了演員的知名度和討論度。劇播期間,趙今麥和張凌赫相關話題頻頻登上熱搜,裴文宣這一角色為張凌赫吸引了大量女友粉,不僅個人流量飆升,裴文宣也成為了《度華年》中熱度最高的角色。


比起無爭議、無討論和無熱度的「三無」劇集,《度華年》對演員的加成作用顯而易見。許多內娛演員都是在主演爆款劇集後開啟了流量之路,通過劇集的題材優勢和播出平台擴展受眾,提升了路人緣,而選到一個「跳板」角色,時機、運氣和挑本子的眼光缺一不可,《度華年》的優勢正是能夠提供這樣一個「跳板」。


今年暑期來臨之前,誰也沒有想到《度華年》會成為「流量+ip劇效應」的焦點,打敗同類型競品,牢牢佔據暑期檔頭部位置。


《度華年》的「是與非」里,我們可以得出,日新月異的市場,給劇集的創作思維和宣髮帶來了全新的挑戰,但只要作品迎着輿論而上,內在的閃光點就不會被行業埋沒。市場從不辜負用心創作的人。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