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流量演員們進組帶一個表演指導成為了一件值得表揚的事。從積極的一面來說,他們懂得自省,開始在演技上下功夫了,找專業人士為自己的表演把關。但從另一方面看,也會造成對表演指導的過度依賴。
我們先聊一下表演指導需要做什麼?首先是具備理解劇本、理解人物的能力,其次是看到演員的問題後,通過各種方法或者不斷練習,幫助引領演員找到他(她)和角色之間的聯結。總結起來就是前期劇本分析、角色設定,中期劇組實拍時現場指導,後期看剪輯時復盤分析演技。需要表演指導的流量演員也分為兩類,一類是新人或者「小白」,領悟力不太強,實戰經驗不多;還有一類是比較成熟的演員,渴望在演技上實現突破。出發點雖好,但如果自己對角色的思考不夠,做不到走心,恐怕就是請再優秀的表演指導也是無濟於事。
流量演員還有一個被廣為詬病的軟肋,那就是認字認不全,寫字不會寫,被網友們戲稱為「九漏魚」,意思是九年義務制教育的漏網之魚,文化知識沒學好。在手機不離手的時代,大家拿筆寫字的機會確實越來越少了。但流量演員在享受鮮花與掌聲的同時,如果能意識到自己身上作為公眾人物的表率作用,對自己要求更高一些,哪怕是隨身帶本《新華字典》,在對公眾發言、書寫的時候更加謹慎一些,也不至於常常鬧笑話。時代需要偶像,但時代更需要的是優質偶像,能夠擁有那種由內而外的知識底蘊,才能真正立於不敗之地。由此看來,流量演員們不僅需要表演指導,更需要的可能是文學指導,從聽說讀寫四個層面狠下苦功,全面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而不僅僅是找個表演指導臨時抱佛腳。就目前來看,能擁有這樣覺知的人是不多的,他們寧願把時間花在節食和健身上,研究如何上鏡能顯得臉更小。還有一陣子,演員圈很流行請英文老師,多一門技能是對的,但是如果能建立在一定的文化學識基礎之上就更好了。
馬伊琍作為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的三試考官曾經在接受採訪時說過,「有些演員文化不夠,連劇本都看不懂。」這還真不是危言聳聽,「二把刀」「灑狗血」「乾瞪眼兒」「撒嬌賣萌」「面癱」總是不長久,沒有紮實的演技和謙遜的內涵,終究也是過眼煙雲,很容易被新人代替,最終被市場淘汰。當然我們不是對演員苛求,畢竟他們擁有一張在鏡頭前一秒鐘就入戲的臉,他們眼神中的氛圍感常人無法做到,只能說,有時候愛之深責之切吧。
目前,國內比較著名的幾位表演指導有劉天池、張頌文和郝蕾,非常巧,這三位代表人物分別來自中戲、北電、上戲的表演系,在他們身上充分體現了目前三大頂級高校的教學成果。劉天池偏向技巧派,是各大表演綜藝節目的常駐表演指導,擅長在短時間內幫助演員迅速進入狀態,調動演員最大的潛能。張頌文偏向生活派,主張生活是表演的老師,尤其在最近他的個人綜藝《燦爛的花園》里,他對表演的熱愛滲透在了生活的細枝末節里。郝蕾偏向個性派,她本人的氣質就率真而坦蕩,敢說真話,不怕把自己的內心展現出來,在演員完成角色的基本任務同時,教他們大膽釋放屬於演員的個人魅力。三位老師雖然個性不同,但是共同的特點都是為人真摯,具備獨特的人格魅力,以及在表演的領域裏極具耐心,無論少年得志還是大器晚成,他們都不急不躁,恆久地磨鍊自己的演技。都說學演戲,先做人,破除功利心,把心沉下來,剩下的教給時間,該來的自然會來。
在一些演技節目的舞台上,常常看到演員們無數次提到「對表演要有敬畏心」,希望這不是一句空話和口號吧。(王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