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防衛的法理情之衡——《第二十條》觀影記

娛樂頭條 9881℃

春節檔電影《第二十條》聚焦「正當防衛」和「防衛過當」這一熱點,由此延伸出對於公平正義、對於情理與法理的思考和探索,進而引申出如何實現公平正義,如何平衡法理情,如何實現「法律是讓壞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讓好人出手的代價更大」等更深層次問題的探討。

枯燥法條變身生動故事

  「法不能向不法讓步」,這是近期熱映電影《第二十條》的經典台詞。這句話與其所代表的司法理念出現在今年全國兩會「兩高」的工作報告中。新華社等多家媒體關注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提出,「法不能向不法讓步」不是口號,「第二十條」已被喚醒,還要持續落到實處。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指出,「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法治社會建設,持續引領正當防衛理念」,引發廣泛關注與共鳴。

正當防衛的法理情之衡——《第二十條》觀影記 - 陸劇吧

  電影《第二十條》片名取自刑法第二十條規定。刑法第二十條規定的正當防衛制度,在實體法上爭議最大的,是正當防衛行為時間條件的緊迫性和限度條件的適度性。由於思想觀念的束縛和司法慣性的影響,刑法中的正當防衛制度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沒有得到全面適用。影片所取材的真實案例,直擊當前司法實踐的難點和痛點。

  客觀地說,《第二十條》並不是一部覆蓋全年齡段的電影。基於法律條文的邏輯和故事的社會性,對觀影受眾的心理年齡、法律學識有一定的要求。怎樣讓觀眾在影院坐得住,「枯燥法條」能變身生動故事呢?影片中的三個案件涉及不同的家庭,有公交司機,有農民,也有城市小康家庭,三個案件之間又建立了一種巧妙的內在聯繫,將喜樂溫情和平凡人之間的樸素冷暖娓娓呈現,勾勒出一幅現實主義的立體群像。

  2月21日,在以「『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的理念與實踐」為主題的新聞發佈會上,最高檢領導提到《第二十條》熱映現象,表示韓明、呂玲玲等形象正是新時代檢察官的縮影,公平正義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全國人大代表,最高檢黨組書記、檢察長應勇3月9日在甘肅代表團聽取對最高檢工作報告的審議意見和工作建議時談到電影《第二十條》,表示這部電影的原型就來自檢察機關對於「正當防衛」案件的辦案情節。

正當防衛的法理情之衡——《第二十條》觀影記 - 陸劇吧

  影片《第二十條》聚焦的是「正當防衛」和「防衛過當」問題,延伸而出的則是對於公平正義、對於情理與法理的思考和探索。《第二十條》里身處底層、不甘受辱的王永強奮起反擊致村霸劉文經死亡,並以此被迫展開了與其父劉炳仁的深層次較量。這一故事情節也是整部《第二十條》中探討「正當防衛」問題的核心點,以此延伸到如何實現公平正義,如何平衡法理情,如何實現「法律是讓壞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讓好人出手的代價更大」等更深層次問題的探討。

  本片真實地展現了檢察官在工作中所面臨的壓力和挑戰:處理案件時的不同選擇,可能影響到自己的職位前途;當主要領導與分管領導意見分歧時,是否敢於發表真實意見。影片改變了以往同類型影片由上至下的普法方向,從立法精神高度和百姓對司法公正殷切期望的視角,將普法對象由下而上地訴諸司法從業人員,觀眾所代表的大眾從被動接受普法的對象,轉變為「自由心證」的裁判者。

  在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網絡中,個體的力量微不足道,個人權利的維護依然是一個重大的課題,司法改革的道路依然任重道遠,這是必須正視的現實和挑戰。公平正義是人民的期盼和需求,這部影片把檢察機關辦理正當防衛案件所遵循的法治理念具體化影像化,一方面展現出我國的司法進步、司法理念的更新和司法人員對法律的堅守,另一方面傳遞着法律是對人民的保護的觀念,讓人們更多地了解司法,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和社會意義。

來源:檢察日報社

作者:高斌

標籤: 娛樂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