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今晚青聽有主播唱歌!|青聽

點擊播放按鈕,聆聽音頻朗讀

作者&主播:徐長忠

大家好,我叫徐長忠,出生在湖南湘西酉水河畔的一個小村寨,算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土家小伙兒,我到兵團工作已經12年了。

2012年,鄭州大學音樂系畢業後我選擇來到了兵團,因為當時我對新疆的民族民間音樂特別感興趣,正巧又碰上兵團的用人單位來鄭州招生,那個時候對兵團是沒有概念的,就以為是到部隊了,相信每個男孩兒都有一顆從戎之心,我也不例外。

來到了北屯,當時的北屯才剛剛建市,一條主街,一條后街,馬路雖然修的很寬敞,但街上看不到幾輛車,也沒多少人,北屯的夏天雖然很涼爽,但是蚊蟲特別多,尤其是七八月份,出門兒都得隨手拿上驅蚊裝備。

經過這十來年的發展,現在的北屯真的是面貌煥然一新。山青水綠,大街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街鋪琳琅滿目,城市文化豐富多彩,整個城市年輕且充滿活力。

我的單位北屯醫院就在額爾齊斯河畔,文化廣場的斜對面,算得上一個中心地界兒了,我也經常會去這附近練練歌,那時候我們剛來的大學生都住在醫院的宿舍里,我當時住醫技樓二樓宿舍,比起住在醫院老感染科一樓病房的宿舍要幸福多了,大家剛上班的時候,工資收入微薄,當地的物價相對較高,我們單幹戶經常湊在一起搭夥做飯,想想也是一件挺難忘的事情。

十多年過去了,現在的我們都已經成了家,又有了自己的孩子,我的大女兒已經快3歲半了,二女兒1歲半了,我們也從單身宿舍搬進了100多平的大房子,真正的是把根扎在這裡了,我也算的上是新一代兵團人了,我的兩個孩子也成了新兵二代了。

我來到新疆,一直都在北屯醫院工作,在醫院也經歷了多個崗位的鍛煉,雖然不直接從事臨床一線工作,但是我所乾的具體業務也是間接的服務了患者,十幾年的醫院工作讓我能夠切身感受到自己在醫院存在的價值感,見證了醫院的飛速發展,從二甲到三甲,各項新技術從無到有,從弱到強,醫院各項事業正逐步向現代化邁進。

雖然現在已經離開了醫院大家庭,但在醫院工作、生活的點點滴滴可能永遠不會忘記。

唱歌是我的特長,也是我的專業,剛來北屯沒多久,我們去參加師里一個組工系統的知識競賽活動,為了緩解現場的緊張氣氛,當時我們的帶隊領導就說,讓我們的小夥子給大家唱首歌吧,記得非常清楚,我清唱了一首王宏偉老師的西部放歌,嘩啦啦的黃河水……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打那時起,當地大大小小的文藝晚會幾乎都能看到我的身影,當時我們北屯也缺少民族男高音歌唱演員,所以也經常被我們文化宣傳部門抽調參加兵團文藝匯演、青歌賽、跟隨歌舞團下基層演出等活動,我的歌聲也得到了當地各族群眾的喜愛。

來兵團這麼些年,我覺得自己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就是2021年11月15日,我代表醫院參加了師里的青年幹部下基層一線掛職鍛煉,我被派駐至中哈邊境一線團場186團山口子哨所,從事一年零兩個月的守邊護邊工作。接到這次工作任務的時候,內心確實有些糾結,擔心家人不支持,然後和愛人商量了一下,我把當時的想法也跟家裡人說了,我想去邊境一線看看,想去體驗一把衛國戍邊的神聖使命,當然也想去圓一下我兒時的當兵夢。我愛人當時就說了一句話,想好你就去唄。現在想想,如果我當時沒去,現在肯定會後悔。

在186團,我感受到了一代代兵團兒女「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錚錚誓言,感受到了兵團人「半碗黃沙半碗風,半個百姓半個兵,種地就是站崗,放牧就是巡邏」的真實寫照。

每天清晨,鮮艷的五星紅旗緩緩升起,當《義勇軍進行曲》在邊境線上響起的那一刻,作為一名中國人,一名兵團人,一名護邊員,這種自豪感、責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風吹雪」阻擋不了巡邊路,在巡邊路上,我們看到了當地少數民族牧民車輛被困雪地,我和同行的兩名戰友迅速響應,全力投入救援行動,頂着「鬧海風」,在零下二三十度的環境下,鏟雪、助推,成功將被困車輛從雪窩子里救了出來,牧民豎起了大拇指,感受到了我們兵團人的熱情和溫暖。

那段時光確實難以忘懷,守邊結束後回到北屯,我寫了一段順口溜,叫《憶山口子》——小小的哨所,高高的白楊,漫長的邊境,腳步在丈量;夜空的明月,微弱的燈光,蜿蜒的界河,緩緩地流淌;金色的麥浪,成群的牛羊,天上的雄鷹,自由地翱翔;風吹着雪粒,腳踏着冰霜,日夜地堅守,捍衛着一方。

我將時刻不忘自己的初心,時刻保持年輕人的激情與活力,和所有的青年朋友一起成長。

隨着電視劇《我的阿勒泰》熱播,我的北屯也出了圈,藉此機會,請允許我為我的第二故鄉代言:春天來北屯賞花,夏天來北屯吃魚,秋天來北屯看景,冬天來北屯滑雪,真誠的歡迎全國各地的青年朋友和我們一起來紮根大美新疆,在祖國西部建功立業。

編  輯|大 千

責  編|韓志博

審  核|高 樂

值班編委|鍾亞楠

作  者|徐長忠

主  播|徐長忠

制  作|青年文摘雜誌社

欄目編委|許文立 高   樂

欄目編委|付   江 邱葉芃

來源:共青團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