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友大會》:京劇綜藝化,千餘位各行各業素人登上總台舞台

《票友大會》讓京劇從藝術殿堂走向尋常百姓家,成為當代生活中情感共鳴和文化認同的重要紐帶。

當京劇仍被不少人認為是「長輩的專屬bgm」時,總台文藝節目中心推出的《聲聲入戲——中央廣播電視總台首屆京劇票友大會》(以下簡稱「《票友大會》」)某種程度上打破了這一刻板印象,讓京劇走進年輕人和普通觀眾的朋友圈。

《票友大會》自11月15日開播,開播當日央視頻直播觀看人次接近260萬。《票友大會》集結千餘位來自各行各業的票友,通過創新綜藝模式讓京劇這門藝術形式有了新的生命力,節目將「京劇+競演+互動」相結合。

舞台設計採用360度環形舞台,俯瞰鏡頭下宛如一朵盛開的花,象徵每位票友在這片舞台上盡情綻放,夢想成真。舞台主視覺巧妙融入京劇的水袖元素,在每一個細節中實現古韻與現代審美的「巧妙碰撞」。

在模式上,《票友大會》引入競演機制,48位票友爭奪20個京劇經典角色席位,最終勝出者將與京劇名家同台演出。這種「角色爭奪戰」增強了節目的觀賞性,也帶來了緊張的競演氛圍。

《票友大會》的競演機制

以首期節目中為例,6位票友競逐各自心儀的角色:馬欣競逐《紅鬃烈馬》中的王允角色,楊秀麗挑戰同劇中的王寶釧角色,王濤選擇了《二進宮》中的徐延昭角色,余文鑫則為《四郎探母·見娘》中的楊延輝角色而戰,劉蔚萱選定《白蛇傳》中的白素貞角色,而付紅霞在努力競逐《紅娘》中的紅娘角色。

《票友大會》劇照

節目在互動設計上選取了由票友組成的「大眾評審團」在現場為表演者打分,營造出親和又公平的互動氛圍。觀眾不再只是戲曲的旁觀者,而是通過「沉浸式打分」深度參與節目,與表演者建立情感共鳴。此外,票友間的互評機制與「非常決定權」賦予他們在評判中的話語權,使京劇不再只是單向的文化輸出,而是為觀眾提供了深層互動的情感體驗。

《票友大會》劇照

節目中的特別分享嘉賓是京劇演員王艷與相聲演員李偉建,以輕鬆幽默的點評帶來了藝術解讀,王艷也親自做出示範。這樣的設置打破了京劇的「高冷」形象,使其成為全民共享的文化體驗,為京劇注入了新的綜藝感。

《票友大會》劇照

通過新穎的模式設計,《票友大會》為傳統戲曲傳播提供了寶貴的借鑒路徑,不僅讓觀眾「看戲」,更讓他們「入戲」,為傳統文化在當代語境中的創新表達樹立了新範本。

總台文藝節目中心介紹,此次票友大會可以說是一場「家庭聚會」,氛圍輕鬆親切,為節目增添了生活化的溫度。《票友大會》通過呈現來自各行各業的「票友」群像,展示了京劇在不同職業背景中的多樣風貌。從地鐵司機、環衛工人到高校學子、職業畫家,他們帶着對京劇的熱愛走上舞台,以各自的身份和經歷賦予京劇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票友大會》還吸引了北大、清華等高校的年輕人參與。不同年齡層和豐富背景讓節目展現出鮮活視角,改變了京劇「老年化」的固有印象。年輕觀眾的加入不僅為京劇賦予了新的時代特質,也激發了同齡人的情感共鳴,使傳統藝術更親切地融入現代生活。

在節目中,票友們的京劇故事中蘊含著生活的溫情。

來自陝西的劉蔚萱組織家人和鄰里共同演唱京劇,連年幼的女兒也在耳濡目染中開始學習;河南新鄉的付紅霞一路帶着家人支持她演出,甚至在路上用煤氣罐煮飯,家人的陪伴讓她的京劇熱情充滿了親情;大連的王濤則將普法宣傳融入京劇,用表演向社區老年人普及反詐知識,這些故事展示了京劇不僅是舞台藝術,更是生活中的文化表達。

「不論年紀大小、從事什麼行業大家都能在這裡展現自己對京劇的熱愛,以戲會友。」中國傳媒大學京昆社張可為說,「這種全民參與的形式,拉近了京劇與大眾的距離,讓更多的人領略了傳統文化的魅力,這是一場傳統文化的盛宴。希望票友大會繼續辦下去,我也會繼續精進自己的唱功和表演,爭取在下次大會中,和大家以戲會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