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評|16 歲 「正高」是誰導演的荒誕劇?

近日,一份簡歷引起國內科技界關注。簡歷聲稱16歲中學生何某成為「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研究工作室正高級負責人」,並成為「中國宇航學會會員、中國生物工程學會會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會員」。對此,中國科協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中國科協旗下並無此工作室,何某與中國科協無關。同時,相關簡歷網頁被刪除,發佈該簡歷的「科技工作者之家」網站也無法打開。

在正常的工程技術領域,晉陞正高級職稱可謂是一條漫漫長路。通常要求具備本科及以上學歷或學士以上學位,在取得副高級職稱後還需聘任滿5年才有申報資格。即便一路順遂,也至少需要耗費10至15年甚至更漫長的時間。如今將16 歲與正高職稱畫等號,豈能不令人疑竇叢生?

更離譜的是,「荔省青少年科研活動小喇叭」微信公眾號還曾發文力捧何某,宣稱其發表了數篇國家級期刊論文,甚至設計出「探索一號」系列運載火箭方案。倘若這些介紹屬實,那這孩子不是天賦異稟的天才,就是橫空出世的學界大神。

隨着網頁的刪除與網站的關閉,16 歲中學生成了一個謎。

首先,這位「優秀」的孩子是否真實存在?若確有其人,那麼這「正高」鬧劇究竟是孩子年少無知的信口開河、自吹自擂,還是有人在突破常識、蓄意炒作?是否有一隻無形的大手在推動,妄圖將其包裝成「科研天才」以達到某種目的?

其實,網友更擔心的是,孩子的家長利用手中的權力為其學術造假,製造學術光環,以期在升學中獲利。這樣的擔心並非多餘,畢竟發生過類似的事件,且非孤例,早有前車之鑒。例如,天津大學某教授曾強佔研究生的論文和實驗數據,還私自將自己上高中的女兒名字添加到論文中,美其名曰共同創作,這種「移花接木」的手段實在為人不齒。這位教授遭到學生123頁材料實名舉報,最終調查屬實被解聘。

此外,除了何某,該微信公眾號文章還介紹了「副高級」的李某某、譚某某等人。這些令人咋舌的職稱究竟是什麼機構評定的,又是如何評定出來的?在社會上會發揮什麼樣的作用?背後是否隱藏着特殊的利益集團和一條見不得光的產業鏈?

16 歲「正高」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如同重重迷霧,亟待相關部門徹底查清真相。

現代快報/現代+評論員 靈靈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