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一步》今日播出——鐵道旁新居夢

在丰台區,五里店街道東安街社區平房區和看丹街道南開西里社區平房區的居民們,共享着同一個「鄰居」——鐵路京廣線。

這兩片平房大多始建於20世紀50年代,因為緊鄰這條繁忙的鐵路,居民們的生活長期飽受噪音和震動的侵擾——「差不多一米五到兩米就是鐵路」,「火車一過的時候硿硿的」。除此之外,因為建設年代久遠,這片平房區域還存在水管老化、燃氣不通等問題,有些房屋甚至還存在着結構安全隱患,因此除危解難,徹底改善居民生活環境的工作,迫在眉睫。今年,這兩片平房區都被納入了丰台區橋南城中村改造項目,搬遷的機會近在眼前,卻有部分居民遲遲沒有簽約,《向前一步》搭建溝通平台,能否發掘出居民內心的真實想法,能否讓居民理解這次城中村改造政策的初衷呢?

心聲:不是不想搬

「我們的水都是在這外面水井引過來的」「家裡的玻璃一年要換好幾塊,基本都是震碎的」「常年過火車,地基下沉」,提起住在京廣鐵路線邊上老房子里的感受,居民說「但凡能有一個別的地方住我都不住這」。在前期調研採訪時,住在五里店街道東安街社區平房的居民告訴我們,這裡已經是一片「拆剩下」的地方了,在這次城中村改造之前,這裡已經有過兩次搬遷了,面對這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搬遷改善居住條件的機會, 為何還有居民躊躇不前,他們就有還有着怎樣的擔憂和顧慮?同時,看丹街道南開西里社區的居民又面臨著什麼問題,讓他們沒有簽約呢?

疑慮:安置政策啥標準?

錄製一開始,居民便拋出了一連串對此次城中村改造政策的疑問,政策是什麼部門制定的?安置係數為何不同?按人口還是按面積認定安置房?

看丹街道南開西里社區的劉女士,居住在一間面積狹小的公房裡,「我們家證上面積只有15.5平米,實在不夠住我們就自建了一塊洗澡和做飯的地方,這個自建的面積是我們生活所需要的,能不能給算上?」那麼此次城中村改造政策對自建面積如何認定?節目現場,城中村改造項目部工作人員詳細解讀政策內容,幫在座各位居民代表一一算賬,居民們的顧慮和疑惑能被打消嗎?

爭論要求能滿足嗎?  

今年已經88歲的康奶奶,居住在1984年單位租賃給自己的一間廠房改造的平房中,有證面積31.48平米。經過現場工作人員的詳細計算,按照政策,如果在獎勵期內簽約,她能夠獲得的安置面積是105平米,正好是一個三居室,以及73萬貨幣。但是,康奶奶卻提出沒有自己住的地方,想再要一個兩居室,這其中的原因又是什麼?

節目現場,當居民代表的訴求難以滿足時,他們甚至憤然離場,溝通中斷。那麼,面對着這難得的徹底改善居住環境的搬遷機會,居民們還能繼續溝通,打開心結嗎?

城中村改造是超大型城市發展不可或缺的一步,這不僅僅是對居住環境的一次物理空間的革新,更是對居民生活質量的一次飛躍提升,那麼此次7個小時的溝通,能否助力居民們向前一步,邁向安居的新生活呢?敬請關注本周日晚21:02播出的《向前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