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軍:從伐木工到被查的「科幻大佬」

8月被宣布「全面負責公司編輯工作,領導編委會開展工作」,9月突然失聯,10月官宣被查。在過去的三個月間,58歲的四川科幻世界雜誌社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編輯姚海軍經歷了坐過山車似的大起大落。

10月23日傍晚,四川省紀委監委發佈消息稱,姚海軍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四川省紀委監委駐科技廳紀檢監察組正對其進行紀律審查,經四川省監委指定瀘州市監委管轄,瀘州市監委正對其進行監察調查。

多位受訪的科幻圈人士稱,姚海軍對中國科幻文學的發展是有貢獻的,他參與了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三體》等優秀作品的出版,還推動「中國科幻基石叢書」的編撰和發佈,讓小眾科幻圈逐步受到外界關注。但與此同時,近年來,關於姚海軍無視版權、私自出版牟利的質疑聲也出現了。其在快退休前,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的結局,令人唏噓。

一位與姚海軍相識多年的中國科幻圈資深人士孫佳寧(化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近年來,姚海軍曾被多次舉報,後來都平安無事。「9月12日,姚海軍在單位被帶走調查。」

(資料圖片)姚海軍。圖/ic

一位伐木工的科幻路

「姚海軍走上科幻之路的過程非常傳奇。」一位與姚海軍相識二十多年的中國科幻界知名人士王城(化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1966年5月,姚海軍出生在黑龍江省伊春市的一個偏遠山村。父親是林場工人,母親是家庭婦女。他在家中排行老大,下面有三個弟弟。

姚海軍曾在一檔播客節目上自述,他迷戀上科幻,是在讀初中的時候,他從一位數學老師那裡得到一本叫《奇異的機器狗》的科幻作品。「這本書的故事大概是,一條狗過馬路時被軋死了,最後科學家通過狗頭移植術把這條狗復活了。我讀完後,就陷入科幻世界當中不能自拔。」

姚海軍說,剛升入高中時,他忽然得了急性腎炎,後來轉為慢性腎炎,導致身體虛弱,住了兩年院,醫生認為已經難以治癒,隨後讓父母將其帶回家。

「現在看來很普通的病,但當年醫療的手段非常有限。昨天還在與我一起玩的病友,第二天可能就沒有了。我同病室的病友好像最後都離開了。」姚海軍說,一年多後,他奇蹟般康復,但返校後,發現高中學籍找不到了,他只得重返初中復讀。後來,他考上了黑龍江省翠巒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1986年,還是一名技校在讀生的姚海軍創辦了科幻刊物《星雲》。「《星雲》都是靠科幻迷的捐款存續的,它可能是最早的一個眾籌的雜誌。」姚海軍曾稱。

1988年,姚海軍從技校畢業後,被分配到黑龍江省伊春市伊敏林場當工人,負責運材、選材、伐木等工作。曾有媒體稱,在那段時間,姚海軍「白天砍樹,晚上全力以赴辦《星雲》刊物。稿件由全國的科幻作家和出版社編輯提供,兩三個月出一期,他一個人完成編輯、校對、排版、印刷。最初《星雲》是手刻蠟紙,後來變成了油印、鉛印,通過郵政給全國的科幻迷寄,一期最多寄過1200本」。

科幻作家鄭軍在《中國科幻之路》里寫道:「《星雲》成了溝通中國科幻界作者、編輯、研究者、讀者最重要的渠道,形成一種凝聚力,也間接促進了中國科幻圈的形成。」

因為辦《星雲》雜誌,姚海軍與各地科幻作者、編輯、讀者建立了緊密聯繫。1997年,世界科幻大會在北京召開,主業還是林場工人的姚海軍應邀參會,在會上,他結識了吳岩、韓松、劉慈欣等科幻作家,還與時任山西《科幻大王》的副主編馬俊英有了深入交流。在後者的邀請下,他辭去林場工人的工作,遠赴太原,出任該刊編輯。

姚海軍加盟《科幻大王》後,幫助馬俊英把這本雜誌的風格從以漫畫為主變成了以小說為主。

一年後,在一些科幻作家的引薦下,姚海軍又遠赴四川成都,加入《科幻世界》雜誌社。《科幻世界》為四川省科協所轄刊物,創刊於1979年,當時名字叫《科學文藝》。姚海軍加入時,該刊物已在科幻圈有一定影響力。

姚海軍先從《科幻世界》基層的讀者俱樂部做起,主要任務是聯繫校園的科幻迷,發展科幻迷組織,次年他被調入編輯部擔任編輯。

履歷顯示,2002年起,姚海軍歷任《科幻世界》雜誌主編助理、副主編、副總編等職。

4月27日,北京科學中心「首都青少年科幻教育空間」主題展覽上的《科幻世界》雜誌封面。圖/中新

2006年5月,《科幻世界》開始連載劉慈欣的小說《三體》。姚海軍後來做客某檔電視台訪談類節目時說,作為《三體》的編輯和讀者,他一開始看到這部作品,就非常激動,被深深吸引,《三體》體現了只有科幻才有的美感。「我們雜誌的傳閱率為一比四,也就是每一期雜誌通常有四個人看,以當時的銷量,每一期是一百多萬讀者在看。」姚海軍認為這一百多萬的讀者將是未來《三體》三部曲最穩定的讀者。

《三體》成為《科幻世界》歷史上唯一一部全文連載的長篇作品,連載了整整8個月。孫佳寧稱,當時科幻文學在我國很小眾,想通過出版社出版科幻長篇小說難度很大,姚海軍決定先連載試水,對《科幻世界》來說是一個創舉。

這部作品連載時非常轟動,哪一期發行稍有延後,就有科幻迷「寫信告狀」。而劉慈欣和他的「三體世界」也被科幻迷熟知,《三體》則在2015年獲得被稱為科幻界「諾貝爾獎」的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這是亞洲人首次獲得該獎。

2010年8月8日,首屆全球華語科幻星雲獎在成都舉行頒獎儀式,姚海軍獲得最佳編輯獎。劉慈欣為其頒獎時不吝讚譽,稱「姚海軍是中國的坎貝爾」。坎貝爾是美國最著名的科幻作品編輯,被稱為美國科幻小說「黃金時代」的開山祖,由他主編的《驚險科幻小說》雜誌,培養了包括《銀河帝國》作者阿西莫夫在內的眾多科幻作家,對科幻文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王城說,曾有人稱姚海軍是「《三體》之父」,姚聽到後,並不認可這種讚譽,他稱《三體》產生影響力,並非他的功勞。不過,王城認為,「姚海軍眼光獨到,他在《科幻世界》做編輯時,確實發現了很多優秀作品」。

《三體》主題的文創產品。圖/視覺中國

2018年12月,在事業單位改製為國有企業的過程中,原《科幻世界》雜誌社改製為四川科幻世界雜誌社有限公司,姚海軍任公司董事、副總編輯。

2024年8月19日,四川科幻世界雜誌社有限公司發佈調整班子成員分工的公告。該公告稱:「為更好適應當前我國科幻市場變化,推動科幻繁榮發展,經研究決定,科幻世界對部分領導班子成員分管內容做如下調整:副總編姚海軍同志全面負責公司編輯工作,領導編委會開展工作。新增分管《科幻世界》編輯部,原分管的圖書部、譯文版編輯部、《四川科技報》不變。」 

這一工作調整,曾被業內人士解讀為,姚海軍的職業道路得到進一步提升。令人沒想到的是,他的命運即將迎來更大的轉折點。

從單位被帶走41天後官宣被查

今年9月下旬的某一天,孫佳寧意識到姚海軍「可能出事了」。

當天,他聽到幾位科幻圈人士議論稱,姚海軍已失聯十多天,仍不知下落。其中一位科幻圈人士還表示,自己前幾天給姚海軍打過電話,但沒人接,發微信也收不到回復。

此前姚海軍的微博和微信更新非常頻繁,但從9月11日在朋友圈轉發了一條科幻類新聞後,就停更了,他的微博擁有接近46萬粉絲,9月9日之後也處於停更狀態。

孫佳寧告訴《中國新聞周刊》,9月11日晚上,姚海軍在成都與一些科幻迷參加了《流浪地球2:再次冒險》的內邀試映觀影會。據他了解,這也是姚失聯前的最後一次公開亮相。

多位科幻圈人士向《中國新聞周刊》證實,9月12日,姚海軍在單位被帶走調查。

9月28日,第35屆中國科幻銀河獎頒獎典禮在成都舉行。10月18日—19日,「天問」華語科幻文學大賽系列活動在成都啟幕。科幻界的這兩個重要活動,姚海軍都缺席,進一步加深外界對姚海軍被查的猜測。

10月23日,姚海軍被帶走41天後,靴子落地。四川省紀委監委發佈消息稱,姚海軍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對其進行監察調查。

值得注意的是,數位受訪者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多年來,《科幻世界》內部矛盾嚴重,姚海軍與部分同事關係也並不融洽,「內部矛盾衝突由來已久,關係複雜」。近年來姚海軍曾多次被舉報,相關部門也找姚海軍談過話,但此前姚海軍都平安無事。

《科幻世界》曾發生過兩次著名的「倒社長事件」。2010年3月21日,一封署名為「《科幻世界》全體員工」的公開信在網上熱傳,其中稱:「時任《科幻世界》雜誌社社長、總編輯李昶上任後,這本原本極具雄心和視野的雜誌,很快變成了井底之蛙、鼠目寸光。如果繼續容忍李昶不懂裝懂瞎指揮、不作為乃至胡作為,《科幻世界》很快就將面目全非。那不僅是讀者的悲哀,更是中國科幻的悲哀。」

這封信列舉了李昶的種種「罪狀」,比如「一言堂」,要求編輯代作者寫小說,壓縮作者稿費,把封面變成校園廣告,將《科幻世界》旗下雜誌的刊號公開叫賣,出租給那些毫無出版資格的公司和個人,極度毀損雜誌社品牌形象等。

「一種就是李昶被撤職,我們留下繼續做科幻;另一種情況就是他沒能被撤職,我們全體編輯集體辭職。只有兩種結果。」時任《科幻世界》美術總監張成剛當時曾公開表示。

2010年9月26日,四川省科協紀委宣布了省科協黨組所做的處理決定:正式免去李昶《科幻世界》雜誌社社長、總編輯職務,由副社長劉成樹全面主持工作。

李昶被撤職後,繼任者為萬時紅。2014年8月,楊瀟、譚楷等人以《科幻世界》創辦者、退休職工的名義,發表公開信,向四川省紀委、省委宣傳部等舉報萬時紅。信中稱,萬時紅存在多個問題。如大吃大喝幾十萬、購買嚴重超標的公務車、拖欠印刷廠款項和作者稿費、利用「科幻產業園」的名義圈地搞房地產等。

該事件後,萬時紅被停職,時任副社長劉成樹主持工作。2015年《科幻世界》第一期,萬時紅的名字從版權頁消失。

2015年1月8日,四川省新聞出版廣電局和四川省版權局發佈《2014年新聞報刊行政處罰案件(十一)》,稱2012年9月至2014年4月期間,《科幻世界》雜誌社以「四川科幻世界雜誌社」的名義,分別與成都翰昌廣告有限責任公司等4家單位簽訂協議,轉讓期刊《飛》的刊號,違反相關規定,給予《科幻世界》雜誌社和四川科幻世界雜誌社警告、罰款985600元、責令《飛》停刊整頓4個月的行政處罰。

姚海軍當時公開表示「(受到上述處罰)是《科幻世界》創刊以來最大的恥辱」。但他依然相信憑藉雜誌30多年積累的與科幻作者和科幻迷之間的緊密聯繫,以及全雜誌社50多名帶有理想主義氣質的編輯員工的努力,《科幻世界》不會沒落。

科幻產業狂飆的背後

多位受訪者稱,隨着開發和探索,我國的科幻產業已不只停留在文學層面,還涉及出版、影視、遊戲、動漫等在內的全產業鏈條,科幻圈的商業化色彩越來越濃。

今年4月,由中國科幻研究中心、南方科技大學科學與人類想像力研究中心共同發佈的《2024中國科幻產業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科幻產業總營收破千億元(1132.9億元),其中科幻影視產業營收115.9億元、科幻遊戲產業營收651.9億元、電腦端及主機端科幻遊戲營收佔比顯著提升。

有報道稱,姚海軍通過《科幻世界》建立了一個集編輯、出版、運營為一體的產業鏈,也利用個人影響力主導了多個科幻獎項和重要活動的運作,包括創辦華語科幻「星雲獎」。

姚海軍曾提到,《流浪地球》為中國科幻創作提供了一個範式,「即使科幻創作不能做到雅俗共賞,也要在『俗』上有所表現,只要在市場上有戰鬥力,中國科幻或許就不會再『流浪』」。

小說《流浪地球》由劉慈欣創作,首次發表於2000年的《科幻世界》,後被拍成電影,搬上銀幕。下映時,電影《流浪地球》內地總票房達46億元,成為現象級電影。

近年來,四川科幻世界雜誌社有限公司也有了更大野心,也開始投資電影。比如,該公司參與了一些科幻類影視劇的改編等。多位受訪者稱,在此過程中,是否會出現相關問題目前不得而知。

2019年2月,姚海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中國科幻產業的利潤中心隨着產業的進化升級不斷向下游轉移,文學創作是科幻產業鏈里最上游最基礎的一環——由雜誌培養新人,靠暢銷書獲取更大影響力,靠影視突破傳統範圍收割更多經濟價值,靠遊戲動漫等周邊更加豐富表現形式。

「科幻雜誌雖不是整個產業鏈的核心利潤,卻是核心靈魂,其地位在未來是不可替代的。」他稱。

孫佳寧等多位科幻圈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近年來,各種資本蜂擁而至,對我國科幻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科幻圈的一些大賽、頒獎典禮等,參與者的構成卻越來越雜,很多人抱着逐利目的進來。「各方資本湧入,都想分一杯羹,這使得科幻圈變得不那麼純粹。」

此外,姚海軍還被曝出過涉嫌無視版權私自牟利問題。2021年,一位曾在《科幻世界》雜誌工作過的編輯撰文批評姚海軍涉及版權問題。這名編輯稱,姚海軍代表《科幻世界》雜誌社與外省出版社合作,將在《科幻世界》上發表過的部分作品結集成書。這位編輯稱:「至於怎麼合作的,如何分賬如何算錢,迄今我也沒調查出來。因為這套書完全沒進(《科幻世界》)雜誌社的出版發行體系,所以社裡大多數人都不知道這套書存在。」

受訪者認為,姚海軍被查的具體原因還需要等待官方通報,但其被查對中國科幻圈造成的心理衝擊正在持續顯現。

發於2024.11.11總第1163期《中國新聞周刊》雜誌

雜誌標題:姚海軍:從伐木工到被查的「科幻大佬」

記者:周群峰

編輯:徐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