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愛人4第三期:黃聖依依賴成癮難脫身,張泉靈靈魂拷問露真心

《再見愛人》第四季繼續上演虐心場面。

黃聖依、李行亮都看得人很是心疼。張泉靈出場解剖真相,但是很多癥結礙於情面,還是沒能解決。

棚內觀察團聊得歡暢,拿着楊子黃聖依各種分析推演。

拜託!女明星加收藏家,真的不需要你們在這裡擔心什麼財務狀況好嗎?

黃聖依所謂「不知道個人財產」,只是不知道有多少大額的固定資產、收藏品價值等等。人家一個月的生活費,就是你我普通夫妻全部身家好吧?還在這裡幫着黃聖依伸冤,咸吃蘿蔔淡操心,怕是很多真相不敢揭穿吧?

真正的痛苦還是麥麥李行亮這一對,印證我之前的判斷,貧賤夫妻百事哀。

買了房子,天天念叨着房價下跌;買來沒錢裝修,一家人住在半拉子工程裏面,看着都讓人心疼。

不僅如此,李行亮生活被干涉、創作被干涉,扛着中年男人的責任,大氣不敢喘;極端點說,真真有種「被吃絕戶」的心境。

三個層面剖析本期:爹媽掌控欲、月亮六便士、面子和里子。

a. 爹媽掌控欲

楊子就是黃聖依的「爹」,麥麥就是李行亮的「媽」。

同樣都是居高臨下地教育,嘮嘮叨叨一刻不停歇,實在太讓人窒息了。

張泉靈帶來的身份互換遊戲,就像照鏡子一樣,讓每個人看到配偶眼中的自己。

楊子看到了黃聖依扮演的自己,仍然覺得很帥,很佩服,很有安全感,可以說是npd深度病患,自戀到不行那種。

而麥麥也看到了李行亮在她面前的卑微,還有後面李行亮玩浪漫買青團的故事,張泉靈咔咔一通分析,總算是讓麥麥看到自己有多麼難以討好。

黃執中將麥麥的行為歸納為「委屈怪」,故意折磨自己,目的不是為了得到補償,而是獲取對方的「內疚」,他人的「內疚感」就是這些「委屈怪」的唯一補償。

兩對夫妻都更像地位明確的「親子關係」,這也非常可以拿來作為教育案例反思。

楊子這種「家長」,就是着力摧毀孩子全部的天賦、優勢、想像力和衝動,然後享受掌控一切的滿足感,某種「全能自戀」。黃聖依正好扮演這個角色,他口中的「小屁孩」「沒有文化」「做啥啥不行」的承擔者。

所以黃聖依其實是楊子的「女兒」,被照顧、被引導、被掌控,享受這一切。

李行亮自然就是麥麥的「兒子」,被寄予厚望,被安排生活,被鼓勵和引導。直到變成一個連創作空間都要被侵佔的成年男人。

在親子關係中,孩子是無力反抗的絕對弱者。可是黃聖依和李行亮是可以自行反抗的成年人。但是在建立關係的初期,他們同樣是享受這種模式的參與者。

黃聖依獨自在外,被雪藏、被壓制,楊子像父親一樣介入;李行亮父母雙亡,孑然一身,選秀的時候流浪奔走,他同樣享受着麥麥「掌控般」的關懷。

其實這樣的模式有可能永遠存在,不少被掌控的孩子,後來也變成掌控孩子的家長。只有某天,某一方感覺到不適,才可能提出改變該模式。

而在雙方覺得很享受的時候,外人最好不要去強行干涉別人的模式。

就像那麼多被父母掌控和傷害的孩子,除了他們自己某天意識到原生家庭的傷害,其他人也是無權過問的。

b. 月亮與六便士

這也是人生非常重要的課題。李行亮、劉爽都需要面對這個問題。而他們值得學習的榜樣,正是旁邊的楊子。

李行亮必須在理想和麵包之間做出選擇,這也是創作的一部分。作為文字輸出者,在當下是繼續圖文,還是開始着手視頻,這也是知乎答主需要選擇的。

劉爽則是在所謂的「個性」和放下架子接納潮流中做出選擇,當個「懟懟」博主,冷嘲熱諷,享受吹捧,當然很爽,但是潮流已過,現在已經是「買家市場」,文化產品都要討好消費者,那種以所謂認知、學識和境界來獲得崇拜的模式正在縮減甚至消亡。

以上也是對文學、影視等市場的判斷,當然並不表示小眾應該消失。文化的鐘擺總會不停擺盪。

可是李行亮和劉爽就會陷入內耗,不知道做何選擇,或是想選擇又羞羞答答。

看楊子,就非常地通透和自洽。他自大也好、狂妄也好,但是非常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不要什麼,並且完全不受其他人的影響。

你可以把楊子理解為「一帆風順」的自負,但他的成就,又證明了這可能是他歷經滄桑之後建立的可靠模式。

這一點,本人非常佩服楊子,即便他的婚姻失敗,但是站在商業和事業角度,他還是頗為成功的。

c. 面子和里子

這主要是針對劉爽,太愛面子的男人,最終可能傷害到自己事業的可能性,甚至危及到生活與家庭。

葛夕是令人佩服的女性,獨立、理性、清醒,非常明白自己的訴求和處境。而且也給了劉爽很多的機會。

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劉爽找到葛夕這樣的老婆,才是真正幸運的。

而葛夕的訴求也很簡單,積極振作,關愛家庭,面對現實。她清醒得就連表達都令人欽佩。

你不能又要面子、又要里子;可以吃軟飯,但是不要軟飯硬吃。

一番話說得真誠合理,劉爽真的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還是背負「明星光環」太久了,需要真正看到現實的殘酷性,估計才能真正卸下偽裝,踏踏實實地生活下去。

還是《麥田裡的守望者》那句話:

一個不成熟男人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人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卑賤地活着。

如果劉爽願意成熟起來,他完全可以做更多,那麼好的基礎條件,依然大有可為。

黃聖依、麥麥、李行亮、劉爽,都像是成長路上的奮鬥者,他們依稀看到了自己的目標,現在,只差更多的勇氣和執行力了。

大家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