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姥姥:在賈探春房中當眾打了板兒一巴掌,你猜她為什麼這麼做?

劉姥姥二進榮國府,受到賈母的招待。在賈探春的秋爽齋吃飯後,都陪着賈母一起說話。此時那板兒由於熟識了,又正是幾歲淘氣年紀,也就不免頑皮放肆起來。

那板兒略熟了些,便要摘那鎚子要擊,丫鬟們忙攔住他。他又要佛手吃,探春揀了一個與他說:「頑罷,吃不得的。」東邊便設着卧榻,拔步床上懸着蔥綠雙綉卉草蟲的紗帳。板兒又跑過來看,說:「這是蟈蟈,這是螞蚱。」劉姥姥忙打了他一巴掌,罵道:「下作黃子,沒乾沒淨的亂鬧。倒叫你進來瞧瞧,就上臉了。」打的板兒哭起來,眾人忙勸解方罷

要不說五六歲的孩子「狗都嫌」,就是指淘氣沒邊兒。板兒在賈母眾人跟前不知道深淺輕重的鬧,劉姥姥肯定面子掛不住。

我是君箋雅侃紅樓,為您講述《紅樓夢》里的那些事兒

❂簽約全網維權,抄襲剽竊搬運後果自負

如果放在現在,自然是叫過來好言相勸,甚至帶出去哄着不叫在公共場合去鬧。但那個時代講究「不打不成器」,也是劉姥姥既然陪着賈母也不好就帶板兒出去,就「忙打了他一巴掌」,又罵他「上臉了」。

這個「上臉」,就是蹬鼻子上臉。而在東北又叫「勝臉」「賽臉」等,我推測應該是一個詞,只是方言不同而導致的差別,這兩個字主要是說「不知道禮節,越有人的時候越胡鬧不休,甚至故意博人眼球」的意思。

板兒還是個小孩子,不懂得道理。劉姥姥的方式是揚手就打,放在現在可能很難接受如此「體罰」孩子。但我要說的是這個舉動恰恰說明了劉姥姥懂「禮」,會教育。

板兒的行為,就像那些在公共場合吵鬧的熊孩子一樣,越是對他溫言溫語,他就越加的肆無忌憚。此時再也沒有什麼比劉姥姥的那一巴掌更加的管用。

這一巴掌,不但要打,還把王板兒打疼了,打了他意料之外的效果才最好。都說小孩子是有「自尊心」的。正是因為如此才越要打的及時和巧妙。

由於王板兒突然被打,又被那些高高在上的太太奶奶少爺小姐們看到,才會增加他的深刻記憶,讓他有難以磨滅的印象才能夠真正受教,再也不犯類似錯誤。

如果劉姥姥不打,只是勸板兒別鬧,他就不知道自己錯了,過後就忘了。遇到類似情況還會再犯,以至於越來越肆無忌憚。

劉姥姥一巴掌,打了不是王板兒的自尊,而是是非,告訴他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錯了就不應該做!有時候再多的說教都不如一巴掌來的效果好。

當然,講這一巴掌不是鼓勵「暴力體罰」,而是要說為人父母不要忘記自己對孩子要行使的正確教導方式。

當然,劉姥姥這一巴掌打的是王板兒,實際也是轄着一點怨氣的。畢竟她嘴裏說著不介意,可之前飯桌上被王熙鳳和鴛鴦那般折騰,怎麼可能一點不介意。她這麼為了女婿一家犧牲顏面卑躬屈膝的在賈府「丟人」,王板兒還不聽她的話胡鬧,不免激起劉姥姥心中氣憤。而關鍵不是她打那一下,而是隨後罵的那句:「下作黃子,沒乾沒淨的亂鬧。倒叫你進來瞧瞧,就上臉了。」這話既是說王板兒,何嘗不也是她自己的寫照。

但不管如何,王板兒當眾被姥姥打這一巴掌,肯定日後不會再在這種公開場合鬧騰不住。他被打哭了,既是疼,也是羞,更是突如其來的害怕,這三點加一起可是他改掉壞毛病,記憶一輩子的寶貴教訓。

有人可能會說,小孩子被這樣打會不會傷了自尊?我要說小時候和弟弟,被父母用棍子和鞋底子追着跑了兩條街,也沒覺得長大後損失了多少顏面。反而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親近的狠。如果孩子那樣脆弱,只能說父母從一開始的教育,應該就有點問題。您說呢?

最後,還是要求生欲一下,本人不鼓勵暴力和家暴。教育孩子還是要掌握方法。謹記。

❂從原文找線索,還原最真實的《紅樓夢》。

✍以上觀點根據《紅樓夢》80回前故事線索整理、推論。您或許還喜歡看:

請幫忙點擊「在看、點贊、收藏、轉發」,您的讚賞,是最大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