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楚文化想像力!楊麗萍全新力作《荊楚映象》國慶深圳首演

南都訊 記者李春花 楚式神話、楚式美學、楚式浪漫和楚人的家國情懷徐徐展開,浪漫瑰麗的楚文化元素被豐富的想像力和舞台聲光電設計一一「復活」……由著名舞蹈家楊麗萍導演,國際著名作曲家、指揮譚盾擔綱音樂總監,原創大型史詩舞台劇《荊楚映象》即將於10月6日首登深圳舞台。「以往的舞台上,對於燦爛的楚文化表現較少、規模較小。《荊楚映象》填補了這一文化表達的空白,是第一次以歌舞的形式大規模呈現荊楚文化的舞台作品。」楊麗萍說。這部全新作品歷時三年創作編排,集結全明星主創陣容,將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視覺盛宴。

原創史詩舞台劇《荊楚映象》以屈原的經典名著《天問》《九歌》《離騷》《橘頌》作為4個篇章,上半場將后羿、山鬼、鳳凰、祝融等角色具象化表達,盡顯楚文化中的浪漫主義精神和理想主義精神。下半場以戰國時代為背景,屈原、楚懷王、張儀等歷史人物相繼登場,呈現出2000多年前那段慷慨悲歌、愛恨交織的史詩。

《荊楚映象》歷時三年創作,劇組雲集了國內外頂級的藝術團隊:包括音樂總監譚盾,舞美總監張慶山,文學總監梁戈邏,服裝設計崔曉東,燈光設計曲明,舞美設計李楊,視頻設計馮磊、包爾溫,造型設計孫曉紅。演出同樣雲集了主演朱鳳偉、程佩瑩、鞏中輝等國內優秀青年舞者。他們以現當代的編舞思維重新整合古老的身體元素,以東方的身體文化承載和述說著令今天全世界都聽得懂的肢體故事。

楚文化是中華文明想像力的極致表現。《荊楚映象》這次將在舞台上為觀眾直觀地呈現這華麗的想像,無論是頂天立地的青銅巨門,還是高達6.5米的巨型編鐘;無論是精美的玉覆面、靈動的車馬人物出行圖,還是屈原《九歌》世界中的巍巍眾神,都將在劇院的舞台上以獨特的方式一一呈現。

在《荊楚映象》中,楊麗萍運用了如戲曲、皮影、木偶、武術等多種傳統藝術形式,結合現代最為先進的舞台科技,將那些曾經晦澀難懂的古文、古情、古意,以當代觀眾,尤其是當代年輕觀眾都看得懂、喜歡看的方式一一呈現。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擔任音樂總監的譚盾,在上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曾創作了《離騷》《九歌》等具有楚韻風格的音樂作品。1997年,他以曾侯乙編鐘原件為樂器,創作了迎接香港回歸的交響樂作品《一九九七:天地人》。而這一次《荊楚映象》里,觀眾聽到的就是由2000多年前編鐘原聲所改編成的音樂。

圖片: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