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抖音翻紅的老電影,為什麼42年都不過時?

一部拍攝於42年前的老電影2019年在抖音上重新翻紅,五年後,它的剪輯片段仍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收穫新鮮的評論。

《牧馬人》在豆瓣網評分從8.6漲到9.1,如今追着看它的人,是90後的主力軍。

「反常」現象的背後,一定撥動了某種應和當下社會的情緒心弦。

疲憊於物質追逐和情感遊戲的年輕人懷念過去的簡單和純粹,嚮往着許靈均和李秀芝之間不以物質為標準、沒有套路和算計的感情;而靈均放棄億萬家產和安逸生活、留下來為祖國奮鬥的堅定信仰,在當下更顯得難能可貴。

《牧馬人》中飾演牧民郭諞子(註:諞在電影中是口+扁,念pia)的電影表演藝術家牛犇已年過九旬,他對這部電影成為如今的「網紅」絲毫不意外,接受藝綻君採訪時,牛犇說:「即使現在來看也不落伍。」

他認為,該片的成功在於不但拍出了許靈均和李秀芝美好純潔的愛情、他們和牧民們間的溫情,更通過許靈均20年里的沉浮,講述了知識分子在特殊年代的經歷,「許靈均就像是時代浪潮中的一葉小舟,經過撥亂反正,在改革開放春風的吹拂下,他得到了肯定,迎來了新生。他對妻子、牧民和祖國的愛是真誠的,也是讓人信服的。」

01
這個戲我得接

牛犇和謝晉導演是多年好友,兩人早在1960年謝晉執導的電影《紅色娘子軍》中就有過合作,牛犇在片中飾演黨代表洪常青的通信員小龐。謝晉20世紀80年代初拍攝電影《天雲山傳奇》時,邀請牛犇以副導演的身份加盟,牛犇做了很多工作,幫助謝晉挑選合適的群眾演員,還在片中客串了一個角色。拍完《天雲山傳奇》,謝晉決定將作家張賢亮的小說《靈與肉》搬上大銀幕,就是後來的《牧馬人》。

1982年國慶公映的獻禮片《牧馬人》講述了許靈均被打成「右派」後到西北敕勒川牧場勞動,在他人生的絕望時刻,得到了當地牧民的關懷照料,並在牧民郭諞子(牛犇飾)的撮合下,與逃難的農村姑娘李秀芝結成連理。「文革」結束後,在國外已經成為富翁的父親回國找到了他,希望他去國外發展。在經過了慎重考慮後,許靈均毅然放棄了到美國生活的機會,決定留下來參與建設祖國的偉大事業。他回到了敕勒川牧場,留在了妻子和孩子身邊,繼續當一個牧馬人。

《牧馬人》公映後迅速轟動全國,觀影人次超過1.3億,並引發了全國範圍的大討論。

在謝晉的導演闡述中,他寫了拍攝這部電影的主要目的是:「想探討人如何面對自己的命運」,他希望通過挖掘作品中積極向上的因素,帶給觀眾振奮的力量,使大家看到蘊藏在中華民族之中的強大的心靈美、性格美和境界美。

他挑選了年輕的朱時茂和從珊飾演許靈均和李秀芝,此外,片中的一個牧民角色也非常重要,那就是熱情幽默的郭諞子,正是在他的撮合下,許靈均和李秀芝成了夫妻,這對年輕的外鄉人有了家,心中才有了安定溫暖的感覺。謝晉非常看重這個角色,他挑來選去,還是覺得牛犇來演最合適。

牛犇當時正在拍攝一部電視劇,所以最初拒絕了這個角色。但謝晉非常執着,託了很多人來勸說他。最後,謝晉甚至說服了牛犇愛人到無錫片場找他,他對牛犇愛人說,這個角色只能由牛犇來演,「沒人能演好,非他莫屬。」

牛犇理解謝晉的用心良苦,他最終答應了下來,「這個戲我得接。」

02
好的劇本和台詞都是打磨出來的

1981年叢珊還是中央戲劇學院大一的學生,李秀芝是她的第一個電影角色。謝晉一開始認為叢珊和李秀芝的差距挺大,尤其是兩人的經歷。叢珊是一個在北京出生的學生,要去演一個從農村出來逃荒的女孩,最後還要結婚生子,跨度非常大。有一次謝晉跟叢珊說,你和這個角色最大的差距在於「勞動氣質」。

為了讓演員儘快進入角色,謝晉特別嚴厲,叢珊曾在採訪中回憶,「從開始深入生活,做小品排練,每一句台詞、每一個鏡頭都精雕細琢,包括台詞背後的潛台詞,都要寫下來。可以說,影片中的一點一滴都是在導演嚴格把關下完成的。」

牛犇進組後,除了演戲,還擔任演員組長,指導年輕演員排戲,幫助設計鏡頭、設計表演細節。

片中有一場戲,剛逃荒來到牧場的李秀芝生活艱難,她央求郭諞子給她找個人家,「我能幹活。」但牛犇告訴叢珊,一個十七八歲的女孩,為生活所迫,要跟別人走,這種話是很難說出口的。他讓叢珊仔細體會角色的心理情緒,而他也耐心地跟她對戲,最後這場戲叢珊演得很感人,謝晉也很滿意。

還有一場戲,原劇本是:小兩口洞房後的第二天,許靈均上山牧馬,李秀芝拿着掃把掃院子。但牛犇認為,掃院子這個動作太常見,他給李秀芝改成了脫土坯。「這樣的動作才潑辣有力。」謝晉擔心叢珊拿不動土坯,但牛犇說,拿不動沒關係,可以利用鏡頭的角度,採用仰拍的方式,一樣能達到目的。他讓叢珊拿着木頭模子做動作,最後出來的效果非常好。

牛犇認為,好的劇本和台詞都是打磨出來的,這是藝術創作的規律。片中有一場李秀芝數錢的鏡頭,那是許靈均被平反後獲得的500元補償。方超飾演的兒子清清問她:「媽媽,你怎麼那麼多錢啊?」李秀芝回答:「這都是你爸爸做老右賺來的。」孩子接了一句:「將來我長大了也做老右。」牛犇告訴記者,觀眾聽到這句台詞後無不感到心酸。「這不是文學問題,而是從苦難經歷中得來的。對於這個錢的含義,孩子是不懂的。」

03
成為網紅並不意外

「老許,你要老婆不要?你要老婆,只要你開金口,我等會兒給你送來。」2019年年末,片中郭諞子的這段台詞突然在網絡上大火起來,順帶也讓這部已經公映37年的經典影片再次回到了觀眾的視野,很多網友把這段台詞當作了表演模板,改出了很多版本,而牛犇也成了網紅。

「在我看來,這件事並不意外。」牛犇笑着告訴記者,片中許靈均因為右派的身份,他的個人生活早已被遺忘了,但郭諞子作為一個老牧民,卻在關心着他,讓他結了婚,有了孩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這是大多數經過那個特殊年代後的人所嚮往的生活,也是廣大觀眾對於幸福生活的一種呼喚。」

在牛犇看來,跟《天雲山傳奇》相比,《牧馬人》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更強。「因為它表現了命運坎坷中的人際關係、落難中的情感紐帶,傳遞了正能量的主題。那就是,生活中還有正直、善良等美好的東西,而且就在老百姓的心中。」

牛犇認為,《牧馬人》之所以感動人,還在於片中人物的感情樸實而真誠,「越是淳樸真實善良的情感,甚至是很原始的情感,就越能感動人,甚至超越時代。我想這段戲能在網上流行不是偶然的,道理可能就在這裡吧。」

跟謝晉合作多年,牛犇對他的創作思路有很深的理解,「他始終沿着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的方向在前進,他嚴格地按照現實主義的創作思路,表現人,謳歌人。」

該片於1982年獻禮公映後,很快在全國引起了轟動。片中廣袤湛藍的大草原的旖旎風光,許靈均和李秀芝充滿巧合的「先婚後愛」,敕勒川上淳樸善良的大爺大媽,都深深打動了觀眾。許靈均在面對父親邀請出國時堅定的選擇,更是引發了一場「如何愛國」的全國性討論,被評價為「洋溢着對祖國的熱愛,對人性義理的呼喚」。

該片獲得了1982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和1983年第六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其中牛犇更是憑藉郭諞子獲得了百花獎最佳男配角獎和金雞獎最佳男配角獎。叢珊則是以60萬張選票當選為《中國青年報》「最喜愛的十大青年銀幕形象」,並位居榜首,成為無數青年人心中的女神。

04
藝術不為人民大眾還為誰呢?

「《牧馬人》是我眾多作品中比較滿意的一部,也是謝晉導演給了我機會。」牛犇告訴記者,謝晉2008年逝世,自己每次走過上海電影製片廠院子里謝晉的銅像時,都會停下來看一會兒,「我至今還是很懷念他,他對我還是很負責的。」

牛犇不久前剛過了90歲生日。1945年,他參與演出了第一部電影《聖城記》。新中國成立後,他的演藝事業因為時代特殊原因中斷了十年。改革開放之後,他又回到了熱愛的影視表演事業中,《牧馬人》的巨大成功,進一步打開了他的表演空間。拍完《牧馬人》,他很快跟張瑞芳合作,主演了《泉水叮咚》,扮演一位清潔工人。如果從20世紀80年代初算起,他目前已經參與演出了100多部影視劇,是名副其實的高產演員。

2018年6月6日,在鮮紅的黨旗前,年過八旬的牛犇舉起右手,和上影其他青年一起莊嚴宣誓,加入中國共產黨。這一刻,他激動地說:「從今天起,我是你們的同志了!」

「流浪進電影的苦兒,依然在跋涉的老戲骨,賦予角色生命,帶給人間笑聲。人們忽略他的名字,但記住了他塑造的生活。他站在聚光燈下,堅守遠超出銀幕的邊界。」2024年4月8日晚,《〈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牛犇入選十大人物之一,觀眾起立鼓掌表達敬意。

牛犇現在依然以巨大的熱情投入到影視表演中。今年8月,他在趙寧宇擔任總導演的電視劇《曙光》中飾演一個陝北農民,頂着酷暑穿着厚厚的棉衣,專註而投入。「現在只要是作品謳歌黨的路線,謳歌人民,在革命的航線中前進,我都願意參加。」牛犇說。

在他的新書《演一輩子小人物》中,他動情地寫道:「我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苦孩子,我認定拍電影就是為人民服務。不為人民大眾,那藝術還為誰呢?」

人物寄語

我今年90歲了,但我是一名新黨員。

我現在還每年都拍戲,可以說,觀眾對我一點也不陌生,我對觀眾也不陌生。

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我會繼續做一個有理想、有情懷、有作為的文藝新兵,生命不息,革命不止。